课件14张PPT。乡 愁余光中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近诗人余光中,台湾著名现代诗人,
1928年生于南京,21岁赴台,
后台湾与大陆因政治原因隔
绝,诗人漂流到孤岛上,三十
多年有家不能回,难以排遣的
满腔愁绪,化作了这首思乡之
歌。 读诗之韵味注意节奏、重音和感情乡 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请同学们聆听配乐诗朗诵,发挥想像力,想象诗中的意境,然后以“我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描绘脑中的画面,先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发言描 绘 画 面感 诗 之 深 情赏诗之结构先背四节首句,后背第一节,最后速背全篇乡 愁结 构 美
音 乐 美
绘 画 美小试文笔现在,你离家求学,运用积累仿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
或展开想象,将来,乡愁是---!作 业课下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写到你的积累本上。谢 谢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思乡爱国的感情,并在反复诵读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及对祖国的热爱。
3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轻音乐)乡愁是母亲翘首的期盼,乡愁是我深夜的无眠,乡愁是我时时的思念,乡愁是我心底渴望的团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台湾诗人余光中,感受他那浓浓的《乡愁》。
活动2【活动】出示题目
走进作者:余光中,台湾著名现代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21岁赴台,后台湾与大陆因政治原因隔绝,诗人漂流到孤岛上,三十多年有家不能回,难以排遣的满腔愁绪,化作了这首思乡之歌。
活动3【活动】读诗之韵味
1、学生读,读准字音
2、个别读,读出重音和节奏(可根据情况简析“啊”的音变)
3、分组读,齐读。
活动4【活动】品诗之意境
请同学闭眼聆听配乐诗朗诵,发挥想象力、想象诗中的意境,以“我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描绘脑中画面,先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发言。
描述第一节画面,提示学生注意人物的表情
学生讨论,给画面起个题目——“学子思母”,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小小的邮票不正是寄托了少年的思母情愁吗?(一枚小小的邮票)真可谓“邮票虽小,反衬情深”。
描述第二节画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开学返校时,在家没歇够,返校时的不同感受,品味“新”字所蕴含的愁绪。窄窄的船票,蕴含着“新人伤别”的无尽忧伤。
描述第三节画面,提示学生,人物脸上表情的变化,前两节,愁绪尚有机会排遣,而这次,母子阴阳两隔,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怎能弥补,愁绪越来越浓。一捧黄土,默默无言,而我们读出的是“孝子失母”的沉重伤痛。
描述第四节画面,提示,那仅仅是一弯海峡吗?那分明是横在游子心中,也是刻在祖国母亲心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痕,这节小诗可起名“游子思国”
引导学生体会四节诗,包含了诗人的人生四个阶段,“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独特意象的丰富内涵,以及四个定语的寓重于轻的特别含义。邮票虽小,载着浓浓的乡愁。海峡虽浅,浅陋却不可逾越,因而本诗宜用低沉舒缓的语调来读。学生再读。
活动5【活动】感诗之深情
引导学生总结,本诗通过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念国的感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活动6【活动】赏诗之结构
先背四节首句,后背第一节,最后速背全篇。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的结构特点。
学生归纳: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每节中长短句错落有致,既工整又活泼,寓变化于统一。
这就是闻一多所说的“建筑美”,诗歌往往都具有“音乐美”、“绘画美”,那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又体现在哪儿呢?
(提示归纳)音乐美——语言之美(基本一样的句式,同一位置上的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和一唱三叹的旋律,使全诗形成了一种隽永悠长,低回怅惘的美感。
绘画美——每一小节,都是一幅凄美的画面。
活动7【活动】小试文笔
现在,你离家求学,运用积累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你会说)乡愁是-------,
或展开想象,将来,乡愁是------------。
活动8【作业】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记录到摘抄本上。(欣赏歌曲《故乡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