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融合练习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融合练习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2 22: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融合练习卷(二)
一、基础巩固(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放大倍数为40倍,该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 ),这一工具主要用于观察( )
A. 50倍;地球公转 B. 400倍;微小世界(如细胞)
C. 30倍;地轴倾斜 D. 400倍;昼夜交替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是( )
A. 树叶影子随时间变化;面包发霉 B. 四季更替;放大镜放大文字
C. 不同时区时间差异;馒头发酵膨胀 D. 太阳直射点移动;细胞分裂
关于细胞结构和地球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B.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生长和遗传
C.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会随季节改变
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不包括( )
A. 细菌 B. 草履虫 C. 细胞 D. 酵母菌
当北半球处于春季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北极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5分)
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看到清晰的细节,需调整______与______的距离;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______和______(举两例)。
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填“直接盖下”或“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目的是______;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形成的地理现象是______。
微3.生物中,______会导致食物变质(填“霉菌”或“益生菌”);地球公转时,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______越多(填“热量”或“水分”)。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视野越亮。( )
地轴倾斜是地球形成四季的关键因素,若地轴垂直于公转轨道,四季会消失。( )
所有微生物都对人类有害,如霉菌会导致食物变质。( )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所以全球各地的白天和黑夜时间都相同。( )
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其实是木栓细胞的细胞壁(死细胞)。( )
二、实验探究(35分)
1. 细胞画图与地球公转模拟实验(18分)
任务一:画出一个植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标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8分)。
任务二:小刚用地球仪(贴“北京”贴纸)、手电筒(模拟太阳)做公转实验,记录不同位置的现象:
位置A:北京正对手电筒,光照强;位置B:北京侧对手电筒,光照中等;位置C:北京背对手电筒,光照弱。
(1)任务一中,细胞壁的作用是______;细胞核的作用是______(4分)。
(2)任务二中,位置A对应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北京的白天时间______(填“长”或“短”);位置C对应______季节,此时北京的气温______(填“高”或“低”)(6分)。
2. 放大镜与蒸发吸热综合实验(17分)
小丽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用放大镜(凸透镜)聚焦太阳光,照射在纸上,一段时间后纸燃烧起来;
实验2:在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各放50毫升水,一个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加热(甲),一个放在阴凉处(乙),观察水分蒸发速度。
(1)实验1中,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的原理是______,这说明放大镜具有______作用(5分)。
(2)实验2中,哪个培养皿的水分蒸发更快?为什么?(6分)
(3)实验2中,水分蒸发属于______现象(填“汽化”或“凝结”),这一过程需要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与地球运动中的______现象无关(填“自转”或“公转”)(6分)。
三、综合应用(25分)
简答题(12分)
(1)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要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而不能滴加盐水?(6分)
(2)小明发现,夏天早上6点天就亮了,冬天早上7点天才亮,这与地球的哪种运动有关?请解释原因(6分)。
拓展应用题(13分)
(1)科学家在观察微小世界时,工具不断发展(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这对人类认识细胞和微生物有什么帮助?(6分)
(2)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出现哪些现象?(举两例并解释)(7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巩固
B(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用于观察微小世界)
C(时间差异是自转引起,馒头发酵是酵母菌作用)
C(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C(细胞是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A(春季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直射赤道)
填空题:
放大镜;物体;昼夜交替;不同时区时间差异(合理即可) 2. 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防止产生气泡;1年;四季变化(合理即可) 3. 霉菌;热量
判断题: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2. √ 3. ×(如益生菌对人类有益) 4. ×(不同纬度昼夜长短不同) 5. √
二、实验探究
任务一:画图提示(圆形/长方形轮廓为细胞壁,内部小圆为细胞核,细胞核周围为细胞质,细胞壁内侧为细胞膜);标注需准确 (1)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遗传和生长 (2)夏;长;冬;低
(1)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会聚光线 (2)甲培养皿;因为甲被太阳光加热,温度高,水分蒸发速度快 (3)汽化;吸收;自转
三、综合应用
(1)滴清水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皱缩;滴盐水会导致细胞内水分流出,细胞皱缩,无法观察正常结构 (2)与地球公转有关;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时间长,天亮得早;冬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白天时间短,天亮得晚
(1)工具放大倍数提升,能观察到更小的结构(如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细胞内部细节、病毒),帮助人类更深入认识细胞功能、微生物种类,推动生物学发展 (2)①地球表面一半地区永远是白天,一半永远是黑夜(无昼夜交替);因为自转停止后,地球不再自西向东转动,表面某一区域不会再交替面对/背向太阳 ②不同时区时间差异消失;因为自转是时间差异的原因,停止自转后全球各地时间一致(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