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墨池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墨池记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08: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墨池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
3重点难点
1.
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文题讲解:(“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
1、“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池记》————说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
作者简介:
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作:《元丰类稿》。《宋史》说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3.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和本文有关的人物及景观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3【活动】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一)学生自读
(给生字注意)
洼然
王羲之
荀伯子
徜徉
肆恣
楹间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2、质疑解难——四行对译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师生之间的讨论解决疑难。
3、研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翻译下列句子:
隐然而高
临于溪


羲之尝慕张芝
强以仕
尝极东方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徜徉
肆恣
自休于此
晚乃善
以精力自致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三)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四)、中心思想: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
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活动4【作业】作业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要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课下搜集关于劝学的名言或警句,互相交流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