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胡同文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胡同文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08:46:32

文档简介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积累民居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四、过程和方法:速读、朗读,感悟、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建筑 ,是石刻的史书,是凝固的音乐,它无声地传达着各种思想。走进一座座建筑,你会陡然觉得这空间依然存在着先人们的灵魂和他们的鲜明个性。今天,我们就到北京,看看那里的建筑----胡同,看它折射出怎样的灵魂。【出示课题】分析课文前,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及作者)
2检查预习:52页(写一写 用一用)
(1)字词音义:薪 惊闺 噌 安土重迁 檩 塌 腌 庠 摞 逆来顺受 衰败 西风残照 衰草离披 怅望 低徊
(2) 作者简介: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纪事》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
3题目解说a关于胡同(hútòng )。北京胡同的历史渊源,胡同的别名.
b关于文化(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胡同能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总结:作者笔下,胡同就是胡同文化,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北京人的思想。?下面, 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坐上北京的人力车,到胡同 去看看。【出示图片】
4.分析课文:
【1】速读1-4段,概括北京胡同特点。请大家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来。
明确: 胡同特点 |方正【方位意识强】 (正)
|名奇【计数,物件,人名,行业,形状,不知义】(奇)
|数多【宽窄不同,数不清。】(多)
|网络【方便,安静,和四合院是一体】(静)
【2】朗读第5段分析胡同和四合院的关系? (答案文中标出)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3】分析6—12段,概括出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胡同文化特点 恋旧【破家值万贯,安土重迁,】 精义
| 随和【过往不多,也讲究“处街坊”】 |
封闭 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 忍
忍耐【置身事外,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
【《八月骄阳》,电梯事件。】------事例
总结: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不同的建筑风格会给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深远影响,构成不同的地方文化。
【4】速读13—15段后讨论:这样一种封闭的文化决定了它的归宿必将是走向衰败,没落。具体应该如何理解?作者对这种日趋没落的文化持什么情感态度?这两种态度情感是否矛盾?
明确:1.封闭保守,自私,知足,忍耐的特点使这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必然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2.批判,怀旧, 留恋,伤感,无奈。 3.不矛盾,作者对北京的胡同有深厚的感情,对于胡同的没落,伤感而又无奈。但又理智地认识到这样一种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必然走向衰亡,最终将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因此,作者只能充满深情而又无可奈何地向胡同挥挥手说再见。
5.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a)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第6段】
含蓄而委婉的讽刺那些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的人。
(b)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第13段】
留恋,伤感,无奈
(c)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第12段】
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既佩服,又有嘲讽。
语言特色:1、京味、京腔(胡同味)
2、平淡、朴素、口语话
3、“书卷气”
总结: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刘锡庆《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
5、回顾本文要点: 胡同 文化
大潮席卷

方正、取名、 封闭、满足、
宽窄、网络 袖手、忍安
毫无生气 日趋消失 衰败没落
【留恋,伤感,无奈】
6,布置作业。
课件30张PPT。2018-11-12汪曾祺胡同文化 走进一座座建筑,你会陡然觉得这空间依然 存在着先人们的灵魂和他们的鲜明个性。 建筑 ,是石刻的史书,是凝固的音乐,它无声地传达着各种思想。
胡同文化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四合院的宅门门 墩 和 影 壁思考 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请大家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来。胡同的特点方正(方位意识极强)正取名来源(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多宽窄(区分阶层)俗网络(方便、安静)静讨论:作者谈胡同文化,赋予了这种文化什么 样的内涵? 文化内涵 特征 具体体现 实质 封闭的文化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置身事外,不爱管闲事
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忍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汪曾祺全集·六》116页) 忍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 电梯事件 ----- 精义“忍”{ 讨论:
作者对胡同文化持什么态度?面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他怀着怎样一种情感? 北京在前进胡同在衰败胡同文化方正、取名、宽窄、网络封闭、满足、袖手、忍安毫无生气衰败没落大潮席卷日趋消失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喜爱怀念理智上知道它走向终结,感情上难以接受伤感再见吧,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