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2 19: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口的迁移 适用对象 A层学生
教科书 书 名: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认识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特点,识别主要的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 2.【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并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人口迁移的成因。 3.【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理解人口迁移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通过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尝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迁移的数据和资料,并对特定区域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行初步研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核心要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复杂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应用技术亮点
课前学习 1. 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发布课前预习作业,学生通过该平台完成预习作业,并在线观看视频。
2. 教师在平台发布问卷《调查你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检查预习效果,收集学生课前疑问。
3. 针对课前疑问,学生可在平台向教师提问。 1. 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备课,获取教学课件与素材资源。
2. 借助平台实现课前有效先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聚焦重难点突破。
3. 本课例中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便于充分利用平台参与活动。
课堂导入 从生活案例切入,呈现课件中前期通过平台安排的 “课前预习”《调查你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中的调查数据(如 “爸爸从湖南迁到海口”“小苹果从广东迁到海口”),让学生分享身边的人口迁移现象。
提问:“这些案例中,人们为什么从原居住地搬到新地方?‘搬家’就是‘人口迁移’吗?” 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入课题。 1. 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手机授课模式展示教学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功能,在 PPT 中插入图片、视频、动画,丰富课堂内容。
讲授新课 1. 人口迁移的概念 —— 从案例中总结要素
探究活动 1:结合课件中 “四川→海南”“万宁→海口”“湖南→海口” 等案例,引导学生观察:
空间上:原住地与现住地是否跨越行政界线(如湖南到海口为跨省,万宁到海口为省内跨市县,均符合 “跨越行政界线”);
时间上:计算迁移时长(如 1997 年迁移至 2025 年,已超过 28 年,满足 “一年以上”)。
总结概念:人口迁移是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需同时满足 “改变居住地、跨越行政界线、持续一年以上” 三个条件。
对比区分:通过案例(如 “短期去北京旅游”“长期定居北京工作”),明确 “人口流动”(短期离开返回)与 “人口迁移”(长期定居)的差异。 无
承转过渡 开展 “案例认领” 活动:教师展示筛选出的典型迁移案例(如 “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因升学迁移”),请案例提供者简述迁移原因,其他学生补充观察到的共性因素,自然过渡到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习。 无
讲授新课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用 “推拉理论” 分析理论讲解:介绍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由迁出地的推力(不利因素,如经济落后、政治压迫)和迁入地的拉力(有利因素,如工资高、就业机会多)共同驱动。 智慧中小学双师课堂:人口机械增长概念和人口机械增长率概念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引导:结合课件中 “苏东坡被贬海南” 案例,分析其对海南的影响(有利:传播中原文化、推动教育发展;无明显不利,因当时人口稀少)。
总结框架:通过表格梳理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参考课件内容)。 1. 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手机授课模式,插入多媒体图片、视频。
2. 引入双师课堂,推进课堂活动,“双师” 对学生进行提示和引导,对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师生群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4. 教师通过平台的手机授课模式进行拍照投屏,同时利用平台中的课堂互动工具(点名)、画笔、倒计时等授课辅助功能丰富课堂活动类型,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参与度。
5. 教师通过平台在 PPT 中插入即梦 AI 生成的苏东坡跨越时空和同学们对话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三)探究深化:结合现实案例应用
探究 4:海南自贸港与人口迁移
呈现课件数据:2018-2024 年海南常住人口从 934 万增至 1048.31 万(增量近 114 万)。 播放海南海南自贸港宣传片
小组讨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吸引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有哪些?”(提示:经济因素 —— 政策带来的就业机会;环境因素 —— 气候宜人;政策因素 —— 自贸港优惠政策等)。(小组讨论采用平台计时器限定时间)
延伸思考:“大量人口迁入对海南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引导学生结合 “影响框架” 辩证分析)。 1. 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手机授课模式,插入多媒体图片、视频。
2. 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师生群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小结与承转 通过小组活动归纳海南自贸港吸引人才的原因,以及大量人口迁入对海南可能带来的影响。学生用平板电脑拍照,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师生群里。 教师总结归纳 1. 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手机授课模式,插入多媒体图片、视频,同时用手机遥控 PPT 切换。
2.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拍照上传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师生群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巩固与小结 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海南频道汇聚应用里的鸿合软件开展与课堂软件的互动练习功能,快速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判断以下题目是否正确:
1. 美国老年人向 “阳光地带” 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
2. 小李到美国工作有两年,属于人口迁移。
3. 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属于人口迁移。
4. 自然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无
课后作业 1. 学生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观看教师分享的纪录片。
2.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 1. 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发布作业活动。
2. 教师通过平台的教学应用对学生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