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合理《言必有据,论必有力——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合理《言必有据,论必有力——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2 16: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言必有据,论必有力——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学习议论性文章,学会写议论文。这个单元的文章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学生要明确议论性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的论据材料,理解中心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紧扣论点,学会构建论据材料与论点的联系,学会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本课时重点探究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在九上第二单元学习了议论文三大要素,初步掌握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但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还不会建立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因此本课作文教学主要探究论据的选取与使用,重点让学生学习建立论据和论点相联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选择论据的方法。
2、通过议论文片段写作训练,掌握使用论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论据的方法;通过议论文片段写作训练,学会紧扣论点,掌握使用论据的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难点:学会紧扣论点,运用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论据进行分析。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鸟儿围绕树林生活与繁衍,那么鸟儿是怎样与树林建立联系的?树开花结果时,果实、花蜜是鸟儿的食物;鸟儿吃果实后,排泄时会把种子带到其他地方,帮树传播后代。鸟儿紧紧依靠树林,树林就是小鸟的生活中心(即梦AI制作的视频导入)。同样的道理,议论文写作,论据要紧扣论点。但是我们如何让论据与论点搭建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议论文写作,去学习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二、教学过程
(一)结合议论文三大要素,探讨如何紧扣论点选择论据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用以支持论点的证据、理由、材料等,如历史事实、统计数据、名人故事、名人言论、寓言故事、科学定理等,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教师提问:根据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请你结合导学案,说一说作文1《坚持是成功的基石》的论点、论据。
那么,论据的选择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
论据选择要有针对性。
论述“要重视积累”,你从这两个论据中选哪一个?
论据1:“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论据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明确:论据1只能证明“不要轻视小事”,论据2能证明“要重视积累”,因此选择论据必须能证明论点,观点要与材料统一。
论据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论述“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哪一个论据更典型?
论据1:“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仁东花22年心血坚持研究,只为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
论据2:“我在家坚持练瑜伽”。
明确:论据2不具有典型性,缺乏说服力。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有较强说服力,为中心论点服务。一般选择选用典型材料,如名人事例、经典故事等,论据1符合选择要求。课本是最常见的典型素材。不能造假,不能张冠李戴。
论据的选择要有概括性。
论述“感恩”,哪一个论据更具有概括性?
论据1:社区里的志愿者们常年照顾独居老人,老人总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比亲人还贴心,这份情我记一辈子。”老人拄着拐杖……(此处长篇大论一大段)。
论据2:韩信少年贫寒,受漂母送饭相助。他封淮阴侯后,不忘恩情,四处寻觅漂母,以千金相赠。
明确:论据1用叙述方式长篇大论,没有概括内容;论据2概括了韩信的感恩之情,论据也典型,符合要求。
小贴士:选论据,扣观点,引导学生通过议论文三大要素,明确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正确选择切合论点的论据材料。
(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探讨如何紧扣论点析论据
议论文不能仅有观点和论据,我们还需要对论据加以阐述分析,建立论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那论据和论点是如何建立联系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分析阐述材料。
1、例文探讨:请说说以下文段如何使用论据与论点搭建联系?
(论点)屏蔽掉他人的不合理观点,自在行走,要的是一份轻松,得的是一份畅快。
(论据)苏武屏蔽掉卫律李陵的威逼利诱,勇敢选择了矢志不渝的坚守,尽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快意。孙权屏蔽掉东吴诸将的迎降主张,明智首肯了联刘抗曹的建议,稳操一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的胜券。(拓展分析论据)而赵王听信了秦将王翦的离间观点,草率杀害了英勇善战的李牧,却使秦国轻易灭掉了经历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强大起来的赵国。(结论)所以面对他人的不合理看法,我们应该多一份屏蔽的机警。
明确:此段运用比较分析法,紧扣中心论点从反面分析论据,对内容进行阐述,再得出结论。因此例后分析,是建立论点与论据联系的关键方法,这是作者写作思辨性的表现。
2、明确分析论据的三种方法
因果分析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比较分析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加以分析,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思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任务一:探讨作文1《坚持是成功的基石》的论据,并说说采用了哪种方法来分析论据?
学生结合分析论据的三种方法,自主分析导学案中《坚持是成功的基石》的论据写作思路,感受论据与论点搭建关系的思辨性。
明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仁东的论据采用因果分析法,揭示主题;张桂梅老师的论据采用假设分析法,紧扣观点,得出结论。
任务二:下文是《做事要持之以恒》框架,在以下文段基础上,根据分组各补充一个论据,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①“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②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③持之以恒,就是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④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⑤我们在求学、成长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1.教师提问:此段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分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第①句为中心论点,其余句子可为分论点。
2.教师把学生分6个小组,小组分工,每个人都要动笔写作:
第一组以第②句话“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为分论点,在第②句话后面补充一个经典事例,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字数约150字。
第二组以第③句“持之以恒,就是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为分论点,在第③句后面补充一个经典事例,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字数约150字。
第三组在第④句“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后面补充一个议论主题的段落,可用上古诗词、名人名言等阐述中心论点,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字数约100字。
第四组在“我们在求学、成长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后面补充一个议论主题的段落,可联系生活,展望未来,字数约100个字。
小贴士:教师巡堂,给予指导,提醒学生用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认真写作的小组,每人加1分。
3.分组展示,择优汇报
各个小组进行组内探究,挑选出或整合出一个优秀的片段作文,进行朗读汇报。片段作文汇报较精彩的小组,每人加一分。
教师用手机“通义”小程序实行现场录音,生成文字,合成一篇作文。
4.教师小结方法
议论文要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作,每个论据或每个段落要有一个中心句。最好的论据素材来源于课本。常用的三种论据分析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要从多个角度对事例做分析,紧扣论点,使论证内容更有说服力。
三、本课总结
(AI数字人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我们明确了论据的概念,还明白了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有力武器,选择材料要紧扣观点,论据和论点要保持一致性。通过学习,掌握了论据的选择方法,即要有针对性、典型性、概括性,还要紧扣论点;通过写作实践,我们掌握了三种论据分析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四、布置作业:
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板书设计
言必有据,论必有力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论据的选择:针对性、典型性、概括性
论据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本数字化教学设计实践亮点:
本课以“即梦”AI技术制作的视频导入新课,以“鸟儿紧紧依靠树林,树林就是小鸟的生活中心”引出“如何让论据与论点搭建关系”的课题,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除了利用数字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从学生动笔写作,到展示小组写作成果,最后利用利用“通义”AI录音生成作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融入即梦AI、“通义”AI、数字人等,助力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凸显了作文课堂教学与技术融合的新路径。
附件1:
导学案
1、根据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说一说作文1《坚持是成功的基石》的论点、论据。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用以支持论点的证据、理由、材料等,如历史事实、统计数据、名人故事、名人言论、寓言故事、科学定理等,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论据的选择方法有针对性、典型性、概括性。
探讨:论点为“坚持是成功的基石”,论据1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仁东坚持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论据2为“我在家坚持练瑜伽”,你会选择哪一个论据?
3、论据分析是建立论点与论据联系的关键方法,这是作者写作思辨性的表现。分析论据的三种方法:
A、因果分析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B、比较分析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加以分析,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C、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思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任务一:探讨作文1《坚持是成功的基石》的论据,并说说采用了哪种方法来分析论据?
任务二:下文是《做事要持之以恒》框架,在以下文段基础上,根据分组各补充一个论据,并用论据分析法是建立论点与论据联系。
①“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②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③持之以恒,就是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④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⑤我们在求学、成长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作文1: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坚持能筑根基,筑恒心,筑毅力,筑成长,让人生由涩转甜,抵达成功的港湾。
岁月如梭,却黯淡不了执着之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仁东,为了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从壮年走到暮年,把生命献给了科研事业。二十余载,他带领团队在贵州的大山深处奔波,选址、建设、调试。面对重重困难,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环境恶劣,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为什么南仁东院士身患重疾,却依然坚守在“中国天眼”建设与研究?是因为他要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也因为他用坚持谱写了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让中国在世界天文领域挺直脊梁,站在了世界前列。
出身平凡,却阻挡不了奋进之途。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教育一线四十多年。从青春岁月到花甲之年,她历经生活的磨难,却始终心系山区女孩的教育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她四处奔走、筹集善款;没有足够的师资,她身兼数职、倾囊相授;面对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她苦口婆心、执着坚持。假使她没有用这双贴满止痛膏的手,坚持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天,那么无数贫困山区女孩将改变不了命运且走不出大山。正是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燃灯校长”,照亮了山区女孩们前行的道路。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水滴穿透硬石,非一日之功。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只有日积月累的耕耘。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往往在一次次咬牙坚持中逐渐清晰。放弃只需一瞬,而坚持终将让平凡蜕变为不凡,让梦想照进现实。
坚持就像深埋土里的种子,总有破土而出的一天。你看,班上的学霸不是天生聪慧,而是像钟表一样准时,每天晚自习后多啃半小时习题;楼下的爷爷不是身体特棒,而是像松柏一样坚韧,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晨练。背单词时,一天记十个,如喝口水般容易,可谁能像水滴穿石般天天坚持?坚持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小事当成习惯,日子久了,自然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不是吗?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的复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当今时代,坚持是最有力的担当,坚守是最真挚的付出。新时代呼唤无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奋斗者,传承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续写无愧于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