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
3.
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诗歌能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大致内容,但如何运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我所教授的是普通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于诗歌的鉴赏,需要老师多加引导。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1、品味鉴赏诗歌。
2.、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过零丁洋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秦始皇挟强弩而平六国,开疆拓土,雄极一时。记住他,是因为他的霸业。霍去病,率铁骑驰骋沙漠,荡平匈奴,扫清寰宇。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应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忠贞。而有一个人,我们一定也会记住他,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活动2【讲授】作者及其背景
1、走进作者及其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
活动3【活动】朗读诗文
2、朗读课文
师:诗歌贵在朗读,请同学们看视频,听朗读,把握字音、节奏、和感情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学生自读三遍
(3)学生自我展示
(4)学生齐读
活动4【活动】诗意译文
3、整体感知诗意,诗意译文
师: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在这我希望同学们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意蕴我先来做一下示范。(小组交流,推选较好者展示)
首联: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颔联: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颈联: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尾联: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活动5【导入】品味赏析
4、品味赏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明确)
(1)这首七律诗首联分别写了个人和国家什么事?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2)颔联的上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如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颈联的两个“惶恐”“零丁”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活动6【活动】课堂大比武
5、课堂大比武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让我们全班朗读,用心读出诗人的爱国心曲。
那么我们小组与小组之间来个小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背的快。
活动7【测试】达标测评
小组比赛背诵并默写整首诗。
活动8【活动】拓展链接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那么现在为大家补充一下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活动9【作业】作业
完成《过零丁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