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测一测,学会几个词语。
2.读一读,读出两种节奏。
3.译一译,翻译几个句子。
4.想一想,回答几个问题。
5.品一品,读出全诗蕴含的感情。
6.说一说,说出几个事例。
7.背一背,背诵全诗。
2重点难点
5.品一品,读出全诗蕴含的感情。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步古沟满族中学
张利利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大臣文天祥的一首诗《过零丁洋》。此诗是于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路过零丁洋时所作。1275年,他起兵勤王。1278年10月26日为汉奸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偷袭,被俘。被俘时,他企图服冰片自杀,却没有死,之后他大骂张弘正求速死,被送去见张弘范时又求死。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劝宋军统帅张世杰投降,文天祥说:“吾不能叛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遂书《过零丁洋》与元将,回绝他的要求。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展示目标:
1.测一测,学会几个词语。
2.读一读,读出两种节奏。
3.译一译,翻译几个句子。
4.想一想,回答几个问题。
5.品一品,读出全诗蕴含的感情。
6.说一说,说出几个事例。
7.背一背,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测一测,学会几个词语
干戈
(gē)
寥
(liáo
)落
飘絮
(xù
)
惶恐(huáng)
零丁
汗青
板块二:读一读,读出两种节奏。
朗读全诗:教师泛读,学生划出节奏;学生按节奏朗读。
板块三:译一译,翻译几个句子
<
>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抢答4联翻译(教师展示课件)
首联: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稀疏的抗元战争已经战斗了四年。
颔联: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浮萍。
颈联:当年撤离,惶恐滩头曾述说国运的惶恐,如今被俘虏,零丁洋里更忧叹朝廷的孤零。尾联: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卫国捐躯,留下赤诚之心永照青史。
2.两人结对子,对译(一人说诗句,一人说译文,互相考察)
3.检查翻译情况:
板块四:想一想,回答几个问题(组内思考,抢答,要求规范表述)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
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板块五:品一品,品出诗句的感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述口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凄凉、无奈)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忧恐不安,自怜、哀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义)
板块六:想一想,积累一些事例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
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板块七: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