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浣溪纱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21: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浣溪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熟读成诵,当堂背诵这首词
(二)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词意思
(三)结合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探究词的主旨,词人的性情
(四)构建诗词意境,形成诗意的画面。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部分古诗词阅读积累,但是作为农村孩子,他们的阅读深度不够,画面的构建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都很差,所以,我设计这一课,主要针对以上几点进行训练。
3重点难点
(一)熟读成诵,当堂背诵这首词
(二)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词意思
(三)结合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探究词的主旨,词人的性情
(四)构建诗词意境,形成诗意的画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一)导语: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令太多的人心向往之,心神醉之。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首优美的古代诗词《浣溪沙》。
(二)新授:
1检查课前预习:
A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勾画你认为难写难读的字。(或者你觉得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师生共同交流,正音。
B这首词的文学常识你了解了多少?(你了解苏轼吗?)
作者、朝代、地位、体裁、出处。
2出示另外两首《浣溪沙》,带领同学们从段数、句数、字数、押韵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几首词的段数、句数、字数都相同。押韵不同。词牌名规定着词的段数、句数、字数,押的韵可自由)
3这首词与其他两首不同之处还有,词牌名下面有一行小字,叫作词前小序,你能从小序中读出什么?
幻灯片展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A
哪个词你不太懂,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临:面对、靠近
西:向西
B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生答:作者游览的地点是蕲水清泉寺。清泉寺附近有兰溪。)
4作者游清泉寺看到了什么?(用原句回答)
(大家推测一下,兰溪得名的原因是----(溪中长满兰草)
5仿照示例,小组合作,描绘画面意境。填写学案。
方法介绍:连词成句。
A替换文言词、B插入必要词。C为了通顺明了,可适当调换词语位置。D发挥想象,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山下(的)兰(草)(娇嫩)的芽(十分)短(小),浸(泡在)(清澈的)溪(水中),(让人似乎闻到了兰花的清香。)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看一看哪组同学能将画面补充得更准确详细,富有想象力。
6用“这一幅画面多么(
)”的句式说话。(静谧、祥和、清新、明丽、幽静)学生随意发言,成理即可。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这几句话,表达出祥和、明丽的感觉。(声音轻柔、重音轻读)
8师点拨:在这幅宁静温馨秀丽的春景画面中,老师觉得有一个词用得不好,春天之景数不胜数,为何要写“萧萧暮雨子规啼”?而不是“娇莺啼”“新燕啼”?(自由答)
点拨:“子规”杜鹃哀怨的啼声。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联想“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既然子规哀啼充满伤感,但是作者独取此景,与眼前清新明丽的画面合谐吗?)
(学生讨论)
9引出背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引导我们,应该去探究作者苏轼写这首词的心情。
因为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词人远谪(zhé)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时所作,此时已经46岁的苏轼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也因此为清新的山中风光抹上了一缕伤感的色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之谓也。
10同是被贬,个人心境也各有不同。李白面对朋友被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韩愈愤慨难言: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然而年老、多病、人生失意的苏轼又是怎样对待这样的人生境遇的呢?
(生答)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在探究这句话之前,先来了解“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事物,你知道古人是怎样看待“流水”的?
由于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水皆为滚滚东逝。从孔子“逝者如斯夫”开始,滚滚东流之水就成为时光不可逆流的象征。
学生回忆关于流水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等。
12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为何苏轼会说:谁道人生无再少?
(生答:
“溪水西流”,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13即使门前流水尚能西,可是,人生能“再少”吗?难道作者可以真的“今年七十,明年十七”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他想表达什么想法?
(点拨:并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而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对这个世界的心态和看法。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心态是年轻的,我们就永葆青春。)
14当有一天,我们老了,满头白发,听到黄鸡报晓,感受到时光流逝,我们不要恐惧伤感,还要像苏轼那样对自己说:休将白发唱黄鸡。
15自由诵读这三句话,掩卷深思,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苏轼是一个(
)的人。
三拓展练习
曾有一幅对联:字亦精,(
)亦精,精益求精;活到老,(
)到老,(
)。
你能结合本课的学习,填写其中的几个字,形容出你对大词人苏轼的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