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沁园春
雪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景”衬“豪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2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
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的具体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3重点难点
1、理解毛泽东诗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景”衬“豪情”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意境和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3、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技巧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4、背诵这首词。
4.1.2学时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意境和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技巧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4.1.3学时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技巧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有一首诗被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压轴之作。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毛泽东,走进他的《沁园春雪》。
板书课题:沁园春 雪
活动2【活动】走进作者,观伟人风采
说一说你了解的毛泽东。先请几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课件展示: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诗人,书法家。
小学时我们就曾学过他的几首诗词,谁还记得有哪几首?
生齐背《七律长征》
读了毛泽东的这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乐观,自信,豪迈)
俗话说:“文如其人”。毛泽东的诗大多具有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沁园春雪》就是毛泽东豪放词代表作。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首《沁园春雪》来进一步感受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
活动3【讲授】题解与背景
题解: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背景(课件):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活动4【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第一遍朗读:要求同学们读准字音和停顿,尽量放慢语速,读出古诗词的韵律美。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法。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
请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错误予以纠正。
齐读。提示:语速放慢些,注意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
2.老师配乐范读,请学生感受词的大气磅礴之美。
通过听读,你感受到这首词怎样的意境,或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学生说说听读的感受。
3.再读这首词,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通过反复品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如:“----”句诗让仿佛让我看到了------的景象,或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请几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轻重音、语气语调和语速快慢等变化表达情感。
4.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并概括上下阕主要内容。
遇到难解词句可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也可询问老师。
请几生概括上下阕主要内容。
上阕:写景,描绘壮丽的北国雪景。
下阕:议论抒情,评点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活动5【活动】背诵这首词
通过小组内诵读比赛和组与组之间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景”衬“豪情”的写法。
4、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4.2.2学时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景”衬“豪情”的写法。
4.2.3学时难点
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景”衬“豪情”的写法。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
雪》在《新民晚报》登载后轰动重庆城,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对这首词的地位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本词的兴趣。
活动2【活动】重读经典,温故知新
请一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全体学生听读并回顾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景,描绘壮丽的北国雪景。
下阕:议论抒情,评点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活动3【活动】深入阅读,探究内涵
(一)赏壮丽雪景(课件)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本诗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壮美的北国雪景图?在写景中又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范读上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我们感受到的北国雪景是雄奇的,是美丽的,那为什么诗人笔下的北方雪景会给我们留下如此壮美的印象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长城、黄河、群山、高原。)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并通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的情怀。
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感受最深刻的词语,并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让部分学生把自己精彩赏析讲给全班同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中展现的雄浑壮阔的画面及诗人宽广博大的胸襟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师重点引导赏析以下几个重点词句:
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千里”“万里”。“山舞银蛇,原弛蜡象”中的“舞”和“驰”(改为“山如银蛇,原似蜡像”好不好?)。“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小结上阕:
诗人大笔如掾,写尽东西南北,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尽收眼底,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源于他博大的胸怀和宏伟气魄!
齐读上阕,再次欣赏壮丽的北国雪景,感受毛泽东的豪迈情怀。
(二)评千古帝王(课件)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些人你是如何看待的?作者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
(理解诗人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三)颂当代英雄(课件)
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这里的“风流人物”指谁?
明确:指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这句诗也是是诗人的自况,表现了毛泽东“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
请几生朗读这几句诗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你认为十年、二十年后的风流人物会是谁?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培养学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四)讨论总结:本诗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议论抒情的关系。(课件)
小组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明确: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可谓之“大景”;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可谓之“豪情”。
景与情相得益彰,这正是“大景”衬“豪情”!
活动4【活动】化身领袖,真情诵读
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豪迈情怀,下面就让我们化身为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的高原,俯瞰华北大地,高声吟诵这首《沁园春雪》吧!
全班起立齐背《沁园春雪》。
活动5【活动】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欣赏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课件):
介绍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自读这首词。难点此句可询问同学或老师。
一生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毛泽东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或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在写法上和情感上和《沁园春
雪》有何相同点?
明确:这首词也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也表现了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伟大的抱负。
齐读《沁园春·长沙》进一步体会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