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海洋资源 课件 (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 海洋资源 课件 (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2 20: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图,能够描述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图、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图,认识到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认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近海走向远洋。
难点
重点
重点
你了解海洋资源吗?
视频:珍惜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时长:1分19秒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海洋获取鱼盐之利,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1.鱼盐之利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最大)
南海沿岸渔场
北部湾渔场
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
北部湾渔场
南海沿岸渔场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四大海产
大黄鱼
小黄鱼
带鱼
乌贼(墨鱼)
1.鱼盐之利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海水养殖业
图 3.22 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变化
为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海产品消费需求,我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
1.鱼盐之利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海水养殖业
扇贝

紫菜
海带
鲍鱼
牡蛎
1.鱼盐之利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海水养殖业
图 3.22 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变化
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
1.鱼盐之利
1.鱼盐之利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四大盐场
长芦盐场(最大)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最大)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阅读教材P78,回答下列问题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气温方面:温度升高,蒸发快;湿度较低,蒸发效率高。
降水方面:雨季尚未开始,晴天多,降水少,日照充足。
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气温低,蒸发几乎停滞;盛夏降水集中、湿度大、台风偶发,不利晒盐;秋季气温下降,蒸发效率降低。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降水条件。
中国地形图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降水条件。
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迫使夏季东南季风的水汽在东部迎风坡形成丰沛降雨,而西侧的布袋盐场处于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雨影区”,年均降水量仅约1000毫米,远低于东部沿海。夏季西南季风经台湾海峡时,山脉阻挡进一步抑制降水;冬季东北季风因水汽少且背风位置,干燥少雨,使冬半年晴天占比超70%。此外,盐场地处西部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海岸平直,既缺乏地形抬升触发降水,又利于空气流动加速蒸发,沙滩广布还减少了淡水稀释,维持了海水高盐度。这种“少雨、多晴、强蒸发”的气候组合,与东部多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布袋盐场成为晒盐的理想之地。
2.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海盐既是我们食盐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止鱼和盐,已经扩展到海底矿产、海洋能源等的综合开发。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2.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已探明并开采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石油生产量的1/4。
图3.21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海底矿产
2.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快速增长。
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
江厦潮汐电站大坝
海洋能源
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
图3.23 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
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图3.24 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五大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西南沿海港口群
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这些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
图3.24 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1. 读图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阅读教材P80,回答下列问题
图3.25 上海港与鹿特丹港货物年吞吐量及其世界排名的变化
上海港:年吞吐量逐年上升,其中2000-2010年年吞吐量直线上升;世界排名不断提升;
鹿特丹港:年吞吐量逐年平稳缓慢上升,世界排名不断降低。
2. 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贯通内陆的独特优势,其通过长江水系与中上游广阔经济腹地(如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紧密连接,为港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和稳定的物流需求;同时,其沿海居中位置便于衔接国际航线网络,形成“江海联运”的高效运输体系。加之深水良港条件、政策支持及长三角经济实力支撑,上海港得以整合国内外资源,成为辐射全球的国际枢纽港。
3.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图3.24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
图3.24 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西部沿海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环渤海港口群
1.海洋环境问题
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近海。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2.海洋保护措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顺应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
在近海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并注重生态保护。
在深海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在远洋地区,需要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3.我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举例
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示意
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3.我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举例
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50%蕴藏在深海海域。右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1 500米的“超深水时代”。
“深海一号”钻探平台
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3.我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举例
尽快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区。右图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等。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
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
图3.27 人工岛淡水区形成示意
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雨水为淡水,比重小于海水,浮于地下海水之上。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
南沙群岛中的永暑岛是经吹沙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在该岛地下发现了稳定的淡水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海拔很低的小岛上,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呢?
1.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3.28中的适当位置。
阅读教材P82,回答下列问题
图3.28 关于海水养殖的讨论
(6)
(3)
(7)
(1)
(9)
2.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6)最符合,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又能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资源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鱼盐之利
海底矿产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保护措施
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
海洋能源
海洋空间资源
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四大渔场
四大盐场
海水养殖业
五大港口群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
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在近海地区,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并注重生态保护
在深海地区,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在远洋地区,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尽快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区
1. 我国自古便有“兴渔盐之利”的说法,说明我国从古代就开始利用海洋中的 (  )
A. 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
B. 化学资源和空间资源
C. 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
D. 生物资源和海水资源
C
2.作为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发展海洋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是( )
①跨寒温热三带
②海底矿产资源丰富
③入海河流众多
④沿海大陆架宽广,温度适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与发展海洋水产养殖无关
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
3.下列属于我国五大港口群的有( )
①环渤海港口群
②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③西南沿海港口群
④长三角干线港口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A
4.下列由于盲目开发“海洋养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破坏原有生物链
②危及物种多样性
③造成海水污染
④破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5.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完善我国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
②大规模填海造陆,开发房地产
③加大海底油气开采力度,扩大我国油气资源出口
④设置休渔期,修复渔业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