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萤火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萤火虫的有关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习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接触说明文。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这一篇说明文属于生动形象类的,里边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而且选材也好,学生还小,对于这些虫子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尽量少的去讲解,多让学生去探讨就好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难点: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萤火虫
一、导入:故事链接
老师给学生讲解《囊萤夜读》的故事,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最后官拜吏部尚书。以现在的观点看,车胤少年时代必定是一名大“近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萤火虫》
活动2【讲授】萤火虫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二、精读课文
1、第一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语言生动形象
2、其表达效果如何?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这样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称为描写。
4、第二、三段写了夏夜的哪些童年趣事?
写了四件小事。①向萤火虫唱儿歌。②用芭蕉扇拍萤火虫。③用脚拖萤火虫划光线。④做萤光小灯笼。
5、作者写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
写这些事饱含对童年生活的深情,趣味十足;在为种美好的回忆中自然引出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6、对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作者持什么观点?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作者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体现作者不迷信,科学求实的精神。
7、第五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二千”来说明萤火虫的种类之多;用“三四百”来说明其卵的个数;用“二十七八天”来说明其化为幼虫的时间。准确地说明了事物,体现了科学求实精神。
8、第六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样?
答:萤火虫发光的原理。
9、第七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萤光的特点及用途。举例说明的方法。
10、综合几段内容,这一部分所用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逻辑顺序
11、这两段由萤火虫又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这样写的用意何在?(8、9两段)
答:怀念家乡,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带有浓厚的情感。
12、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活动3【活动】萤火虫
2.读准下列各字:(学生小组内解决)
摇曳( y è ) 纳( nà )凉蛋壳( k é ) 戳( chuō )穿肺蛭( zhì ) 化蛹( yǒng )车胤( yìn ) 霓( ní )虹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活动4【练习】萤火虫
练习: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 2.大抵 3.几乎
活动5【测试】萤火虫
听写本课生字:
摇曳( y è ) 纳( nà )凉蛋壳( k é ) 戳( chuō )穿肺蛭( zhì ) 化蛹( yǒng )车胤( yìn ) 霓( ní )虹
活动6【作业】萤火虫
作业:学了这篇说明文之后,请你就比较熟悉的一种昆虫,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
课件16张PPT。萤 火 虫贾祖璋科普宗师——贾祖璋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时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贾老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科普出版社工作,不料科普出版社在10年“文革”浩劫中被撤销。 贾老特别憎恨弄虚作假沽名吊誉的恶劣作风。贾老把它自己后半生的智慧全部贡献给福建的科普事业,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提高民众的科学与文化素质而努力工作。 作者介绍故事链接 囊萤夜读
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最后官拜吏部尚书。以现在的观点看,车胤少年时代必定是一名大“近视”。 学习目标:目标1:了解萤火虫的有关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目标2:学习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作用。
目标3: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整体感知提示:本文通过景物描写介绍萤火虫的发祥地,引出幼年在乡间见到萤火虫的情景;介绍了萤火虫从幼虫到蛹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介绍了其发光原理及其作用;最后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初读课文读准下列各字:摇曳( y è ) 纳( nà )凉
蛋壳( k é ) 戳( chuō )穿
肺蛭( zhì ) 化蛹( yǒng )
车胤( yìn ) 霓( ní )虹
通过阅读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与萤火虫有关的哪些内容?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些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夏夜萤火虫纷飞的美景;其次写了幼时夏夜捉萤火虫的趣事;然后写萤火虫的起源、生活习性、发光原理和萤火的利用;最后由萤火虫联想到自己家乡,引直对家乡的怀念。
其中最主要的是写萤火虫的起源、生活习性、发光原理和萤火的利用的情况。
阅读指津1、第一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语言生动形象。2、其表达效果如何?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这样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称为描写。4、第二、三段写了夏夜的哪些童年趣事? 写了四件小事。①向萤火虫唱儿歌。②用芭蕉扇拍萤火虫。③用脚拖萤火虫划光线。④做萤光小灯笼。5、作者写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
写这些事饱含对童年生活的深情,趣味十足;在为种美好的回忆中自然引出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阅读四、五、六、七段回答下列问题6、对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作者持什么观点?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作者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体现作者不迷信,科学求实的精神。
7、第五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二千”来说明萤火虫的种类之多;用“三四百”来说明其卵的个数;用“二十七八天”来说明其化为幼虫的时间。准确地说明了事物,体现了科学求实精神.8、第六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样?
答:萤火虫发光的原理。9、第七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萤光的特点及用途。举例说明的方法。10、综合几段内容,这一部分所用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逻辑顺序。阅读八、九两段回答问题11、这两段由萤火虫又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怀念家乡,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带有浓厚的情感。
知识点兵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准确严密。
说明事物运用逻辑顺序很有条理。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科学说明,兼有科学性与趣味性,同时具有浓厚的情感。是本文突出特点。
疑难探究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对萤火虫的认识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提示:萤火虫的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薄膜,下面排列着整齐的细胞,形成扁平的光盘,细胞里有多数黄色细粒,叫做“荧光体”,遇氧气就会起化学作用而发光。这些细胞的周围又满布毛细管,毛细管连接气管能送入空气,使荧光体可以接触氧气,又分布着许多神经,,能随意调节空气的传送,所以现出忽明忽暗的样子。
对萤火虫的认识过程,说明人们认识某一种事物,总是从无知到有知,由知少到知多,最后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板书设计萤火虫乐趣误导、错认:腐草为萤生活史(种类、形态、繁殖、生长规律)发光原理及用途引起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