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活板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活板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22:05:54

文档简介

20、活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溶、帖、旋、拂、砥、迄”等字的用法。
(二)能力训练:
翻译文言文,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情感渗透: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情分析: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课的文章大意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一些特殊的文言字词仍然比较难懂。
3重点难点:
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4教学过程
4.1 教学课时:三课时
4.1.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疏通全文。
4.1.2学时重点:
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和疏通文意。
4.1.3学时难点:
疏通文意及文言词语的用法意义。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活板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教师补充。
(三) 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 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 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 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 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了解说明顺序。
4.2.2学时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4.2.3学时难点: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4.2.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活板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结构层次。
2. 了解说明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出示幻灯。)
一、解释下列各词:
1. 板印____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皆为扳本___5.布衣__6.又为 活板___
7.薄如钱唇 8.每字为一印9.火烧令坚10.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
11.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12.乃_____13.持就火炀之____14.则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16.未为简易___17.已自布字18.更互用之__19.瞬息可就__20.重复者
21.以纸帖之__22.每韵为一帖__23.奇字
24.素无备 25.旋刻之 26.不以木为之者
27.文理___28.兼与药相粘__29.燔土___
30.用讫__31.拂__32.殊不__33.其印___
34.为予群从所得______
二、写出四个通假字:
三、写出三个词类活用字: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1. 思考:本文三个自然段各记述了什么情况?
简要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情况。
详细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关的问题。
交代毕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 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总体上是以什么为序?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3. 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死,不灵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优点和特点。
(四) 分析第二段:(重点段)
1. 齐读,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1):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二层(2—4):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三层(5—9):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第四层(10):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2. 分析第二层。
① 齐读。
② 提问:
这一层共有三句话,每一句话记述了活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求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制字——制版——排版)
排版部分又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布字——火炀——按平)
这是根据什么顺序介绍的?(活版制作的程序或以工艺流程。也就是时间顺序)
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显得科学、精确、条理。不仅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而且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活版印刷的特点使什么?(极为神速。)
提高功效的措施使什么?(一使“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二是“一字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木头二用胶泥作字模的原因,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活版印刷地特点使什么?(活)
介绍活版的功效、字印的贮存、用胶泥刻字的好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逻辑顺序。)
3. 总结:本文说明紧扣中心,条理清楚、自始至终抓住一个特征“活”字作文章。
(五)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2.完成作业本。3.熟读课文。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4.3.2学时重点:
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3.3学时难点: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4.3.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活板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 感受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已学知识。(各部分的说明顺序。)
(二) 分析说明方法。
1. 齐读全文。
2. 思考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要举出实例。
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
作用:说明印刷的特点和胶泥刻字的优点。
举例子:如“之、也”等字。
列数字。
(三) 总结全文。
(四) 布置作业:1.订正课堂上错误的地方。2.预习。
课件34张PPT。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 药 ?活板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沈括故居梦溪园沈括故居梦溪园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 还没有大规模地做 这件事。 板 印 书 籍,唐人 尚 未 盛 为 之。五代时 始 印五经,已后 典籍 皆 为 板本。五代的时候 才(用雕版)印刷五经, 以后的 各种书籍 都 是雕版印刷的
本子了。
庆历年间, 有个叫毕昇的平民, 又 发明 了活字版(印刷)。庆历中,有 布衣毕昇,又 为 活板。每字为 一印, 火 烧 令 坚。 它的方法是:用 胶泥 刻字,(字模)薄得像 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 使它坚硬。先设一铁板,其上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冒之先 设置一块铁板, 在它的上面用 松脂、蜡 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其 法:用 胶泥刻字, 薄如 钱唇欲 印,则 以 一 铁范 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想要印刷, 就 把一个 铁模子 放在铁板上面, 就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满 铁范 为 一板, 持 就火 炀之; 药稍熔,排满了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 火上 烘烤, 药物稍稍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 砥。就用一块 平板 按在字模上面,那么字模就平得像 磨刀石。若 止 印三二本,未 为 简易; 若 印数十百千本, 则 极为 神速。 如果 只 印 两三 本, 不能 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 极其 快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 另外在排字了,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 就。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 准备好,交替 使用, 很短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 印,如“之”“也”等字,有二十余 印,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一个字都 有好几个字模, 像 “之” “也” 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每一个韵部 做一个标签,用木格贮存它们。不用时,就 用纸条用标签标出, 每 韵 为一 贴, 木格 贮 之不用, 则 以纸 贴 之, 有 奇字 素 无备者,旋 刻之,以 草火 烧, 瞬息 可 成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马上雕刻 用 草烧火 烘烤,一会儿就能 制成不以木 为 之 者, 文理 有疏密,沾水 则 高下不平,不用木料 雕刻 字模 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 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兼 与药相粘, 不可取; 不若 燔土, 用 讫 再 火 令药熔,以手 拂 之,其印 自落, 殊不 沾污。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 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 像 用胶泥烧制的字模,用 完后 再用火烧,使 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昇死,其印 为 予 群从 所得,至今保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 堂兄弟和侄儿们 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帖火就印印刷字模用标签标出标签用火用火烧靠近完成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铁板其上……冒之铁范置上密布字印就火炀之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已自布字一板印刷每韵一帖木格贮之思考:课文第一小节讲了什么?说明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课文分析思考:课文第二小节分为几层? 意思是什么?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写活版印刷的效能,印得越多速度快。叙述活版印刷的使用方法即注意事项。课文分析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哪些地方体现这一特点的?说明对象:活板(活字版印刷术)特点:活(灵活性) 活(灵活性)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生僻字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存放活:每韵一帖,木格贮之课文分析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1.薄如钱唇。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2.字平如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字模平整的程度。3.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作比较,交代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突出了用胶泥制作字模的优越性。(优越性:1.遇水不变形。2.不与药相沾。3.拆板方便。)写法探究制版
顺序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写法探究制作活版的顺序是什么?写法探究印刷过程的顺序是什么?制版印刷拆板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程序顺序或注意事项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练习1.本课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来看是一篇( )语言风格的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的顺序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举例子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又为活板
B.持就火炀之 火烧令坚
C.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D.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以手拂之平实DDABCD5.判断正误:
(1)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上三个句中的“火”的意思各不相同。( )
(2)“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与“不以木为之者”中的“为”意思不同。 ( )
(3)“以备有重复者”中“者”可译为“… …的情况”;“不以木为之者”中“者”可译为“… …的原因”( )
6.指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
A 已后典籍 B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正确正确“已”通“以” “止”通“只”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