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08: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②掌握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吴用六位核心人物的绰号、主要事迹及性格特征。
③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忠”“义”的不同内涵。
④初步把握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⑤掌握常见中考题型及答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穿书”情境导入,沉浸式进入水浒世界。
②通过人物故事链、对比思考和小组辩论,培养信息整合、辩证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理解其反抗精神的价值。
②辩证地认识人物行为的复杂性(如林冲的隐忍、宋江的愚忠、李逵的莽忠)。
③培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六位核心人物的情节与形象;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
难点:辩证分析人物“忠”与“义”的多层含义;对作品的多样化解读。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第一课时:好汉登场——“义”的华章与“逼”的无奈
(一) 情境导入:穿书水浒,生存挑战(5分钟)
PPT展示导入页:“你穿书啦!!!身份:平民。”
抛出生存事件:
事件一:恶霸强占你家田地,你选择____
[选项]
A. 忍气吞声(-健康值)
B. 报官(-钱财,成功率5%)
C. 提柴刀拼命(+戾气值)
事件二:“当一袋米的价格=你全家半年的收入时,你会怎么办?”
[选项]
A. 吃树皮
B. 卖儿女
C. 抢官粮
D. 上梁山
教师引导:“你的选择会导向怎样的结局?别担心,原著在手,通关不愁!我们先了解好汉们的故事,来找到生存的智慧。”
(二) 作品主题及背景介绍(5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朝代及“官逼民反”的核心主题,为后续人物分析奠定基调。
(三) 人物画廊:侠义、隐忍与英雄(30分钟)
1. 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
讲解:依据PPT,介绍其外号、外貌,通过“拳打镇杨柳”四件事,分析其“侠义”(为民)与“细心的智慧”。
承上启下提问:“在‘倒拔垂杨柳’后,他结识了一位重要人物,是谁?”(引出林冲)
2. 豹子头林冲——“忍”字头上一把刀
讲解:介绍林冲基本情况。重点讲述“误入白虎节堂”,体现其“委曲求全”。
插入鲁智深情节:“大闹野猪林”,强调鲁智深对林冲的“兄弟之义”。
高潮:讲述“风雪山神庙”,通过视频或语言渲染其被逼至绝境的悲壮与反抗。
思考题(PPT原题):“一向委曲求全的林冲为何最终会被逼上梁山?”
引导总结:林冲是“官逼民反”最典型、最彻底的代表。他的转变,是对朝廷幻想的破灭,揭示了主题的深度。
3. 行者武松——“恩怨分明的复仇之神”
讲解:介绍基本情况。讲述“景阳冈打虎”立威,“醉打蒋门神”报恩(施恩)。
对比思考题(PPT原题):“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有何不同?”
*引导分析:鲁智深是“无我之义”(为陌生人,路见不平),更具社会公义性;武松是“有我之义”(为兄弟、为报恩),更具个人江湖气。
讲解:“大闹飞云浦”是其自卫反击的高潮,补充“血溅鸳鸯楼”的残酷复仇,体现其滥杀的一面。
(四)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三位好汉:鲁智深的“侠”、林冲的“忍→反”、武松的“恩仇”,他们上梁山的路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义”的不同侧面。
第二课时:梁山聚义——“忠”的困惑与“智”的谋划
(一) 温故知新(2分钟)
快速回顾上节课三位好汉及其代表精神。
(二) 人物画廊:领袖、莽夫与军师(28分钟)
1. 及时雨宋江——“忠义难两全的复杂领袖”
讲解:介绍其“呼保义”、“及时雨”绰号。通过“私放晁天王”显其“义”,通过“浔阳楼题反诗”见其野心与压抑。
重点:讲解“三打祝家庄”的军事才能和“倒船偷御酒”事件,深入分析其对朝廷的“愚忠”是如何最终导向梁山招安悲剧的。
2. 黑旋风李逵——“天真与残忍并存的莽忠”
讲解:介绍基本情况。“斗浪里白条”显其莽撞可爱,“真假李逵”显其痛恨欺世盗名。
对比思考:“沂岭杀四虎”与“武松打虎”有何不同?
*引导分析:武松打虎是“英雄式的搏斗”,充满紧张与细节;李逵杀虎是“复仇式的屠杀”,为母报仇,充满悲愤与野蛮。
重点:讲解“扯诏谤徽宗”,分析其对宋江“绝对的、无条件的忠心”(“唯一的哥”),这种“莽忠”既是宋江的利器,也蕴含了巨大的破坏性。
3. 智多星吴用——“梁山的战略大脑”
讲解:通过“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三件事,展现其足智多谋,甚至有些“算计过头”的形象。
4. 趣味思辨与讨论(8分钟)
抛出PPT思考题:“卢俊义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还是被梁山好汉(吴用)逼上梁山的?”
深化讨论:“梁山好汉中,像卢俊义这样被‘自己人’设计坑上梁山的还有哪些?”(如:徐宁、朱仝、秦明等)
小组讨论(5分钟)+ 代表发言(3分钟):
*目的:引导学生跳出“非黑即白”的视角,认识到梁山组织的复杂性——它既是避风港,也使用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扩充势力。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探究艺术特色(5分钟)
1. 思想内涵:总结“忠”与“义”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如宋江的忠、鲁智深的义、李逵的忠义混淆)。
2. 艺术手法:结合刚才所有人物,点明小说在结构(单人传记连锁)、人物刻画(共性如都讲义气,个性如鲁智深细、李逵粗)、语言(生动、动作性强)方面的特点。
(四) 考点透析(10分钟)
第一部分:真题思考。展示一道中考人物分析题或情节概括题,带领学生一步步拆解题干,分析答题思路和采分点。
第二部分:练习巩固。出示一组选择题(基础识记)和一道主观题(如:结合具体情节,分析鲁智深或林冲的人物形象)。课堂完成选择题,主观题可作为课后作业。
五、 板书设计
《水浒传》穿书求生指南
主题:官逼民反 → 生存智慧
人物链与精神图谱:
鲁智深(花和尚)—— 侠义(为民) → 结识 → 林冲(豹子头)—— 隐忍→反抗(官逼民反典型)
武松(行者)—— 恩仇(为我)
↓ (对比“义”的不同)
宋江(及时雨)—— 愚忠(为君) → 迷弟 → 李逵(黑旋风)—— 莽忠(为兄)
↓ (大脑)
吴用(智多星)—— 智谋(有时失于算计)
艺术特色:忠义观、人物共性个性、链式结构、鲜活语言
考点:真题思路 + 基础巩固 + 主观表达
六、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