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卖柑者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及文中提及的东方生。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全文。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开始入门,但朗读依然有难度,理解不到位。在学习中要加大朗诵练习,深入分析,读懂读透。
3重点难点
1、 重点:借助朗读,疏通句意,体会本文寓言体的特点
2、 难点:体会刘基高超的思辨艺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卖柑者言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寓言式杂文。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刘基。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作者借卖柑者之言,到底要喻一个怎样的理?
活动2【讲授】卖柑者言
2.简介刘基、东方生。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县丞等小吏,因屡受排斥、压抑,弃职归田,徜徉山水之间。朱元璋起兵,他被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刘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所著《诚意伯文集》共有二十卷。他由于经历了元、明两代政权更迭的纷扰动乱,阅历较广,特别由于他对元末统治者腐朽堕落、贪婪暴虐的反动本质认识较深,憎恨甚切,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他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卖柑者言》即是其中一例。?东方生即东方朔,汉代平原郡厌次人。汉武帝时,因为他博学多才,滑稽多智,待诏金马门,做过太中大夫的官。因为他以诙谐滑稽著名,后人编造了许多有关他的奇闻异事,有的甚至说他是神仙。南北朝时,有人写了《神异经》《海内十洲记》,也假托是他写的。《史记》《汉书》里都有东方朔的传记,书中的他是一个口若悬河、诙谐幽默的人。他凭借机智的言谈,一方面保全自己;一方面讽谏皇帝,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3.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要求:边听边将生字的注音标在课文中。4.疏通课文。(1)学生能正确、较流畅地朗读课文。(2)教师划出难解的词,引导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逐个解释。重点掌握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涉寒暑不溃(经过)(腐烂)出之烨然(色彩鲜艳的样子)人争鬻之(买)予贸得其一(买)干若败絮(破旧的棉絮)将以实笾豆(装满)将街外以惑愚瞽也(炫耀,夸耀)(迷惑)(瞎子)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这生意)吾赖是以食吾躯(供养,养活)今夫佩虎符(那些)峨大冠(高戴)昂昂乎庙堂之器也(高傲不凡的样子)(材具)盗起而不知御(抵御)法敦而不知理(败坏)(管束)坐庶廪粟而不知耻(白白地)(浪费)(粮仓)(粮食)孰不巍巍乎可畏(高不可攀的样子)赫赫乎可象也(显赫的样子)(效法)今子是之不察(你)(明察)@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像是)(4)复习古汉语中“象。(5)教师划出课文中难解的句子和结构特殊的句子,师生共同研讨。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①甚矣哉,为期也!(干欺骗的行径太厉害了呀!)②而独不足子所乎?(却惟独不能满足你的心意吗?)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哪个不是高不可攀地令人害怕,显赫地令人想要效法)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现在你不明察这些欺骗的行径,却来指责我卖柑)5.抽中下层面的同学逐段直译课文。
活动3【活动】卖柑者言
思考:?(1)听了卖柑者之言,“我”为什么“默默无以应”?(2)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明确:“我”最后之所以被驳得“默然无以应”,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当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者之“小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及时抓住这一要害,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员欺骗的伎俩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结尾作者巧妙地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卖柑者也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这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罢了。
活动4【练习】卖柑者言
讨论分析教学设计>文章的写作特色。(1)夹叙夹议,托物喻理。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于柑以讽世。课文从叙述杭州一个卖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故事之中,读者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领悟,即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但这则寓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教学设计>文章“愤世疾邪”,“托柑以讽”的寓意。无情鞭挞、揭露当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了起来,这显然为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现买的是劣柑后,斥责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卖柑者激昂慷慨一通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就是说,承认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者又显露了出来,似又不甘隐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
活动5【作业】卖柑者言
(1)完成文后练习六,进行扩展阅读。(2)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3)完成补充练习。
课件21张PPT。卖柑者言 (明)刘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胸怀救时济世之志。著有《郁离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
50岁时,向朱元璋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并逐渐失云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注好字音烨然
贾十倍
人争鬻之
剖
衒
笾豆
以惑愚瞽
以食吾躯
皋比yè
jià
yù
pōu
xuàn
biān
gǔ
sì
gāo pí洸洸乎
干城之具
峨大冠
法斁
坐糜 廪粟
醉醇醴而饫肥鲜
滑稽 guāng
gàn
guān
dù
mí lǐn sù
lǐ yù
gǔ jī注好字音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 玉质而金色。 置于市,
贾十倍,人争鬻之。善于经历光彩鲜明的样子(介词)在同“价”,价格买质地溃烂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视其中,干若败絮。予 怪而问之曰:
“若所 市 于人者,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
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 愚瞽也?
甚矣哉,为欺也!” 交易,这里指“买”它的破烂的棉絮给卖填塞,装满同“炫”瞎子做感到奇怪过分你的东西柑“贾十倍”,为什么人们“争鬻之”?
“烨然” “玉质” “金色”
外观光泽好、 质感好、 颜色好
内在如何?
“如有烟扑口鼻”
“干若败絮” 第一部分:不愉快的交易第二部分:卖柑者的辩解和反讽 从两方面来论述:
论己之欺
论世之欺
请看—— 卖者笑曰:“吾业 是有年矣,吾赖是
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
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而独我也乎?吾子 未之思也。 从事同“饲”,
供养,养活(代词)指柑满足你即“未思之”这(职业)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
何况“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 干城之具
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
绅者, 昂昂乎 庙堂之器也,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谋略,计谋威武的样子捍卫高高地(戴)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子气宇轩昂的样子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果真那些盗起而不知御, 民困而不知救,
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 廪粟而不知耻。抵挡,抵御 困窘,困难败坏同“靡”,浪费。官方供给的(粮食)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 可象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那些美酒饱食高大的样子显赫的样子它们的“是之不察”即“不察是”;“察”是“明察”。值得效法、模仿论世之欺从几个方面来论述? 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金玉其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解释】它的外表如金似玉, 它的内部却像破败的棉絮。形容徒有其表,而实质很糟。 思考:
“柑”和所谓的“干城之具”、“庙堂之器”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揭露统治者“败絮其中”的句子是?“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统治者与“柑”一样,
外表和内在是矛盾的!托柑以讽 比喻说理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回答像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滑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流酒。(介词)在他是一个愤恨世俗、厌恶邪恶的人吗?【岂:是否,表疑问】第三部分:刘基的反思,明示主题 作者为什么“无以应”?“我” 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 你读懂了吗?本文可看作一篇政治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托柑以讽,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愤世嫉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