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11:39:18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13 17 19 21
答案 C D B D B B C C A B B
(注意:1-6题每题2分,13、17、19、21题每题3分)
1.C A.贮蓄(chù)——zhù;B.着落(zháo)——zhuó;D.一霎(chà)——shà;故选C。
2.D 吮吸: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吸取:用不同方法吸收;采用,采取,得到。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指招引同类型的朋友,结成党羽。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淅沥:形容轻微的风雨声和落叶声。倾盆:形容雨大势急。倾泻: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倾洒:倾泻洒落(多用于比喻)。
3.B A.搭配不当,将“发扬”改为“增强”;C.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塑造良好的气质”;D.成分赘余,删去“的原因”;
4.D 此处是写燕子筑窝生子的过程。④句写野外采泥,是筑窝的准备,应排第一位;③句写筑窝时的样子,应排第二位;⑤句写燕窝筑成,应排第三位;②句写营造家的氛围,准备迎接新的生命,应排第四位;①句写燕窝里有了新的生命,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④③⑤②①。
5.B A.令尊:敬辞,用于称对方父亲,不能用于称呼自己的父亲,可改为“家父”。C.莅临:敬辞,是光临的意思,表示对来客的尊重,可改为“来到”;敝:谦辞,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应改为“贵校”;D.惠顾:敬辞,即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可改为“前来”。
6.B ①处“就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是暗喻,用了标志词“是”;②处“天上的银盘”是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月亮”说成是银盘;③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拟人,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动作;④处“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是反问,运用反问语气词“难道”;
7.C C.“流露出诗人“惜春”“伤春”的主要思想感情”表述有误。“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闻得到桃花的香,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8.①“缓”意为“缓慢”的意思。②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悠闲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9.相比/比喻 议论 为,充当
10.(1)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2)东坡、黄庭坚拍着手说好。
11.特点:才思敏捷、文采出众(1分)。手法:①两文都直接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②两文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③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衬托人物形象。(手法1点1分,答到2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苏东坡和苏小妹、黄庭坚讨论诗词,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成五言的对联,用哪一个字好?”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说:“好,但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说:“好,还不够好。”苏东坡说:“那么小妹将要怎么说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庭坚拍着手说好。
12.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落花时节又逢君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C 由第⑤段中“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可知,作者回忆了外婆对自己的疼爱,并不能“说明‘我’冷漠,不知感恩”;
14.①“我”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②外婆没有认出我(外婆开心地和“我”交谈);③外婆因生病逝去。
15.(1)①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②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③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也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作铺垫。 (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外婆的话比作“一根细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疼痛;③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
16.外婆给了“我”很多爱,但“我”总以为来日方长,很少去看外婆,直至她迅疾病逝,让“我”后悔莫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不懂得珍惜周遭美好的事物以及身边可爱的人,以为未来的日子经得起我们的漫不经心和随意挥霍。可世事无常,生命远比我们料想的短暂和脆弱,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C “再也没有”,突出“我”自离家后未遇花期的深切的惋惜(或遗憾)之情
18.①槐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②化用古诗句,增添了文学韵味,吸引读者兴趣。③暗示了文章主旨:深深的美好的父母之爱。 ④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槐花及其茂盛的特点。(1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9.B 原文为“一般来说,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等,都要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
20.①要守艺也要授艺,明确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受众及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文化活动 ②通过非遗进校园、理论研究、场馆建设、平台搭建,推动文化薪火相传。③将赣南文化与旅游、产业、商贸多业态融合,坚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④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文旅产业的活力与潜力。(结合原文,言之有理即可,答对3点得满分)
21.B B.“在他的医治下,父亲的病有了好转”有误,应为:在他的医治下,父亲的病日渐沉重。
22. 范爱农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五猖会
23.示例一:我认为是阿长,因为她关心、疼爱、照顾小鲁迅,还替儿时的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无私的关爱,她教会了他成为一个心底温暖的人。
示例二:我认为是藤野先生,因为他不仅在学业上帮助鲁迅,替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还给予了来自中国的鲁迅平等与尊重,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让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倍感温暖和鼓励,以至于多年之后看到他的照片,我依然能从他身上获得力量。
24.作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线
)七年级语文答题卡
评价等级:
(
1
、答题
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校名、学生代码等信息写在密封线内。
2
、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各题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客观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正确填涂,主观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
、答题纸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
注意事项
考生禁填缺考标记!由监考老师用
2B
铅笔填涂。





正确
错误
缺考
填涂
填涂
标记

×


)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二、古代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5分) 7. (3分) 8.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9.(1)拟( ) (2)论( ) (3)作( )(3分) 10.(1) (2分) (2) (2分) 11. (3分) 默写(6分) 12.(1) , 。 (2) , 。 (3) , 。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3. (3分) 14.① ② ③ (3分) 15.(1) (3分) (2) (3分) 16. (3分) (二)17. (3分) 18. (3分) (三)19. (3分) 20. (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3分) 22.① ② ③ (3分) 23. (4分)
五、写作(50分)
600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 共五大题 24小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2小题。
四时转换,每个季节贮蓄的美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贪婪地 着甘露,鸟儿早早起床,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把人们从梦中叫醒,使人们精神抖擞。夏天最美的是夜晚,不管白天是下了一场 大雨,还是持续了一整天的燥热,等到夜晚来临,晚风轻拂,在宽敞的庭院中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夜空中的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的心便有了着落,都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 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咄咄逼人,温暖而舒适。冬天最美的是雪飘的时刻,空中的雪花如精灵般自由飞舞,一霎时,整个世界停止了喧闹,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飘落的轻柔,一片静谧。
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chù) B.着落(zháo) C.咄咄逼人(duō) D.一霎(chà)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吮吸 呼朋引伴 淅沥 倾泻 B.吸取 花枝招展 倾盆 倾泻
C.吸取 花枝招展 淅沥 倾洒 D.吮吸 呼朋引伴 倾盆 倾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学校开展的普法教育活动发扬了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B.在病毒流行期间,我们要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C.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气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文化内涵丰厚的原因。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燕子飞回来时,正是乡村的春耕春播最忙碌的时候。穿行于飘动的柳丝,迎着温煦的春风,老燕子也开始了繁忙的筑窝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老燕子回到家中,小燕子就从那温暖的窝里急急地探出头来,张着橘红色的嫩嫩的小嘴嗷嗷待哺,那争先恐后的样子真惹人喜爱。几个月后,小燕子慢慢长大,会飞了,便出窝紧跟它们的父母,飞向田野去捉虫吃。
①人们一心忙着农活不再注意它们时,一个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②为了迎接新的生命,它们又衔来小草,甚至头发丝、毛线头等,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
③它们像工程师一样,精心地设计、装扮着自己的小家
④它们用脚弹掉不结实的泥,再用嘴衔来新鲜泥巴,每天日出而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总是不停地在田野、水湾之间忙碌
⑤随着一团团小泥球运抵老屋,陈旧的窝很快就变大变宽敞了,焕然一新
A.②⑤①③④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④③⑤②①
5.关于谦辞和敬辞的使用,下列交际用语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家家风浓厚,令尊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B.张教授,您好!鄙人才疏学浅,奉上拙作一篇,敬请指正。
C.今天我们一行人莅临敝校百年校庆,所见场面甚是热闹喜庆。
D.你们的商店真是物美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还来惠顾。
6.下列选项对各句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些人为了工作或学习,废寝忘食,简直就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
②天上的银盘,散发温柔清冷的光辉在人间。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A.明喻 拟人 拟人 反问 B.暗喻 借喻 拟人 反问
C.暗喻 借喻 对偶 反问 D.明喻 借喻 对偶 设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第6-7题(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
[宋]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
B.三、四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借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写出山涧暮春的静谧美好。
C.第三句中的“桃花落”可见春光即将逝去,流露出诗人“惜春”“伤春”的主要思想感情。
D.本诗中出现的意象流莺、燕飞、桃花、涧水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勃勃生机。
8.首句中“缓”字用得好,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苏小妹①炼字
东坡与小妹、黄山谷②论诗。妹云:“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坡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云:“佳矣,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坡问:“然则妹将何说?”妹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选自《坚瓠集》,有删改)
【注释】①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其名苏轸(zhěn)。②黄山谷:黄庭坚,是苏轼的门生,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9.请根据下表的方法提示,推断加点词的释义。(3分)
句子 方法提示 释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课内积累法 (1)
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 课内迁移法:“论”可以迁移至《咏雪》中“与儿女讲论文义”的“论”。 (2)
中要加一字作腰 查阅词典法:“作”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的释义有:①兴起;②创作,制造;③为,充当。 (3)
10.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二人抚掌称善。
11.甲、乙两文都展现了谢、苏两位古代女子的什么形象特征?请概括两文塑造人物方法的共同之处。(3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触发文人雅士的灵感,使他们留下或充满哲理或饱含深情的语句。孔子从不断流逝的河水中得到了惜时的启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杜甫以“落花”煞尾,既叹个人身世之悲,又叹繁华时代落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在时序更迭中体悟了新旧事物总是不断更替的哲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吕亚萍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头发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她佝偻①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她白发苍苍,脸上满是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同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有删改)
【注释】:①佝偻:读作gōu lóu,形容脊背向前弯曲。也指弯曲、驼背。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引出下文并衬托出“我”忽视、痛失亲人的悲情。
B.第⑩段呼应开头,不仅表达了外婆的爱留在“我”心间,还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C.“我”没有包钱却仍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冷漠,不知感恩。
D.文章描述了平凡的生活场景,描写精细到位,情节虽无跌宕起伏但耐人寻味。
14.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3分)
“我” 外婆
① 静静地坐在小院门口
走进小院看望外婆 ②
再一次与外婆见面 ③
15.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老人头发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她佝偻①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3分)
②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手法角度)(3分)
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联系全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7题。(6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槐花一寸深
耿艳菊
①想起鲁迅先生写在他的后院墙外,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时候,我们家屋前的槐树总会一下子窜过来,不过是一株,在屋的左侧。
②这株槐究竟有多久的岁月呢?一个大人刚好合抱过来,树荫匝地,覆盖大半个庭院。槐开时节,一簇簇,一串串,花如珍珠,缀满枝头。幽香四溢,挤出院落,弥漫整条胡同,迎向每一个路人的鼻翼。
③听父亲讲起,它是差不多和我同岁的。我出生后,父亲在第二年春天就买了一棵槐树苗植下了。后来,我知道了江浙一带有生女儿而植香樟树的习俗,就跑去问父亲为什么不种香樟树。父亲只是笑了笑,淡淡地说,咱们豫东平原可没这习俗,我当时只是觉得槐树好养,也是一种花,而且你一天天长大,大人们忙,刚好可以让它陪着你,不至于太孤单。
④的确,我的童年,少年,甚至我前二十年的光阴都是与它密不可分的,点点行行,写满了槐的味道。
⑤最初记起槐的样子,是细瓷碗口粗,枝叶稀疏,花朵寥落,星星点点。不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已经是一种很美的花卉了。在左邻右舍的孩子眼里,那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成长的过程中,因了这株槐,添了多少乐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槐树下嬉戏,槐树下吃饭,槐树下数星星……且在每一年的春光柔软的下午,常常爱这样玩,一个个伸开小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去丈量槐的胖瘦。年年丈量,年年如此,却不知人在长,槐也在长。
⑥其实,槐的好多半在于它的花。在花的国度里,槐花是最具平民气质的吧,王谢堂前不需要它,百姓家里倒是常见。令人叹服的是它不仅可作观赏,亦可食用,吃起来满口幽香,难以忘怀。在众多的花里,能做得如此体贴周到的也就是槐花了。因此,在过去那吃食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屋前的一树槐花成了最美的期盼。
⑦曾记得,槐花刚展露笑脸时,我已急不可耐,一遍又一遍催父亲搬梯子摘槐花。我站在树下,仰着脸,四月底的阳光洒在脸上。母亲也在树下,拿着小篮,小心翼翼地接摘下的槐花。然后,母亲清洗,拌面,上锅蒸……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终于可以吃了,一阵香甜的清气萦绕,吸一口,已经醉了。因了这树槐,我们每年在它的花开时节都能享受槐花盛宴。当我二十岁去外地上学后,再也没有赶上过它的花期,可是梦里梦外总缠绕着那甜丝丝的气味。
⑧就像人的一生总会磕磕绊绊一样,槐树的一生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翻盖新房子时,父亲犹豫再三,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有一年下大雨,屋子漏了,几位叔伯帮忙检修,上到房顶一看,原来是槐树的枝干茂盛,压破了瓦片,大家都建议把树伐掉,父亲终是舍不得。后来,父亲爬上去,用锯一点点把碍事的枝干锯掉,这才安心。在房屋的左侧是储物棚,父亲每次把那辆机动车推进去都特别费劲,家里人几次三番劝说伐掉,父亲总是无动于衷。
⑨今年的槐花时节,我带着幼子回家看望父母,这是十年之后我再次赶上了它的盛开。傍晚和父母坐在槐樹下聊天,槐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落。我突然想到了白居易“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的诗句,这一寸深里该有多少光阴的故事呀!一寸光阴一寸金,掐指算来,这槐也有近三十年了,它站成了光阴里的风景,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始终不肯伐掉它的原因。
(摘自《现代快报》2020年4月3日)
17.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再也没有”,突出了我自离家后未遇花期的难过绝望。
B.第⑥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对槐花样子的描绘,过渡到下文享受槐花盛宴。
C.第②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挤”字,将槐花的香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槐花的幽香四溢,仅凭一字,尽得其妙。
D.文章结尾短短一句话,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令人回味。
18.本文以“槐花一寸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拿彩扇翩翩起舞,再学上几招最为精髓的矮子步,不一会儿工夫,这赣南采茶戏便学得有模有样了。8月21日,在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非遗馆里,一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正兴趣盎然地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除了赣南采茶戏,还有栩栩如生的客家根雕、古风十足的花灯制作以及特别考验耐性的客家传拓等十余种非遗项目,每个项目前都是人头攒动,每个游客都满载而归。
“非遗传承,要守艺更要授艺,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章贡区文化馆馆长陈贝介绍说,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我们的受众在哪里,并且把非遗送到那里、融入那里。
唢呐是一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管乐器,在赣南客家有着深厚的基础。一般来说,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等,都要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在赣南各县市中,于都唢呐公婆吹独具特色。于都县在乡村旅游点、人群聚集区建设于都唢呐公婆吹、客家古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所,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风情和民俗文化保护起来。
这些年,赣州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理论研究、场馆建设、平台搭建,推动客家文化薪火相传。今年,赣州以承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为重要契机,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世界客家非遗馆将于本月底投入使用。
赣州致力于推进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商贸多业态融合,坚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会昌县西江镇岚昌藤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生产藤椅。近年来,会昌县不断创新非遗项目会昌藤器制作技艺保护和发展模式,通过借助市场力量把藤器工艺融入家具产品,在学校成立传承基地,鼓励艺人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使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活态传承。
近年来,赣州以客家美食为切入口,深入挖掘客家擂茶、客家酸酒鸭、客家熏鸡等客家菜肴内涵,不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肴’篮”美食名片。2023年4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赣州市“国际客家美食名城”称号。
(来源:光明日报,有删改 责编:乔业琼、陈键)
材料二
今年国庆假期,江西各地策划了1370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畅游如画江西,领略赣鄱风情。
在江西大余县,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纷纷走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重温激情岁月、聆听红色故事。
国庆长假期间,亲近自然成为很多游客的出行选择。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镇迳背村,近20亩向日葵陆续绽放,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近年来,江西多地乡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乡村文旅产业的活力与潜力。
赣剧是江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庆假期期间,在江西省乐平市,一场场庆国庆传统赣剧惠民专场演出接连上演。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绿色乡村令人陶醉、古色赣剧沁人心脾……这个国庆假期,多元“赣味”让江西文旅火热“出圈”。
(来源: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1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非遗文化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我们的受众在哪里,并且把非遗送到那里、融入那里。
B.赣南所有百姓的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等,都会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
C.近年来,会昌县不断创新非遗项目会昌藤器制作技艺保护和发展模式,在学校成立传承基地,鼓励艺人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使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活态传承。
D.国庆期间,许多人来到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镇迳背村与向日葵拍照打卡,与自然亲密互动。
结合所给材料,请你为赣州文旅发展提出三条建议。(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比喻早年旧事,“夕拾”比喻晚年回忆,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B.“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是《父亲的病》中名医陈莲河开的药方,在他的医治下,父亲的病有了好转。
C.《狗·猫·鼠》中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22.根据表格内容填空。(3分)
《朝花夕拾》 人物描写: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是在藐视。 ①人物:
主题:《<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请列举一个文中十分荒谬愚昧的孝道故事。 ②故事:
情节:抬神像、吹都都、背《鉴略》。 ③篇目:《 》
23.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启蒙导师。阅读《朝花夕拾》,下面人物中,你认为谁才是鲁迅的启蒙导师?二选一,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4分)
①阿长 ②藤野先生
五、写作(50分)
24.因有母亲相伴,史铁生走出了双腿瘫痪的暴怒无常,走向了“好好儿活”的精彩人生;因有寿镜吾老师的相伴,鲁迅在严厉的书塾中苦中作乐,奠定了文学的功底;因有莎莉文老师相伴,海伦·凯勒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领悟了真知,感悟了人生的真爱……在你的身旁也会有这么一个人,默默付出,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或是一只小动物,调皮可爱,治愈你内心的阴霾;或是一个特殊的小物件,含义深刻,使你被温暖和爱包围……
请你用心观察身边事物,选择对你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人或事物,以《有你相伴,真好》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叙述清晰,语言连贯。②情感真挚,突出中心。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老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