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 兴国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共五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请阅读小语同学在活动中的发言稿,完成1~4题。
阅读,是视野的远行。翻开书本,我们在医者仁心的白求恩身上,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沙利文老师的 ② 中,感悟独特的教育智慧;在大雁们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归来里,体会生灵的联合观念……阅读就像行船,它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áo ① 游。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和修养。同学们,读书吧!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与名家对话,让书香飘逸!
1.(1分)文中加点字“霭”的读音正确的是( )
A.ǎi B.hē C. kě D.hè
2.(1分)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翱 B.熬 C. 遨 D.敖
3.(2分)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谆谆教导 B.循循善诱 C.骇人听闻 D.任劳任怨
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
B.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修养。
C.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改变我们的修养。
D.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
5.(2分)小语同学在梳理读书笔记时,对以下说法存疑,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句中的“花苞”“娇媚”都是名词。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的语境义为“理所当然”。
D.《荷叶母亲》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6.(2分)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你们大胆问,我一定不吝赐教。
B.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定会鼎力相助。
C.刚才张老师对小文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D.对于这本书,我有几点拙见,提出来请大家交流。
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 分)
(一)在“古诗文里话赣州”活动中,小文同学分享了苏轼的《郁孤台》,请你完成第7-8题。(4 分)
郁孤台①
北宋·苏轼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②晓,风酣章贡秋。丹青③未变叶,鳞甲欲生洲④。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注释】①这首诗是苏轼降职被贬,途经赣州登上郁孤台,俯瞰赣州秋景时所作。②崆峒:崆峒山,主峰“宝盖峰”是宋代赣州八景之一。③丹青:亦称华盖树,此处有成片树林之意。④此句意思是暴涨的秋水,如千万鱼龙起舞,好像要涌上沙洲。
7.(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诗人多次登上郁孤台,感觉眼前的景物十分熟悉,内心产生了一种自然而生的亲切感。
B.“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画面丰富,诗人运用具体生动的意象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C.“故国千里外,高台十日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隐约透露出一丝复杂的内心世界。
D.“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三”有多次之意。表达了对郁孤台美景的留恋。
8.(2分)“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怀,请说说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自古赣州出名人,在名人录中,小文同学向大家推荐了杨万里,请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0分)
杨万里①,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②,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东宫讲官阙③,帝亲擢④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韩侂胄⑤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⑥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⑦。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⑧,改命他人。 节选《宋史·杨万里》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诗人,今江西省吉水县人。②谪永:贬谪永州。③阙:同“缺”。④擢(zhuó):提拔。⑤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位在丞相之上。⑥属:嘱咐。⑦掖垣:泛指高官。⑧恚:生气。
9.(3分)解释语句中加点字。
皆( ) 尝( ) 许( )
10.(4分)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11.(3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杨万里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12.下面是小文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主题 出处 批注 诗文
绘景 《夜上受降城闻笛》 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1) , 。
抒情 《次北固山下》 思家思亲,牵挂眷恋 (2) , 。
劝学 《<论语>十二章》 学思结合,相辅相成 (3) ,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本次“名著悦读”活动自我评价单。(7分)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③“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⑧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有删减)
评价单
评估活动 任务 分值
过程性活动 读名 著·绘 变化 13.文中“我”的心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也产生了波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曲线图补充完整。 4分
读名 著·赏 语言 14.品读文章中的画线句子,分析“我”此时的心理,从修辞角度写一条赏析式批注。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批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6题(6分)
防治“手机脖”——请昂起你的头颅
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手机了,有人说我出门只要带了手机,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带。可是,正因为“手机控”们越来越多,“手机脖”已然成为全球性的新一代疾病。
②所谓“手机脖”,就是长时间保持低头、颈部前倾的姿势玩手机,造成的颈部不适或颈椎病。长期低头会导致颈椎椎间盘的压力不均衡,以及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僵硬,致使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屈”,进一步加速颈椎的退变。
③据了解,一个正常人的头部重量大约是4.5-5.5kg,当人前倾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往往呈现60度角的倾斜。根据物理学的杠杆原理以及重力作用,此时颈椎所承受的重量达到了25kg或以上。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造成颈部不适,出现疼痛或僵硬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临床症状。长此以往,往往会加重颈部损伤,引发颈椎病。
④要预防“手机脖”,医生建议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改掉不良姿势,日常用手机可以将手机举高,使手机屏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使头部保持垂直,减少因低头玩手机给颈椎带来的负担。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使用手机,建议每隔半小时活动下颈部,缓解头部肌肉疲劳,可以适当做扩胸运动,改善颈部肌肉群的紧张度,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⑤此外,正确的坐姿能够减轻颈椎的损伤。颈椎就像一个吊塔,后方肌肉就是吊索,如果长期低头,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椎体不稳等。较为有利的坐姿应该是膝盖、腰椎和手肘都呈现90度。平时应该将电脑放在与自己视线水平的位置,尽量将键盘放在手垂下来就能接触到的位置,注意保持上身的笔直,以减少脊柱的负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在电脑前坐40分钟至1个小时后,就要起来活动活动,或者换个姿势,可以仰仰头或做做伸展运动等,这是预防颈椎病的一大法宝。
⑥专家还建议,要定期锻炼。放风筝、跳舞都是不错的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适当地放松也是保护颈椎的有效方式,如拉伸运动、耸肩运动、颈部伸缩运动等。以颈部伸缩运动为例,我们可采取坐或者站的姿势,开始缓慢地抬头,尽力把脖子伸长,并将胸腹一起往上拉伸。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宜过度仰头,也不能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以免导致颈部受伤。
15.(3分)下列对“手机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手机,致使“手机脖”成为全球性疾病。
B.长期低头玩手机会导致颈椎变形,加速颈椎的退变。
C.当人前倾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颈椎会承受超过头部本身的重量。
D.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玩手机,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症状。
16.(3分)下列关于如何预防“手机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常用手机时将手机举高,使手机屏幕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能减轻颈椎负担。
B.使用电脑时,将键盘放在手垂下来就能接触到的位置,就可以预防“手机脖”。
C.坐着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后,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这是预防颈椎病的一项措施。
D.在做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宜过度、大幅度进行头部运动。
(三)班级开展“我最难忘的故事”讲述活动,请你来听一听,品一品。(17分)
偷书记
何君华
①我实在太喜欢那本书了,那本精装的带插图的《西游记》,每次去新华书店我都要“狼吞虎咽”地读上几页。
②我在苏木念寄宿初中,我们每天下午5点放学,6点上晚自习,这一个小时我们用来吃晚饭和自由活动。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新华书店五点半关门,如果不跑快点的话,看不上几页我就得“打道回府”了。
③我在我们家的黑白电视上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是电视剧拍得有点不过瘾,而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插图精美,简直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
④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
⑤我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然后便冲进最里面的那排书架前,熟练地在第三层书架上找出那本《西游记》,争分夺秒地读起来。
⑥苏木初中跟新华书店有一里多路程,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你不知道,20分钟时间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太短暂了。很快,读得入神的我便会被那句熟悉的提示语打断。彼时不知道售货员已经呼喊几次了,可我此时此刻方才听到。我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上,又马不停蹄地跑回学校食堂去打晚饭。
⑦是的,我总是最后一个赶去食堂打饭,这时往往已经没什么可吃的了,可我并不觉得后悔。
⑧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
⑨是偶然发现新华书店后面连接库房门的门闩没有真正上锁的。售货员每次去库房取书都是轻轻地将它掩上,并没有将锁锁上,而库房的后门则是从里面通过门闩闩住的。也就是说,我只要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库房后门的门闩偷偷抽开,再将库房前门的门锁虚挂在门闩上就可以了。
⑩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走的是新华书店的后门,而不是正门。我用手一推,库房的后门果然开着!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我将《西游记》藏在宿舍床铺的枕头底下,不敢拿出来示人。这一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放学就跑去新华书店,可我又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将《西游记》拿出来读。这种感觉太熬人了,我盼望着周末快点到来,我好拿着书回家去读。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赶着羊群出去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西游记》从书包里掏出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我读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额吉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我吓了一跳,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说完,我等着额吉将原本用来赶羊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可是过了许久,额吉手中的鞭子也没有扬起来。额吉忽地瘫坐在地,放声大哭起来:“我到底做了什么,竟生了个窃贼!”我跪倒在额吉身前,不停地向额吉认错,祈求额吉的原谅。
 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
 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
 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05.06,有删改)
17.(3分)【读·辨】关于文章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我“偷书”的起因、经过、结果,最终“我”在额吉和售货员的帮助下收获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B.“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写出了 “我” 当时内心存在的矛盾挣扎,为后文 “我”偷书的情节作铺垫。
C.从文中划横线句子可以看出,为惩罚我的错误行为,售货员要求额吉最终以超出《西游记》这本书的定价把书买下来了。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动作描写,“摸”“拿”“掩”“跑”等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我“偷”书时的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
18.(3分)【读·理】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情节。
去书店看书 ① 把书藏起来 ② ③ 。
19.(3分)【读·品】品读第 段,如果你要选择一段音乐来烘托“我”当时的心理。你觉得音乐应能烘托出哪些情感?(3分)
20.(4分)【读·析】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额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21.(4分)【读·悟】阅读要关注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说“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2.(3分)班级以初中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状况为调查主题,开展问卷调查,设置了以下四个维度的问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你平均每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B.阅读一本较难理解的名著时,你会先查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资料辅助阅读吗?
C.你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哪几部?
D.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
23.(3分)王瑶曾经评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意思是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请你试举一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示例:《五猖会》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却被父亲要求强迫背诵《鉴略》,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4.(4分)同学们经过这学期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部名著的阅读,发现鲁迅和孙悟空都具有战斗精神。请结合名著中的具体情节,选择其中一位人物,简要分析其战斗精神。
五、写作(50分)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用微小但感人的生活细节,回忆了母亲对自己最真挚的爱;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丰富传神的语言,追忆了自己童年读书生活的经历;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用感情真挚、鲜明有力的笔触,抒发了对白求恩同志的不舍与怀念……
25.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留在心底难以忘怀,请把最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写下来。先想一想为什么让你难忘,再选好相关素材,把原因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50分)
要求:(1)自定立意,突出中心;(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不得抄袭、套作,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