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12: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无效。
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林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与赣南文化邂逅 赏读经典魅力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校园之声”广播站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份倡议书,请你阅读后,完成1-6题(11分)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
(1)安xiáng_______ (2) 贮蓄_______
2.(2分)下列词语最适合填入②处的是( )
A.怪诞不经 B.骇人听闻 C.杞人忧天 D.麻木不仁
3.(2分)语句①有语病,下列对该句的修改正确的是( )
A.不仅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
B.它不仅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C.不仅它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D.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
4.(1分)语句③缺少一个标点符号,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括号内的是( )
A. 、 B. , C. ; D. ……
5.(2分)围绕朗读技巧,小语和小文有如下对话,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小语:你觉得《倡议书》第1段怎么读出赣南文化那种深远宁静的特质?
小文:我觉得语调应该是舒缓、轻柔且带有欣赏的感觉,语速要稍慢。
小语:“君之高论,让人受益匪浅。承蒙赐教,不胜感激!”
小文:“不敢,不敢,足下客气。在下拙见,不值一提!”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出现了谦辞和敬辞,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辞:君 赐教 在下 敬辞:尊君 高论 足下
B.谦辞:家君 足下 拙见 敬辞:君 赐教 在下
C.谦辞:家君 在下 拙见 敬辞:尊君 高论 赐教
D.谦辞:尊君 高论 赐教 敬辞:君 足下 拙见
6.(2分)看到这份倡议书,小君积极查阅、学习关于赣南文化的书籍,下列关于读书方法与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读经典名著时,可以通过做笔记、写批注等方式加深理解,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
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以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所有书籍,不必在意细节。
C.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读科普读物可关注其逻辑结构和知识点。
D.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积累知识。
活动二:与古代先贤对话 追慕前贤高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7-8题。(4分)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②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③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客心:指自己的心事。③霜鬓:两鬓的白头。
7.(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不能入眠。
B.第二句用反问的手法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这也是一个转折句,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而引出下文。
C.诗的后两句把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D.《除夜作》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
8.(2分)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诗人‘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④,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⑤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⑥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⑦。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⑧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⑨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⑩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 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èn)。④周必大:(1126年-1204年),字子充,一字弘道,自号省斋居士、青原野夫、平原老叟,南宋政治家、文学家。⑤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⑥属:通“嘱”,嘱托 。 ⑦掖垣:泛指高官。⑧僭(jiàn):超越本分。⑨怏怏:不高兴、愤懑。⑩邸(d ǐ):此指官府。 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善( ) (2)至 ( ) (3)书( )
10.(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2)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11.(3分)杨万里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被后世敬仰,请结合选文,列举至少两个具体例子说一说他的精神品质。
(三)默写(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赣南之地,山川秀美,古韵悠长,若以诗意绘其风貌,不妨融合您所引之佳句,织就一幅独特的赣南风情画:
赣南晨曦,曙光破雾,洒于江河。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迭,更是赣南人民精神的象征。他们在旧年的尾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这也是王湾《次北固山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
赣南的秋日更显高远与辽阔。蓝天如洗,白云悠悠,一只孤鹤振翅高飞,穿越云层,直上碧霄,那份超然与自由,与刘禹锡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一样激发了赣南儿女无尽的诗情与梦想。
而赣南这片土地上,诸多贤达秉持“(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的心境,于宁静致远中钻研学问,于淡泊名利里传承文化。
活动三:与自然四季携手 品读文字生命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晒秋
①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从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裹着瓜果醇香,沿着那条深邃小路踢踏踢踏就走进了季节深处。天空一副了无心事的样子,像是被水濯洗过,清爽,干净,素衣猎猎。
②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斑斑锈迹。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腻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
③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院子里模糊的轮廓渐次清晰。先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黄豆,然后是堆砌的玉米、芝麻。太阳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光线从罅缝中迸出。仅扫一眼,女人便知晓今天是个大晴天。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
④水泥地上,原本灰白的颜色现在却是一片深沉。蒙在玉米上面的塑料布有一层细细的水珠,看来昨夜的露水确实不小。女人边抖动着塑料布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天院子里的粮食怎么晒,地里的农活怎么做。心里想着,手脚不停歇,轻轻一脚就叩开紧闭的鸡笼门。早就欠着颀长脑袋的那群生灵争着从笼子里出来,挤在门口谁也不肯让谁。还是那只一身雪白羽毛、顶着红润鸡冠的占得上风,成功突围,趾高气扬地踱着步,一个跃身,飞到院墙上,抖擞着身上的羽毛,引颈放喉。
⑤村庄在激昂的呼唤声中彻底醒过来。女人此时已经把院子里扫干净了,灰尘,露水还有喧嚣,以及一夜的慵懒。水泥院子还需要再晾晒一下,要经过太阳的消毒才能把粮食铺在上面,不然容易返潮。趁着这个功夫,她还有不少事要做,一边呼喝着赖床的孩子,一边走向厨房。
⑥面团意气风发坐在锅中盆里,膨胀的面团都快要溢出来。这季节发酵,不加点温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看到这盆发酵好的面团,女人心里很欢喜,如同这个沉甸甸的季节带给她的喜悦。屋子里,玉米、花生、芝麻已经堆得插不下去脚了,只好挪到屋檐下。还不止这些呢,地里还有,雪白的棉花还未来得及摘,长得快要撑破地面的红薯还需要个把月沉淀。满院子都是醇浓的果浆味。雪白的面团在案板上来回滚动。满身热情顺着胳膊汨汩流进面里。千揉百转之后,放进笼屉,按上锅盖,蒙上湿布,灶膛里塞上两根干硬的松木棒子,火舌一下子就伸出来了。
⑦女人快步走出厨房,秋阳已经在院子里铺上金色地毯。是时候了,她一伸手,先把那黄豆荚从屋檐下抱下来,几步走到院子的一边,胳膊轻轻一抖,豆荚就均匀地铺在了地上,无需再去翻动。满屋玉米也需要太阳猛晒。女人半蹲着身子,两手轮流捡起玉米,挥臂把它们掷出门。那些玉米棒子撞击在地面,尖叫着、蹦跳着,朝远处滚去。也有玉米粒从上面脱落,在院子里打着口哨。很快,院子就变了样,金色一点一点吞噬着冷凝。
⑧女人想起锅里的馍馍,急忙起身。还没到厨房,就有一股甜醇的面香迎了过来。掀起锅盖,腾起的水雾一下子把半个身子都罩住了。她揭起一个冒着热气的白馍,在手里左右倒着,朝坐在院子角落的孩子走去。
⑨田地里,男人和牛已经把那块泛着油光的黑泥地犁了一半。老牛不紧不慢,与男人默契,十分娴熟地在这块地上走出一条条笔直的痕迹。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
⑩太阳已经跃上山头,薄雾慢慢消失,阳光徜徉在这雾霭中,给山岗和大地都披上金霞。晨霭另一头,女人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来。男人回过头,看着那个身影,扭回头,鞭子在空中扯一个清脆的鞭花,气沉丹田,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7日)
13.(4分)本文围绕“晒秋”写了女人一早上的活动,细腻而真切。请用简洁的语言按照顺序概括女人的活动。
起床-叩鸡笼门-① —呼喝赖床的孩子— ② —晒豆荚-③—④ —提着篮子送餐给男人
14.(4分)品析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结合语境,对第①段加点字词语进行赏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15.(3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的理解。
16.(3分)本文语言质朴,然而情感饱满,探究一下作者在文中蕴藏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材料一: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文化馆、定南县文化馆、南康区文化馆分别申报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 砚台制作技艺(石城砚制作技艺)”、民俗类非遗项目“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元宵节(赣南客家唱船习俗)”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标志着赣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又取得新成果。
材料二:
赣南客家服饰”习俗历史悠久。据载,从汉末东晋开始,由于战乱、灾荒等因,客家先民大量南迁,把中原文化带入赣闽粤地区,并与当地畲瑶土著文化不断交融,创造了客家服饰,传承至今已千年历史。其制作过程包括纺织、设计、染色、剪裁、缝制等,传承实践的工具有:纺纱、织布工具,剪刀、锉刀、锥子,尺子、刮浆刀、烫斗、针线等等,相关制品有:客家男女衣裤、帽帘、围裙、头帕,吉祥童帽(莲花帽、虎头帽、半堂铃帽、全堂铃帽)、吉祥肚兜(喜鹊杏蝠兜、平安杏蝠兜、蝴蝶文昌兜)等,其中吉祥童帽和肚兜最具代表性。
材料三:
客家服饰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传承千年且取材便利、穿着舒适、式样美观、寓意吉祥,至今仍是部分赣南客家人生活必需品。
在艺术方面,“赣南客家服饰”中的童帽、肚兜等,色彩斑斓、构图精巧,体现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充满魅力和艺术气息的民间工艺美术珍品。“赣南客家服饰”耐穿、美观、大方,其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闪烁着传统“工匠精神”之光。“赣南客家服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化形式之一,其习俗糅合了中原文明,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饱含着客家人“善”“吉”观念和浓郁的乡愁!
台湾有400多万客家人,其祖先大多从赣闽粤客家地区迁至台湾,台湾客家人服饰与赣南及粤东闽西客家服饰同根同源。因此,保护传承、打造提升、开发利用赣南客家服饰习俗项目,赋予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有利于强化两岸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感,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7.(3分)根据材料,以下有关赣南服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赣南客家服饰是客家先民南迁时带入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千年历史和丰富的制作过程。
B.赣南客家服饰源于中原文化,只在特殊节日才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C.赣南客家服饰不仅是赣南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其艺术性和工艺性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促进两岸的交流有重要意义。
D.赣南客家服饰中的吉祥童帽和肚兜最具代表性,且其色彩和构图体现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3分)身为中学生,你所在学校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节活动,主题为“传承与创新:探寻赣南客家服饰之美”,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深入领略赣南客家服饰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深厚价值。请你精心设计几种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0分)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这树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伤疤只顾自个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一九九零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三十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两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十八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这人呀,谁也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 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作者:张亚凌,文章有删改)
19.(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树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随遇而安、默默承受苦难且始终积极生长的精神品质,是作者及文中人物的精神楷模。
B.文章开头写母亲最爱说 “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既点明主旨,又总领全文,引出后文母亲以树喻人的诸多事例。
C.文中母亲将许三多与树类比,强调了像树一样不被外界干扰、专注自身成长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D.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荡秋千把树压弯的情节,意在表达童年时期的顽皮和无知,以及对母亲教诲的不理解。
20.(4分)有人给这篇文章拟定了三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怀念母亲B. 母亲和树C. 活成一棵树
选择: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在母亲的爱意中重燃生活的希望,《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在莎莉老师的鼓励下重塑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作者也对生命有深切的领悟,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任选一篇文章谈谈对你成长的启迪。
活动四:与经典名著相伴 碰撞思维火花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
22.(3分)下列对《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的文章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西游记》这部作品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入一些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C.《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年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D.《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该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磨难,最终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真谛。
23.(3分)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原著中相关的章节,仿照示例,再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示例: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了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如在泥墙根一带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等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与自由快乐。
24.(3分)我们读一本书时,会遇到一些重要内容或精彩片段,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去阅读。精读就是要细读,要精思,要尝试着去鉴赏,这样才会有更深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联想。请你从《西游记》或《朝花夕拾》中任选一部,结合某一情节,说说你是如何运用这个读书方法阅读的。(80字左右)
活动五:与书卷笔墨为友 书写胸怀星光
五、写作(5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透过窗看一幕童话,枕着光芒的云下晚风轻轻地吹过她的银发,他笑着等她一起慢慢走回家。”龙年春晚任素汐的《枕着光的她》,深情唱出普通人平凡的幸福。周深的《花开忘忧》,“巷子口,买了花,穿过沿街红墙青瓦,夕阳慢慢亲吻着我的白发,推开旧木门,回到家把时光都炖香,而你只是笑,不说话。”娓娓道出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情。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命,给予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一束光也曾让你感受到别样的情怀
请以《那一束______的光》为题,补充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信息相关的人名、地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