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演讲辞的含义及形式。
2、理解“梦想”的具体内容,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条理清晰的结构中领会文章表达的内容。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放飞梦想》。
一、导入
师:课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放飞梦想》,它表达了现代人这样的心声: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我们希望自己穿破风雨的阻挡,迎接梦想的阳光。在美国有一位黑人,他凭着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借助他独有的政治敏锐,向美国二十五万人阐述自己的梦想,他就是马丁 路德 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政治演讲辞。
(点击电脑屏幕,展示图片一:课题和马丁 路德金的图片)
二、作者、背景及文体介绍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我们知道美国黑人律师马丁 路德 金是这样的一个人。接下来我们看关于他的介绍。
(展示图片三:马丁 路德 金的介绍,一生朗读)
师:1963年的美国,种族歧视依旧存在,黑人没有自主权利,千千万万受奴役的黑人强烈要求解放出来,争取自由和民主。于是,二十多万群众于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举行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民权运动集会。马丁 路德 金在集会上做了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的演讲,迫使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签署了民权法。(展示图片四:演讲的背景)
师:演讲辞我们并不陌生,很多场合的演讲我们也耳熟能详。同学们知道哪些人物的演讲呢?请你列举一两个。
生1:我知道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
生2:我知道新东方英语总裁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
生3:马云在北大的演讲,奥巴马竞选获胜的演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演讲有三个重要的要素:措词、语气和态势。根据刚才大家提供的这些演讲,你们认为演讲词在语气、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生1:演讲辞在有的场合下情绪高昂,有的时候语气委婉。
生2:不管哪种场合的演讲辞,都是为了向听众传达一种意愿。
生3:演讲辞要感染听众。
师:同学们总结得太好了!你们的听觉很敏锐,概括能力也相当强。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演讲辞的特点。(点击电脑屏幕,图片五展示演讲辞的含义及特点)
(图片六:演讲辞,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场合,听众的年龄、兴趣、文化程度,心理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所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三、朗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演讲辞的特点,对演讲辞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听马丁 路德 金博士演讲的现场录音,感受当时激动人心的气氛,体会人物的语气和语调,把握轻重缓急。
(播放演讲录音)
师:这篇演讲是不是符合演讲辞的这些特点?
生齐答: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演讲辞的特点,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大声朗读这篇世界演讲辞中的经典之作。
生自由朗读,情感的把握,语调的缓急,语言的轻重都有体现。
师: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前后两部分来朗读这篇演讲辞,同学们听后做出点评。
两名生读课文,一生读1-17段,一生读18-34段。
点评。
生1:
我觉得他的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得较好。
生2:我认为有一处语气不恰当。第三段中前边的三个“今天”,读时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请帖调比前面的加重语气,而他读的时候,这三处语气没什么变化。
师:你听得真仔细。在相连的三个词语牵引下的句子中,这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但内容上如果是逐句递进,语气就要适当加重。
生3:我认为这篇演讲辞前部分提示黑人现在的生活,是演讲的开始,朗读时一味充满激情好像不太恰当,应该以低缓的语气讲述黑人生活。而他朗读时,这一点似乎忽略了。
师:嗯,你说得有道理,那你能给大家读一段吗?
生3用低缓的语调朗读一段内容。
其他生点头表示赞同。师鼓励大家继续点评。
生4:我觉得前面第3段“必须重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等词语都要重读。
师:请你将这段重读一遍。
生4再读第3段,语气较缓,注意把握语调。师点头表示鼓励。
生5:第15段“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句话应该读出愤怒的语气,后面一连串的排比很有气势,他读得很好。
师:你很细心,评价得也恰到好处。我们在听别人演讲时能跟随演讲者的心情起伏波动,说明演讲者取得了成功。我们在朗读演讲辞时,根据内容的衔接表达感情,我们也取得了成功。
四、品读课文
师:马丁 路德 金坚信自由到来的一天,所有备受煎熬的黑人也坚信会有圣光披露,普照人间的一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领会马丁 路德 金演讲时流露的感情。并且针对这篇演讲辞的内容质疑,将你认为重点的内容或句子或手法列出来与同学分享。
生再读课文,笔记问题,小组交流。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难度太大的教师总结。
生1: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段段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阐述,那么,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
生2: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生3:那么文章18段以后的6个排比句,也表达了作者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什么?
生4:这些内容表示: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隔阂,黑人和白人能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生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法向听众描述他的梦想的?
生5: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他运用了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和动人心魄的反复等手法,向听众描述他的梦想。
师:比喻手法,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思维非常敏捷,思路也很清晰,对问题分析得很到位。马丁 路德 金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做了哪些努力呢?
生讨论。生6:(3~9)要求美国政府兑现诺言履行义务。劝诫我们自己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有决心,不断的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师: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生点头赞同)
师:说出了现实,做出了努力,也提出了梦想,为什么课文还要写第一段的内容呢?(作用)
生7:提出依据,这是正义的行为,为后文作铺垫。
五、总结归纳
师:这篇演讲词思路清晰,情感充沛,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排比、新颖贴切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演讲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所有人述说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也使演讲大为增色。从中我们也可以感悟到马丁 路德 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这篇演讲辞。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自己欣赏的段落。
六、小结
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朗读,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梦想有一天自由会撒向每一个角落;听了同学们细致入微的分析,我们的思想又经历了一次打磨,我们梦想有一天光明会吞噬每一处黑暗,我们梦想有一天希望能充满每一份心田。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在《祈祷》歌声中结束)
七、作业设计
请根据下周要进行的班干部选举,写一篇竞选演讲辞,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