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0: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3重点难点
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诗词导入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理解内容(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五柳先生传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晏如也

1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志趣2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3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活动4【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活动5【活动】精讲点拔
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
(1)“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活动6【活动】精讲点拔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活动7【活动】总结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活动8【作业】作业
【课后提升】
布置作业
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衣穿褐,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