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观莲拙政园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0、观莲拙政园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0: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观莲拙政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对苏州拙政园有一个初步、直观的印象。2.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
过程与方法1.观看苏州拙政园的音、视频简介及图片资料,形成一个初步而直观的印象。
2.图文并茂,体会作者“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的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的观点。2.与周敦颐《爱莲说》进行比较赏析,看有哪些异同。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观莲拙政园
一、游前热身——新课导入
昨天我就通知大家今天去哪儿观莲,大家做好准备了吗?下面大家再热一热身。课件显示:易错字、生字词音形义。
二、步入旅途
导游:今天我们是沿着当年周瘦鹃老先生观莲拙政园的行踪去赏莲。(板书
莲)
周瘦鹃(1895~196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原名周祖福,字国贤,江苏苏州人。从小发愤读书,成绩格外优异。16岁开始发表戏剧、小说。以他特有的才情和风格,成为名噪一时的“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亡国奴家里的燕子》和长篇小说《新秋海棠》等。他的盆艺作品婀娜多姿,充满诗情画意,发人遐思。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总理、陈毅等都曾欣赏过,给予很高评价。毛泽东也曾两次接见他,表示关注。今天能追随周老先生的足迹去赏莲真实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咱们今天去的拙政园建于明代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其他三处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清代的留园。
周瘦鹃为什么喜欢莲 当年周瘦鹃为什么去拙政园观莲?“拙政园“名字的来历谁知道?(
“导游”与
“游客”互动)
今天我们是沿着当年周瘦鹃先生观莲拙政园的行踪去赏莲,下面大家很有必要画出当年他观莲拙政园的行踪路线图。
三、拙政园观莲——图文并茂赏析(采取“导游”与
“游客”互动的形式。)
师导游:游客们拙政园的东门到了,赶紧排队入园。迎面就看到------(让游客自己说)
从西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大家看这一带有------(让游客自己说)
步入远香堂,请大家尽情地欣赏莲花,尽情地交流远香堂赏莲感受。
接下来的景致是倚玉轩、、荷风四面亭。大家可从不同的角度赏莲。进入西部的别有洞天,这里的景点有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向西出了三十六鸳鸯馆就到了留听阁。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莲花真实各有各的风韵,各有各的魅力。大家还想走吗?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
拙政园
还有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的——兰雪堂;还有因亭内有口古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而命名的天泉亭
;还有倒影楼等一些好景观。周老先生为什么没有在他的游览中提到呢?游客们有这样的疑问吗?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听到的人文故事都跟莲有关。(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写作要围绕主题选材)
四、回味无穷
1.作者为什么说“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首先,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可作莲花之家;
其次,拙政园中部的景点好多都配合着荷花而命名,比如“远香堂”、小轩“香洲”、西部的“留听阁”等。
最后,在拙政园观莲,好多地方都是可以让观赏者坐下来仔细、轻松品评的佳处。
2.作者在观莲的过程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作者在观莲时,其愉悦、惬意、尽兴、留恋往返,乃至回味无穷的情绪感情表露无疑。抒发了对莲、对古典文化的深深喜爱之情
3.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色与名人诗句的意境结合起来,使读者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而且在心灵上与古人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愉悦。引用这些诗句,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又使作品富有文学气息,让游人在赏莲时多了几分浪漫。
4.
本文写的是观莲,与周敦颐《爱莲说》进行比较赏析,看有哪些异同?
五.结束语
带着好心情继续踏上新的旅程,让身边的景色因心情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