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音、字形。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3)把握文章内容,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欣赏优美语句。(4)学会简洁精妙写景抒情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文章的内容,反复朗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通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体现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体会作者欣
赏美景时欢快、恬适的心情,以及淡泊名利,厌恶官场之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单个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疏通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翻译。
3、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
4、文章第二段中景物特点,写景抒情的技巧,第一段中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资料链接:
1、介绍写作背景: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万历二十六年,领钦命入京,作顺天教授,事务很清闲,次年早春二月和几个朋友游览满井,心情由郁闷转为愉悦欣喜。
2、我来介绍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明代文学家, “公安派”创始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三袁”。
四、学习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给下面的字注音。
廿( ) 偕( ) 鹄( ) 靧( )髻( ) 鬟( ) 鬣( )茗( ) 罍( ) 蹇( )浃( ) 曝( ) 呷( )
2、合作交流探究
(1)、第二段描写初春景物,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哪些特点?(突破难点)
(2)、本文在描写景物中用了很多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作用,试举例说说妙在何处。(重点)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重点)
3、精讲释疑。(预设疑难):
(1)、单个字词释义难点: 泉、茗、罍、红装、蹇的特殊用法。
(2)、句子翻译。
(3)、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找出语言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五、畅谈收获。
六、成果检测。
1、翻译句子。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
3、赏析“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七、拓展作业。
本文用文言句式写出了满井早春美丽的景色,你能参照本文和朱自清的《春》写一段我们家乡早春美景吗?
17、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音、字形。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3)把握文章内容,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欣赏优美语句。(4)学会简洁精妙写景抒情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文章的内容,反复朗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通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体现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体会作者欣
赏美景时欢快、恬适的心情,以及淡泊名利,厌恶官场之情。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诵读和默写的能力都很强,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学生可以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大意,搜集材料了解作者,老师可做一些适当的点拨和总结。
3重点难点
1、文中单个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疏通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翻译。
3、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
4、文章第二段中景物特点,写景抒情的技巧,第一段中欲扬先抑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引出导语: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落叶纷飞,冬天的皑皑白雪,常常让我们驻足脚步,流连忘返,早春二月又有哪些景致呢?让我们跟随当年袁宏道的脚步来到满井郊外,欣赏美丽的春色吧!
学生行为:师生共同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几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并说出所读段落里字音、字形有难度的字。的然后抽查个别学生;——提醒学生个别字的读音。
学生行为: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文说字。齐读字音,找两个同学写字形有难度的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总结的能力。
活动3【活动】走进作者
教师活动: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己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学生行为:学生一分钟抢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教给他们正确利用电脑搜集材料的学习方法。
活动4【活动】把握关键,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重要实词:红装、蹇、呷、茗。重要虚词:则、之、皆。
重要句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学生行为:学生根据平时文言词语的积累,自由说出本课自己已会的实词、虚词,并提出翻译有难度的字词。
小组合作,通译全文,并说出疑难句子,小组之间翻译补充,进行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重视积累,加强运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活动5【活动】精读体味
教师活动:齐读第二段。要求同学们说出最喜欢的段落?请你说出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满井春色?赏析描景优美的句子。联系贺知章的《咏柳》,朱自清《春》里的“山朗润起来了”学习。
教给学生写景技巧和赏析景物描写句子的方法。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借代的修辞。
学生行为: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文中写满井景物的句子是:写柳树的句子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写山水的句子是: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泠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麦田、游人、鱼鸟的句子是: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所点拨。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真情实感。教给他们比较区别联系的学习方法。
活动6【活动】配乐朗诵
一位同学配乐读文,其他同学倾听欣赏。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优美语句的能力。
活动7【活动】理解主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学生自谈看法。
学生行为:说出“城居者”的含义:居住在城里的人和不想走出室内的人。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齐背《钱塘湖春行》。学生对照图片说句子检查课堂背诵记忆能力。
活动8【活动】畅谈收获
教师活动:启发同学们谈自己在课上所获的信息。
学生行为:同学们自谈本节课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同学们学会筛选,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活动9【讲授】教师寄语
我们在作品中欣赏的是美景,感悟的是真情,理解的是作者的用意,走入的是每一篇文章,走进的是我们的习作。希望同学们多观察身边的美景,多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
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活动10【作业】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根据本文的学习和朱自清的《春》,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小短文。
活动11【活动】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明代文学家 袁宏道
山 鲜艳 清新
水 清澈 明亮(热爱自然)
柳树 柔软 嫩黄(热爱生活)
满井春色:景物 麦苗 整齐 短小 (厌恶官场)
鸟鱼 悠闲 自得
游人 轻松 喜悦
欲扬先抑 借景抒情
活动12【活动】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优点:同学门表现很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准确率高。读书背诵态度很认真,同学之间评价客观真实,能起到督促互帮互助的作用。同学们想象丰富,联想力强,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预习,倾听,思考。
缺点:小组合作时,有个别同学不愿参与,总愿意等现成答案,阻止了自己独立学习思索的习惯。对景物的赏析,虽然掌握了骨架,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提高。
课件30张PPT。 学习是一次快乐的旅程,让我们一路同行。张扬个性,开启智慧之门,走进精彩课堂。袁宏道初读感知给下蓝字拼音:
汗流浃背 髻鬟? 乍开??
靧面 曝晒 呷浪 浅鬣
罍而歌 红装而蹇 读一读写一写作者____,___代文学家,“___”的创始者。与____和___并称为“三袁”。把握关键 疏通文意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泠光之乍出于匣也。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牛刀小试精读品味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写满井春色?
语句赏析总结:景物描写的要点一、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二、抓住景物特征
三、安排描写顺序
四、运用多种技巧
五、务必融情于景
感官修辞联想 想象动静虚实描写景物语句的赏析角度:
修辞 感官 观察角度 动静 虚实写法配乐读文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畅谈收获教师寄语:我们在作品中欣赏的是美景,感悟的是真情,理解的是作者的用意,走入的是每一篇文章,走进的是我们的习作。希望同学们多观察身边的美景,多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
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