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人教版(2024)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
位于 大陆 部、 洋 岸,海陆兼备。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1)半球位置:
东
北
(2)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 ,南部小部分位
于 ,没有 。
北温带
热带
寒带
(3)海陆位置:
西
亚欧
东
太平
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优越性:
光热条件好,气候多样,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等。
优越性:
陆——
海——
陆上邻国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东临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53°N)
(4°N)
(135°E)
(73°E)
2.领土的四个端点:
最北端: 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 省南海的曾母暗沙附近。
最东端: 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西端:
帕米尔高原。
海南
黑龙江
黑龙江
新疆
南北 差异显著,
原因是 。
气候
东西 差异显著,
原因是 。
时间
东西跨经度大
南北跨纬度大
3.海阔陆广
(2)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 海、 海、 海、 海。
(3)我国的内海: 、 。
渤海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
(4)近海分布着 岛、 岛、钓鱼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1.1万余个岛屿。
渤海
渤
黄海
黄
东海
东
南海
南
台湾岛
台湾
海南岛
海南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
960
三
俄罗斯
加拿大
(5)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 、 。
朝鲜
越南
如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省是( )
A.福建省 B.四川省
C.贵州省 D.云南省
2.图中②省的行政中心是( )
A.福州 B.广州 C.南宁 D.昆明
3.图中内海③是( )
A.渤海海峡 B.琼州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A
D
B
4.行政区划
(2)位于我国领土
最南端的是 ,最北端的是 ,最东端的是 ,最西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②新疆
③海南
④黑龙江
④黑龙江
②新疆
(1)说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1)人口数量变化:2022年开始我国总人口 。
(3)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有利于 。
(2)我国当前人口问题: 人口比重快速上升 。
5.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政策
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 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 所占比重 60岁以上人口
所占比重
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
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
减少
老年
(人口老龄化)
缓解人口老龄化
实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
“二孩政策“
“三孩政策”
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社会保障)
缓解人口老龄化
延迟退休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增长变缓,人口老龄化
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2021年5月31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6.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沿“ — ”线,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
胡焕庸线
东部人口稠密原因:
东部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湿润、
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
发展历史悠久。
黑河(黑龙江)
黑河
腾冲(云南)
腾冲
东南部人口稠密
东南
西北部人口稀疏
西北
(东密西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
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城镇
(1)世居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该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是 ;我国5个自治区分别是
① 、② 、
③ 、④ 、
⑤ ,它们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族、 族、 族、
族、 族。
①
②
③
④
⑤
云南
壮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壮
维吾尔
藏
蒙古
回
(2)民族分布特点
(1)总体特点: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2)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 部、 部地区。
(3)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在 、 和 等地区。
7.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东
中
西南
西北
东北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1.我国的地势特征: 高 低 ,
大致呈 状分布。
一、地形
西
东
三级阶梯
阶梯
第一级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
4000
地形以 、山地、盆地为主
高原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山脉 — 山脉 — 山脉
昆仑山脉
昆仑
祁连山脉
祁连
横断山脉
横断
第二级阶梯
海拔一般在
米
1000—2000
地形以 、
为主
高原
盆地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山脉 — 山 — 山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太行
巫山
巫
雪峰山
雪峰
第三级阶梯
海拔大多在
米以下
500
地形以 、
为主
平原
丘陵
2.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
适合修建大型水电站
地势西高东低
影响
气候
地形
河流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东部大河冲积形成平原,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我国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在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利于农业生产
便于东西交通
3.地形特征:
(2)比例最大的地形类型是什么?
(3)我国地形特征: 。
(1)我国有多少种地形类型?
5种
山地(33%)
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4)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和弊:
利:
弊:
地形类型齐全
山区面积广大
图2.2 中国的地形类型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平原面积少,耕地不足,山区坡度大,不利于农业发展;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发展采矿业;
山区生物(森林、动物)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林业;
山区草地面积广,利于发展畜牧业;
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利于发展生态旅游业。
山区河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水能发电;
4.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喜马拉雅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A
B
C
D
a
b
c
d
Ⅰ
Ⅱ
Ⅲ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雪峰山
秦岭
天 山
阿尔泰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东南丘陵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昆仑山脉
柴达木盆地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为“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读图,完成1~3题。
C
1.川藏铁路沿线经过的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壮族
2.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横断山脉 ④江南丘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C
3.图示区域( )
A.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沿途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D.位于干旱区,河流水量丰富,航运价值大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0℃
南北气温差别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 。
冬季,我国各地大多 ,气温显著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
寒凉
大
降低
1月0℃等温线大致沿 线分布
秦岭—淮河
二、气候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纬度因素,南北跨纬度大;
②偏北风会降温冬季,偏北风加剧了我国的南北温差。
③地形的阻挡,高大山脉阻挡冬季偏北风南下。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 ,气温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南北气温差别 。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原因是 。
青藏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
暖热
小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400mm
800mm
②不利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 大 ,易造成 灾害。
3.我国降水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不均匀,从 向 递减 。
(2)时间分布不均匀
①我国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 季 。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
②通常,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
(3)季风气候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
夏季暖热湿润 ,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秦岭—淮河
夏
早
晚
长
晚
早
短
雨热同期
旱涝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4.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向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带、 带、 带、
带、 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 。
寒温
中温
暖温
亚热
热
高寒区(青藏高原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秦岭—淮河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5.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 、 、 、 四类地区。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
秦岭—淮河
800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
400
干旱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 毫米 ,以荒漠植被或裸露的沙漠、戈壁为主。
湿润区年降水量超过 毫米 ,天然植以
为主;
800
森林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大致 毫米 ,天然植被以 为主。
400—800
森林
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大致 毫米 ,天然植被以 为主。
200—400
草原
200
6.我国的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山地气候
高原
大陆性气候
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线以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秦岭—淮河线以南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集中夏季
西北内陆地区
全年低温,降水稀少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7.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
②800mm年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影响
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寒冷干燥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温暖湿润
8.影响我国的季风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
加剧北方的严寒,加大南北温差
给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称为本草,现在某些本草俨然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如图为我国部分本草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
我国1 892种中草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
这体现了我国气候( )
A.跨寒、温、热带齐全
B.气候类型多样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季风气候显著
B
2.黄芪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C
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
区分界线图”和“夏季风示
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
,表示季风区的是 。(填字母代号)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和 洋,其性质特点是
(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①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夏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A
印度
温暖湿润
1.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河流与湖泊
外流河 季流量大,原因是 。
内流河 季流量大,原因是 。
我国河流汛期多出现在 季,东北地区河流有 、
两个汛期;由南向北,河流汛期越来越 。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为 河 。
湖、 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
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夏
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塔里木
夏
春
夏
短
2.我国主要的湖泊
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 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
长江中下游
青藏高原
鄱阳
洞庭
青海
①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平原地区汛期常受 威胁。
②在中上游修建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具有很强的洪水调蓄功能。
③在平原地区建设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①水能梯级开发:上中游干支流河段水位落差大 , 资源丰富,适宜修建大型水电站,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 ”。
②长江航运——“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2)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
青藏高原
巫山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1)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水能
清洁能源走廊
黄金水道
洪水
3.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1.“千里江陵一日还”反映长江此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汛期短 B.流速快 C.水位低 D.流量小
2.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因为( )
①干支流通航里程长 ②无结冰期 ③客运和货运需求量大 ④河流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A
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的特点。读长江流域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4.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中游流经 高原,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 ,汛期多 ,缺乏
保护, 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 剧增。
水土流失
暴雨
黄土
疏松
含沙量
植被
黄河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 平原,河水流速减 ,泥沙 ,以“山淤、善决、善徙”闻名。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 。黄河下游由此成为高洪灾风险的” “。
淤积
抬高
地上河
华北
小
在中游地区加强 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 ;
在下游 ,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水土流失
调水调沙
加固黄河大堤
发源地
注入海洋
流经的地形区
长江
黄河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
青海省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山脉 青海省
东海
渤海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黄河概况比较
河段特征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落差大,水流急
河道弯曲,多支流湖泊
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流经 , 严重,黄河 大;
下游:流经 ,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 ”。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含沙量
华北平原
地上河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多年来,黄河流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变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青铜峡 B.青铜峡—河口
C.河口---陕县 D.陕县—利津
2.为促进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
的是( )
①在上游退耕还林还草 ②在中上游开垦陡坡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 ④在下游修建堤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