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09: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菊花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慢慢地(yùnniàng),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显露华丽的衣裳。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jìngmò)着,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莅临,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1、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ùnniàng) .②(jìngmò) .
2、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衣裳( ) ②莅临(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会即将召开,代表们肩负重托,精神抖擞地走进会场。
B.鸟儿们也来凑热闹了,它们多欢快啊,叽叽喳喳,呼朋引伴,成为校园里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
C.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D.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乘组三人 将在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
B.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现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
C.能否建立群防群治的反诈骗机制,是治理网络电信诈骗工作成功的关键。
D.中国要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需要大约10亿人左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对下列各项修辞手法运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河岸的垂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舞弄着纤细的腰肢。(拟人)
B.秋天到了,山坡上一片金黄,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微笑。(比喻)
C.在烈日的炙烤下,水泥路都快要熔化了。(夸张)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顿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来之感。②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③亭前的树上,雪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④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⑤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
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②③④  D.⑤③②④①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骆驼祥子》,小说《四世同堂》等。
C.“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句子中“精灵”“公主”“异常”“蜜情”“礼物”都是名词。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人称“诗圣”。
8.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 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9.请你参加关于“献给春天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关于“春天”的佳句,请仿照已提供部分的内容,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春天是苏醒的绿色,给大地穿上一碧无垠的新装;春天是解冻的冰河,给万物带来一如既往的润泽;春天是 , 。
(2)老师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拟制一份以“春天”为主题的班报,比一比哪组拟制的最精彩。三组已拟定了“古诗词绘春天”“摄影机画春天”两个栏目,请你帮忙再拟定两个栏目。
栏目1:  . 
栏目2:  . 
(3)下面是几句关于“春”的古诗词名句,你最喜欢哪一句?并任选角度作赏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甲】中描述的季节是 ,【乙】中最能体现秋季特征的事物是“ ”。
1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中的“子规”即叫天子,又称“杜鹃”。
B. 【乙】中的“天涯”此处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C. 【甲】中两处加点的“龙标”所指内容相同。
D. 【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二)阅读《春》节选,完成各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⑤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2.选文分别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
13.选文的第④⑤⑥段依次描绘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14.“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5.第②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一精灵是否存在,至今仍神龙不见首尾,故大可认定其为虚构之物。其起源于原始先民们对神秘自然力量的畏惧乃至思考,又在后人推波助澜的演绎中获得了丰富。然遍察有关龙的资料,种种造龙术皆有牵强附会之嫌。道教称龙为蛇修炼演化之物。佛教尚未东传之时,由于汉文化的融入,教义中方有了龙的雏形,可以说其中为佛护法的八部天龙仍为汉化物。儒学讲究格物致知,不语怪、力、乱、神,然而在明确龙一物能够附载众多的儒学思想,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整人的道德水准的作用时,也是默认具有孝悌仁爱的龙王存在的。在宗教产生之前,原始先民们的造龙术采用的是组合法,杂糅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等常见事物的部分体貌特征合而为龙,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尽力美化,使其向更加威猛、神异的方向丰富发展。但是,各种造龙术仍然没有揭示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要造龙 我考证原因,当与闪电有关。夏季的电闪雷鸣之际,黑云中的闪电给予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长长的怪物形象。它会以不同的姿态、在不同的方位出现,然总不改其修长的形状,叱咤的情态,接着便有狂风暴雨形成。古人惊恐之余,缘何不会产生幻想 那黑云之后,定然有着一条长身子的怪物在行云播雨。这大约即是龙产生的真正原因。此观点之知识产权应为我所拥有,如若前人早有如是论述,也是我孤陋寡闻,书仍未读尽之故。然知识产权又有抢注一说,特于此先行抢注了。
中国文化书库中,关于龙的故事不胜枚举。昔日皇帝铸鼎成功,驭龙升天;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拉开了龙行皇室的序幕。《史记·高祖本纪》里也有记载:高祖母刘氏因神龙附体致孕,后生高祖。高祖未发迹之时亦常向人赊酒,每每醉后,其身上就有黄龙盘绕。自汉以后,历代帝王皆洞悉了以神龙之形象来武装、美化、神秘自己的好处,遂心甘情愿地披上了真龙天子的外衣,愚民以王权天授的思想,借以巩固了自己的家族统治。此后,龙的肖像使用权便正式被封建帝王们所垄断,任何的僭越行为都会被视为谋逆大罪而给予严惩。李白在其《猛龙行》中曾有过感叹:“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后来一切指责皇帝过错的言行也都被喻为批龙鳞。然而龙鳞也不是想批便批的,如果恰逢能以人为鉴的唐太宗般的开明君主,是那些被赋予了能风闻奏事、有批龙鳞权力的御史给事们的幸运,倘若生不逢时,昏君当政,批龙鳞可就得冒着杀头的危险了,是以昏君左右多佞臣,国亡亦指日可待了。
历史上因龙而引发的文字狱颇能说明封建帝王对龙一事物的专有程度。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苏轼因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描写桧树的诗,被政敌指责为:“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因而遭到了连续多年的罢黜贬谪。明代画家盛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名重一时,洪武年间供事内廷,为皇室服务。他奉旨为一寺院画影壁时,别出心裁地画了一幅“水母乘龙背”的画,结果竟被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认为盛著是希望有人骑在他的龙背上,遂以“不称旨”的罪名下令处死了盛著。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主持广西学政时,出试题取《易经》中“乾之爻不像龙说”一句,结果被控为诋毁乾隆。因隆与龙同音,是暗指乾隆不是真龙天子,因而获罪。收监后又遭到瓜蔓抄,查出胡诗中还有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于是胡中藻被处死。
今日之国人喜爱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有其根深蒂固的夙愿,正是几千年来,龙的形象使用权一直被封建帝王家族所垄断,平民百姓莫敢僭越,如今众生得以平等,再没有真龙天子把持着文网、言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言与批鳞。只要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谁都取个带了“龙”字的名字,都可以做得龙子龙孙,焉能不呈趋之若鹜之状
龙以虚幻之形象,挤身于十二生肖之中,由此可见古人对龙的崇拜程度,且由龙一物而衍生出的龙文化也可谓博大精深,从中完全能够体现出古人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尤以古老的《易经》为最,其开篇之乾系爻辞中,初九爻就以“潜龙勿用”喻君子应守时待命,隐要守德。九二爻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喻君子一旦出山,改变了隐居状况,就应积极寻求“大人”的帮助,以宽厚的态度来包容周围的一切事物,说的是一种君德。九五爻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及至龙飞上了天,仍不能脱离开“大人”的帮助,只有顺应天德,一切才会有秩序。上九爻云:“亢龙有悔。”是说身份尊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百姓,真正有才德的大人被抛在下面而不去辅佐的人,只能一事无成,因而亢龙有悔。如此以龙说事,指明了君子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处世之道,是非常符合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是以圣人虽不语“怪、力、乱、神”,眼见得以龙说事能有助于阐明自己的思想,便也欣然为易文里的龙解注了。后世所衍生出的有关含龙的语词,也是极尽美化阿谀之手法,可于此举几例说明:龙行虎步,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之形容帝王之相。龙吟虎啸,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画龙点睛,喻说话或作文因一两句关键言辞而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其余不一而足,有兴趣者可去翻查成语词典,美化龙的词语竟是太多了!
于此写龙并非有叶公之好,自然也不怕有潜龙飞腾出来吓我。
(摘编自黄廷法《浮生拾慧》)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周易》爻辞起始,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歌赋的形式,用大量的文字来美化和塑造龙,使中国传统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B.古代封建帝王都热衷于把自己美化为真龙天子,以彰显君权神授,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家天下的目的,因此龙文化也从而成了皇家专属。
C. 中国龙文化博大精深,现今“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种说法可以使龙一物成为了 一条促进中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纽带。
D. 龙因为自占以米都被赋予了身份尊贵,道德高尚的意象,后世所衍生出的含有龙字的成语大都含有褒义的成分。
17.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作为原始先民的一种图腾崇拜,其身上所负载的“孝悌仁爱”内涵对维护古代社会稳定和调整人的思想道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 原始先民们的造龙术采用的是组合法,是提取多种动物的长处,后世又极尽美化,才使之成为了 ·种威猛、神异的图腾。
C. 龙的肖像权是占代封建帝王家族的专属,使用不当就会被治罪,所以占人对龙文化内涵讳莫如深。
D. 今日国人喜欢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说明了人民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普遍提高。
18.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素材来丰富第 一段内容的 一项是( )
A. 宋人罗愿《尔雅集》中所描述的关于龙的形象,“怪诞不经,非生物所应有。”可见龙非真实存在之物。
B. 甲骨文中的龙字,有长长的身躯,有腿有角,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龙是个因时而屈的灵虫。
C. 传世的宋人陈容所绘《六龙图》《九龙图》《十一龙图》中的龙,多作风云变幻中腾攫而起的态势,可见古人心目中的龙多与风雨雷电有关。
D. 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僧道们的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日减,而新的神性和王权意象却日增。
19. 从文中援引《周易》所提及的有关龙的四个爻辞,反映了古人什么样的价值观 作为今人,你又能从中领悟到什么样的进步的价值取向
中国占代龙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今天应如何去伪存精,用龙所负载的传统文化去做些有益于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事。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月香雪
铁凝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
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
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
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6日,有删节)
2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三月香雪”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文章结尾以“一场晶莹的香雪”对标题做了照应。
B.文中写“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到山村用一斤挂面换得一只肥鸡”的情节,借夸大的物品间的价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拮据寒酸、封闭落后。
C.第⑥段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题。
D.文中作者讲述了小说《哦,香雪》的创作动机,开头写《哦,香雪》在《人民日报》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
2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小说《哦,香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
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
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
23.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简要概括。
24. 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物象的理解。
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请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次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
1、酝酿 静默 2.yī shāng lì lín 3.C 4.A 5.B 6.D 7.A 8.B 9.(1)响亮的春雷,给所有的生命开启生命的乐章 (2)成语录春天 歌曲唱春天 (3)  第②句。这一句写早春时柳叶发芽的景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碧绿的柳叶喻为碧玉,将细长的柳丝喻为丝绦。同时,还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万条”一词写出了柳枝细密的茂盛之景。10.春季/暮春 西风 11.B
12.①春风图;②春雨图;③迎春图。
13.新、美、力
14. “杨柳风”是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时,人不觉得寒冷,感到很温暖。
15. 比喻、排比。“斜”字写出了春雨的轻盈的特点;不仅写了春雨,还暗写了春风。
16. B 17. C 18. D
19. ①四种爻辞,皆反映了古人思想体系中的君子之道:隐要守德,出则积极进取。上忠于提携自己的大人,下要体恤辅佐自己的属下。②作为今人,应做到:一、从“潜龙勿用”,可见做学问或做事应潜下心来认真钻研,提高自己,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充分发挥作用。二、从“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可见应一旦投身社会,遇到问题应积极寻求帮助,搞好协作。三、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可见做事 一切都要顺应规律、规则,社会才会有秩序。四、从“亢龙有悔”,可见虽有成就也要体恤下属,虚怀包容,团结互助。
20. ①中国古代龙文化的精髓:王权天授,孝悌仁爱,惩恶锄奸,做道德高尚的君子。②突出两点:一、取龙文化中的孝悌仁爱,不屈、威猛、勇敢、惩恶扬善等正能量去做人做事,服务社会,保卫国家。二、用“龙的传人”等意象去搞好民族团结。
21. A 22. B
23. ①物质生活方面:三十五年前,山区农村贫穷闭塞,三十五年后成为旅游风景区,开放富裕;
②人物方面:从前的香雪们贫穷卑微,向往美好,渴求变化;如今的香雪们从容自信,有经济意识。
③精神方面: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
24. ①“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火车”是“香雪们”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它让贫穷山区的女孩们有了向往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带给女孩们美好的感受。
②“火车”又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火车”是本文中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