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0: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以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
学习重难点: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学习过程:
导入:
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自学交流,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是

朝人,字 号
,是唐宋“
”之一。与父亲 弟弟 并称“
”。他的词雄
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
搜集本文的背景资料,课上交流
3.听读课文,正字音,强节奏,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检查生字②放声自读③范读模仿④动情畅读
欣然(

遂(

寝(

藻荇(
)(

概括内容:
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

(3)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 (

(5)相与步与中庭 (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品修辞;添一添,品意境)
2.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
四、写景叙事、比较提升
1、请梳理文章层次,体会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请任意选择角度(写景、抒情、语言等),比较本文和《湖心亭看雪》的异同。
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相同:
不同:
3、学完本文,面对苏轼旷达的情怀,你感受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悟?
学生自由发挥:……
课前预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相与步与中庭(

2、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是(

A
何有于我哉
B
达于汉阴
C
责任重于泰山
D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感知课文:
1、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2、“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6、
作者用妙笔绘美景,你认为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