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两面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l、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概况,感受想像在文学创作上的作用以及科幻小说的特点。
2、了解叙事顺序的恰当运用及作用 。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叙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对现代文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掌握还较差。因此对课文中的现代文我以范文的形式针对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而本文就对学生的叙述故事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训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利用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两面国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游历了满井、登临了泰山使我们增长了一些见闻。这节课我们要走进第五单元去领略幻想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震撼。首先,让我们一同进入《两面国》(板书)
【二】检查预习作者介绍、字、词。(见课件)
【三】介绍背景(见课件)
理清思路
思考:课文涉及到几个人物?课文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最后教师明确:课文涉及到唐敖、徐承志、多九公、林之洋4个人物;
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唐敖等人游历两面国的起因(开端);
第二部分(第2段),写多九公回船,三个人谈论衣着问题(发展);
第三部分(第3--5段),写唐敖、林之洋讲述游历两面国的经历(高潮);
第四部分(第6段),文章的结局.(结局)
【五】质疑探究
思考:课文的题目是“两面国”,其含义是什么?“两面国”的人依据什么变换脸面?
【学生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最后教师明确:具有双重含义:一重含义是“两面国”的人是两副面孔;一重含义是他们嫌贫爱富、势力多变。依据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变换脸面】(学生任选一个场景表演”两面国”的人两副面孔.)21教育网
2、多九公道:“诸如此类,也是世间难免之事,何足为怪!”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最后教师明确:这是文章破题之笔,指社会生活中的同类现象很多,并对这种现象加以否定。21cnjy.com
3、文章先写唐、林二人归来换了衣服,然后写两人在两面国的经历,有何好处?
学生研读课文,学生讨论发言,最后明确:这是倒叙,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课文的主题思想该怎样总结?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最后教师明确:小说通过唐敖等人游历两面国的经历,讽刺了嫌贫爱富、势利多变的世风。】21·cn·jy·com
【六】拓展延伸
讨论思考: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类似于“两面国”中的人吗?对这种人你怎样看待?
【教师归纳: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像两面国中的人那样嫌贫爱富、势利多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他们的丑陋的言行应该受到抵制,遭到鄙弃。】
【七】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镜花缘》,并选择其中的1、2个故事片段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两面国
李汝珍
第一部分(1段) 游历两面国起因(开端)
第二部分(2段)多 、林、唐谈衣着(发展)
第三部分(3--5段)游历两面国经历(发展高潮)
第四部分(6)四人闲谈雨住风不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