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3 15:57:5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物成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D.生产者都是植物
3.一个细菌细胞内发生以下反应:H2S+CO2S+H2O+C6H12O6,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法判断
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某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异养生物全是分解者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圈
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湿地生态系统
8.关于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B.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C.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
D.O2是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必需原料
9.阳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B.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会受到阳光的影响
C.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D.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温度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生存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B.乙是消费者,包括所有异养型生物
C.乙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从图中可看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相互依存的
11.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13.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B.丙表示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生物圈
14.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15.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罐子”生态系统中的果蝇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
C.“罐子”棉花、油菜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16.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提取该海域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进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体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μg·L-1)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细菌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7% 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在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上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        。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理由是                     。
(2)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开展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    ,原因是                   。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B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A正确;生态系统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错误;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D正确。
2.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也有消费者,如寄生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等,B错误;自养生物并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C错误;生产者并非都是植物,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D错误。
3.A 根据题干中的化学反应式可知,该细菌能利用H2S和CO2合成有机物C6H12O6,属于自养生物,故其属于生产者。
4.D 该草原上的草等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等为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牛、羊、鹿分别是3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种类,因而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它们中的所有动物只是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包含所有的生物。
5.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异养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
6.D 诗中的“竹子、桃、蒌蒿”等为生产者,“鸭、河豚”为消费者,“春江水暖”为非生物成分。
7.C
8.D 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D错误。
9.C 化能合成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而非太阳能,C错误。
10.B 异养型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及腐食动物,B错误。
11.A 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12.B 分析曲线可知,b曲线二氧化碳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所以a可能是寄生细菌,b、c都表示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物,b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所以b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c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故c可能是硝化细菌,B正确;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图示a、b、c三种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13.B 据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确;丙是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B错误;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C正确;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生物圈,D正确。
14.A 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产者(b)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15.B 果蝇属于消费者。
16.(1)生产者和分解者 红假单胞光合菌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2)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下降 海带的繁殖影响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牡蛎食物来源减少
解析:(1)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但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
3 / 3第三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导学 聚焦 1.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运用归纳与概括,总结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类型。 3.举例分析生物圈的构成,并认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生态系统概述
含义 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    和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成分 包括      和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和       
基本功能      、     和     
维持基础 生态系统具有       
2.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类型 特征 举例 地位和作用
生产者 能利用    等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主要指各种绿色植物、藻类、    细菌等     的生物成分,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制造有机物
不能将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只能     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合成的有机物,借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异养生物 绝大多数动物 通过食物关系促进       和       
能将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    能重新利用的无机物 细菌、真菌、腐食动物、某些原生动物等     的组成成分,促成生态系统中      的分解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  )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  )
(4)生产者都是自养型,消费者都是异养型。(  )
探讨 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1.以池塘为例,分析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哪些?生产者是否都是绿色植物?举例说明。
(2)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哪些?消费者是否都是动物?举例说明。
(3)细菌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生物成分?
(4)分解者都是细菌吗?请举例说明。
2.某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了以下生物标本,并研究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①水稻 ②菟丝子 ③蚯蚓 ④蝗虫 ⑤绿藻
⑥酵母菌 ⑦乳酸菌 ⑧蓝细菌 ⑨硝化细菌
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属于消费者的有    ;属于分解者的有    。
判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两个“一定”和三个“不一定”
  
1. “一缕清风过小池,半塘菡萏半塘诗。绰资脱颖藏琼韵,竞惹蜂飞蝶醉痴。”一首自然清新的小诗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亦激发我们保护大自然的心境。池塘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群落
2.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植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生产者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所有生命都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能。(  )
(2)生物的生存对非生物成分不会有影响。(  )
(3)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
探讨 分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
 某生物兴趣小组考察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后,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互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提供了哪些物质?
(2)③体现了分解者的哪种功能?
(3)图中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可以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架起了从非生物环境到群落的“桥梁”,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瓦解和崩溃。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B.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病毒等
D.空气中的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如果没有丙,甲和乙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            。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是                                  。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不属于非生物成分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一块稻田也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的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恒定不变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
B.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4.生物圈是指(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群落
B.生物圈是指生物生存的所有非生物环境
C.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5.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群落 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自我调节能力
2.太阳能 自养 最主要 消费者 直接或间接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分解者 生产者 不可缺少 营养物质
3.(1)√
(2)× 提示:有些植物如菟丝子寄生在豆科上,是没有叶绿素的开花植物,属于消费者。有些如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 (4)√
互动探究
1.(1)提示:图中的水草、浮萍、栅藻、团藻等属于自养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
(2)提示:虾、草鱼、黑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并不都是动物,如菟丝子和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
(3)提示:细菌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寄生型细菌)和分解者。
(4)提示: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是分解者;一些真菌,如蘑菇也是分解者。
2.①⑤⑧⑨ ②④ ③⑥⑦
学以致用
1.B 池塘中包含了各种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故选B。
2.C 植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①正确;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②错误;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③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④错误;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生物,⑤正确;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⑥正确;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异养生物,⑦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⑤⑥正确,故选C。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能量  化学  生长发育  地理分布  温度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生长发育  数量 ⑩分布
2.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根际处 最大
3.(1)√
(2)× 提示:生物的生存对非生物成分有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3)× 提示: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不连续的薄层。
互动探究
 (1)提示:①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太阳能、二氧化碳、水等非生物成分,②为非生物环境提供氧气。
(2)提示: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提示: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学以致用
1.A 太阳能是非生物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C错误;空气中的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错误。
2.B 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丙为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丁为非生物成分,是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丁,生态系统无法维持稳定,C错误;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所以如果没有甲(生产者),丙(消费者)和乙(分解者)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能利用太阳能等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消费者的作用是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课堂演练
1.C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其中非生物成分属于非生物环境,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属于非生物环境,A错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错误;一个池塘、一块稻田、一条河流,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及非生物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断发展变化,D错误。
2.A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C错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错误。
3.D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不包含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B、C错误;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4.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正确。
5.D 图中的甲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B正确;丙是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再重新被甲吸收利用,即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C正确;甲(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5 / 5(共71张PPT)
第一节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导学聚焦 1.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运用归纳与概括,总结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与非生物成分类型。
3.举例分析生物圈的构成,并认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
的生态系统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目录
CONTENTS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生态系统概述
含义 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 和 所构
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成分 包括 和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和
基本
功能 、 和
维持
基础 生态系统具有
群落 
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自我调节能力 
2. 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类型 特征 举例 地位和作用
生产者 能利用 等
能量,将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主要指各种
绿色植物、
藻类、
细菌等 的生物
成分,为消费者和
分解者制造有机物
太阳能 

养 
最主要 
类型 特征 举例 地位和作用

不能将无机物直接合
成有机物,只能
地依赖于
生产者所合成的有机
物,借以维持自身生
命活动的异养生物 绝大多数动
物 通过食物关系促


消费
者 

接或间接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类型 特征 举例 地位和作用

能将动、植物的残
体、粪便和各种复杂
的有机物分解为
能重新利用的
无机物 细菌、真
菌、腐食动
物、某些原
生动物等 的组
成成分,促成生态
系统中
的分解
分解
者 

产者 
不可缺少 
营养物
质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
( √ )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 )
提示:有些植物如菟丝子寄生在豆科上,是没有叶绿素的开
花植物,属于消费者。有些如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和
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
( √ )
(4)生产者都是自养型,消费者都是异养型。 ( √ )


探讨 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1. 以池塘为例,分析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哪些?生产者是否都是绿色植物?举
例说明。
提示:图中的水草、浮萍、栅藻、团藻等属于自养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进行化
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哪些?消费者是否都是动物?举例
说明。
提示:虾、草鱼、黑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并不
都是动物,如菟丝子和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
(3)细菌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生物成分?
提示:细菌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寄生型
细菌)和分解者。
(4)分解者都是细菌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是分解者;一些真菌,如蘑菇也是分解者。
2. 某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了以下生物标本,并研究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
的地位。
①水稻 ②菟丝子 ③蚯蚓 ④蝗虫 ⑤绿藻 ⑥酵母菌 ⑦乳酸
菌 ⑧蓝细菌 ⑨硝化细菌
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属于消费者的有
;属于分解者的有 。
①⑤⑧⑨ 

④ 
③⑥⑦ 
判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两个“一定”和三个“不一定”
1. “一缕清风过小池,半塘菡萏半塘诗。绰资脱颖藏琼韵,竞惹蜂飞
蝶醉痴。”一首自然清新的小诗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亦激
发我们保护大自然的心境。池塘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
A. 种群 B. 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群落
解析:  池塘中包含了各种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属
于生态系统。故选B。
2.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③分解者,
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植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
生物,生产者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⑥⑦
解析:  植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①正确;次级消
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②错误;腐生生物属于分
解者,③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④错
误;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生物,⑤正确;生态系统中属于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⑥正确;初级消费
者是第二营养级,异养生物,⑦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⑤⑥正确,
故选C。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圈
1.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所有生命都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能。
( √ )
(2)生物的生存对非生物成分不会有影响。 ( × )
提示:生物的生存对非生物成分有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
植物防风固沙等。
(3)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 × )
提示: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不连续的薄层。

×
×
探讨 分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
 某生物兴趣小组考察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后,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相互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提供了哪些物质?
提示:①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太阳能、二氧化碳、水等非生物成分,②为非生物环境提供
氧气。
(2)③体现了分解者的哪种功能?
提示: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能够分解
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中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转变成可以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架起了从非生物环
境到群落的“桥梁”,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
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瓦解
和崩溃。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B.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 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病毒等
D. 空气中的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解析:  太阳能是非生物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
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C
错误;空气中的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错误。
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 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 如果没有丙,甲和乙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

解析:  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
属于消费者,A错误;丙为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
重要作用,B正确;丁为非生物成分,是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没有丁,生态系统无法维持稳定,C错误;生产者为消费者和
分解者提供有机物,所以如果没有甲(生产者),丙(消费者)和
乙(分解者)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群落和非生物环
境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 。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能利用太阳能等能量,将无机物
合成有机物,消费者的作用是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不属于非生物成分
B.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一块稻田也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中的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恒定不变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其中非生
物成分属于非生物环境,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属于非生物环境,A
错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错误;一个池塘、一块
稻田、一条河流,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
统包括群落及非生物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断发展变
化,D错误。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 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 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
D. 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
解析: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
核生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
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C错
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D错误。
3.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
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 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
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解析: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肺炎
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不包含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A、B、C错误;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了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成分,是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4. 生物圈是指(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群落
B. 生物圈是指生物生存的所有非生物环境
C.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C正确。
5. 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 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 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解析:  图中的甲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
量;图中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
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丙是分解者,主要
是细菌和真菌,B正确;丙是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
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归还到非生物环境,再重新被甲吸收利用,即丙可以为甲提供
无机盐,C正确;甲(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一个生
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物成分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B.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
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A正确;生态系统可大可小,
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错误;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
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
生态系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 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D. 生产者都是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如
硝化细菌、硫细菌等,也有消费者,如寄生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
等,B错误;自养生物并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
硫细菌等,C错误;生产者并非都是植物,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
硝化细菌、硫细菌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一个细菌细胞内发生以下反应:H2S+CO2 S+H2O+C6H12O6,
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化学反应式可知,该细菌能利用H2S和
CO2合成有机物C6H12O6,属于自养生物,故其属于生产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某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
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
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
生菌是分解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该草原上的草等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牛、羊、鹿、狼、
兔、鼠等为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
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牛、羊、鹿分别是3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
物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种类,因而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它们中的
所有动物只是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包含所有的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
物再利用
C. 异养生物全是分解者
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
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
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异养
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
蚯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诗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A. 非生物成分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解析:  诗中的“竹子、桃、蒌蒿”等为生产者,“鸭、河豚”
为消费者,“春江水暖”为非生物成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圈
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湿地生态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关于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B. 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C. 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
D. O2是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必需原料
解析:  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阳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产者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B.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会受到阳光的影响
C.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D. 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温度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生存
解析:  化能合成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而非太阳能,C错
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B. 乙是消费者,包括所有异养型生物
C. 乙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从图中可看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相互依存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异养型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
分是分解者,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及腐食动物,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
d—蓝细菌、e—腐生细菌,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
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
量)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 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 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b曲线二氧化碳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
化而变化,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a曲线表示只
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
者或分解者,所以a可能是寄生细菌,b、c都表示能吸收二氧化碳
的生物,b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所以b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c
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故c可能是硝化细菌,B正确;a曲线代表
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
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图示a、b、c三种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
态系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
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B. 丙表示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C. 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D. 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
生物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B 据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
解者,A正确;丙是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
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B错误;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
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C正确;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生物
圈,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 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
C.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 a是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
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正确;消费者
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
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
有腐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产者
(b)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
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
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
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
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中的果蝇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
C. “罐子”棉花、油菜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解析:  果蝇属于消费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
提取该海域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进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
体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 (μg·L-1) 铵盐吸 收率 有机物
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细菌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7% 9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
在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
能异养生长。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上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
。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理由是


产者和分解者 
红假
单胞光合菌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
机物的去除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但在无光条
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既属
于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生毒素且对铵
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该湖泊污染效
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开展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
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
小型浮游植物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
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
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
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 ,原
因是

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下降 
海带的繁殖影响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牡蛎食物来
源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感 谢 观 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