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哥》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达到陶冶性情、拓宽想象的目的。
了解青海人民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科学,开阔音乐文化视野。
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应用到新内容的学习中。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2了解青海民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风格的分析、理解。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用欣赏、讨论、练习、谈话、情景、演示等方法综合教学。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
1、讨论歌曲主旋律素材来源:这是一首青海民歌,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了解这首深受人们喜爱的青海民歌《送大哥》。
学唱歌曲。
轻轻地点拍欣赏第一遍,提出问题:比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欣赏第二遍,提出问题:歌曲表达的情感?
随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歌唱。
分析理解歌曲。
听赏用三种乐器演奏的歌曲《送大哥》,体验歌曲的优美柔和。
音乐与相关文化。
青海的风土人情:先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再总结: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三江源头”“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课件8张PPT。送大哥走进青海手抓羊青海湖青海宗教建筑 “花儿”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
青海“花儿”再 见花儿介绍
最早给花儿下定义的是张亚雄先生。他在《花儿集》中说,“花儿”是流行于三陇——甘、青、宁——的一种山歌,亦多有称之为“少年”者。“花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是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作为近五十年前提出的这个定义,在今天看来,显然是比较粗略的。但他却抓住了最基本的一些要点,即流行地区(甘、宁、青)和这种民歌的种类 ( 山歌),并对“花儿”和“少年”的名称作出了解释。之后三、四十年间,人们对花儿的概念性认识一直没有突破这个定义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一九六一年版的《辞海·艺术分册》中对花儿的解释也没有新的突破。可见张亚雄先生这一定义之影响是很大的。
直到一九七九年修订出版的《辞海》,才对“花儿”这一条目作了补充修改,写道,花儿: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的一种山歌,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在青海又称“少年”,对其中的词称“花儿”,演唱称“漫少年”。声调高亢舒长,即兴编词。内容分抒情、叙事两类,前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旧时属于情歌之类的“花儿”,只在山野歌唱,必须回避长辈。解放后,颂歌、劳动歌等均广泛采用“花儿”形式。这个解释比起张亚雄先生的解释晚了四十年,当然也就更完善准确一些,这是继张亚雄先生之后四十年来众多花儿研究者的心血结晶。但是,客观地看,这个解释仍然是不完善的,其中既有遗漏也有错误。主要是:一、流行地区漏掉了新疆;二、流行民族漏掉了裕固族和藏族;三、青海并非仅把歌词称花儿;而将曲子称“少年”。
课件2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