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两种电荷随堂练习 (含答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两种电荷随堂练习 (含答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3 11: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两种电荷
一、单选题
1.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2.如图是用一个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接触瞬间,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一部分到金属箔上
B.接触瞬间,金属箔上的负电荷转移一部分到玻璃棒上
C.接触瞬间,形成瞬时电流的方向是从金属箔到玻璃棒
D.接触瞬间,由于玻璃棒是绝缘体故电荷不会发生转移
3.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分子直径约为
B.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约为
C.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约为4.2J
D.以天然气为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自发的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C.使用测电笔辨别零线和火线时,如果测电笔中的高值电阻丢失也可以安全使用
D.摩擦起电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6.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球带正电,甲和乙互相吸引,甲和丙互相排斥,则(  )
A.乙一定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可能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可能不带电,丙带正电 D.乙一定不带电,丙带负电
7.塑料杯中盛有适量水,在杯底开一小孔,形成一条水流.如图所示,把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但不触碰水流,水流方向会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时,毛皮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只能吸引带正电物体
C.因为橡胶棒是绝缘体,因此不会带电
D.橡胶棒在毛皮上摩擦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8.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PVC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不相同
B.塑料带、PVC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管带了电
D.用摩擦的方法使PVC管、塑料带得失电子而使其带了电
9.现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乙、丙相互吸引,则甲、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乙、丙相互排斥,则甲、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10.如图a,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摩擦后失去电子的玻璃棒丙分别靠近甲、乙,现象如图b所示,则(  )
A.甲一定带负电 B.乙可能不带电
C.丙一定带正电 D.甲和乙靠近时,一定如图c所示
二、填空题
11.从前的书所用的纸张是用松烟油墨进行书写,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虽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这种现象在物理上属于   现象。在整理年代久远的古书时,为了防止翻动时损坏书页,需要先给书充电使书页自动分开,该方法利用了   的原理。
12.在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之后,小明拿出钥匙在塑料尺上刻画,看是否能留下划痕,这是为了比较它们的   这一物理属性;然后他将塑料尺放在头发上摩擦,发现可以吸引桌上的小纸屑,这个现象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部分纸屑被吸引后又被弹开,其原因是   .
13.如图所示,两只气球自由地悬挂在空中,下面两种方法都能使两气球靠拢。
方法一:向两气球中间吹气,这是因为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
方法二: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两气球之间,这是因为玻璃棒摩擦后可以带电,能   。
14.将a、b、c三个轻质小球悬挂起来,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正电,则c的具体带电情况是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c球,二者将互相   (选填“吸引”或“排斥”)。
15.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乙的带电情况分别为 、 (均选填“正电”“负电”“不确定”)。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的几个小实验中:
(1)甲图中将玻璃板放到与水槽内水面接触处,并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2)乙图中反映的能量转化与热机的   冲程相同,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
(3)丙图的装置叫   ,它的工作原理是   。
四、科普阅读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火花放电
在干燥的冬季,如果一只猫在你的身上蹭来蹭去,那么在猫毛和你的身体间就会有电荷的转移,你的身上就会聚集一定数量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和地面等物体慢慢导走。但是,如果你不等待。立即将手指靠近水龙头,就会出现令人难受的电火花,手指上就会有针刺般的疼痛感。如果你在干燥且黑暗的环境里抚摸猫,不但会听到哔里啦啦的响声,还会看到火花。请注意,你抚摸过猫毛的手指千万不要立即靠近猫的鼻子,以免产生火花放电,让猫受到惊吓而攻击你。
(1)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子是从   (选填“手指飞向水龙头”或“水龙头飞向手指”)。
(2)请你解释抚摸过猫毛的手指靠近猫鼻子时,容易产生火花放电的原因:   。
五、简答题
18.小丽把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然后放在缓慢下流的细水流旁边,会发现水流向塑料匙倾斜。根据这一场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匙在毛衣上来回摩擦时的能量转化情况;
(2)塑料匙为什么能够吸引细水流?
(3)若塑料匙带负电荷,那么塑料匙和毛衣谁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六、作图题
19. A、B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画出B受力示意图。
七、综合题
20.如图a所示,长为L的丝线的一端与导体小球A相连,另一端悬于固定P点,小球静止在O点.现用固定在Q点的手电筒照射静止在O点的小球A,将其投影到贴在墙上的印有小方格纸的光屏上,记下O点在光屏上的投影O'.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小球A和固定在绝缘棒一端的导体小球B分别带上异种电荷,保持B和A在平行于屏幕的水平线上,将B逐渐靠近A,由于带电小球之间的吸引,A将向B靠近,与竖直方向成θ夹角.A、B因手电筒照射而在屏幕上的投影为A'、B'.设:OA=d,AB=r,O'A'=D,A'B' =R,θ总小于5°.多次改变A、B间距离,将测得的一系列数据记录在表中.
记录表
D(cm) R(m) R2(m2 ) (m-2 )
3.0 1.25 1.56 0.64
6.0 0.93 0.86 1.16
7.5 0.80 0.64 1.56
11.0 0.67 0.45 2.22
13.0 0.62 0.38 2.63
请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选取合适的坐标,用作图法分析表中D与R的关系,并进一步推测出A、B两带电小球之间的吸引力F与A、B距离r的关系.已知在θ≤5°的情况下,小球A偏离O点的距离d与小球B的吸引力成正比.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B
6.C
7.A
8.D
9.B
10.C
11.扩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硬度;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3.小;吸引轻小物体
14.带负电或不带电;吸引
15.不确定,正电
16.变大;引力;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7.手指飞向水龙头;带电体靠近导体时更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18.(1)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塑料匙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19.
20.以D为横轴,以D为纵轴,描点绘出一直线
可认为在误差范围内D与成正比,由于△QAO与,△QA'O'相似,△QAB与△QA'B'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有,,,由于O'A'与成正比,也为一定值,所以OA与也成正比.
在θ<5°时,吸引力F与OA成正比,则F与成正比,也即F与成正比. (或A、B小球间的吸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