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课前导入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暇秽……俟召集国会选举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3月)
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
概念解析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1912-1928年期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北洋军主要将领组成的封建军阀集团
一、帝制复辟
1.对内措施:
谋正式总统
谋实权总统
谋终身总统
(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余誓以至诚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
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民国三年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一、帝制复辟
1.对内措施:
谋正式总统
谋实权总统
谋终身总统
(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帝制复辟
2.对外措施:
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原稿
签订“二十一条”时场景
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终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等。
【想一想】“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为后来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
(2)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1915 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中华帝国洪宪纪年银币(上图)
袁世凯称帝时制造的“中华帝国之玺”和“皇帝之宝”的印痕(右图)
袁世凯(1859-1916)
一、帝制复辟
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民众持何态度
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言而统之,不是东西。
《顺天时报》
二、护国战争
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研读】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罪致讨......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1915 年 12 月)
阅读材料,分析蔡锷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反对。他号召讨伐袁世凯,以维护共和制度。
二、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形势图
(1915年12月-1916年6月)
1.根本原因:
2.目的:
3.时间地点:
4.领导人:
5.结果:
反袁复辟
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云南
唐继尧、蔡锷、李烈均
唐继尧
蔡锷
李烈均
成功
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二、护国战争
【课后活动1】为什么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很快失败?有何启示?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的帝制复辟行为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1)原因:
(2)启示:
①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②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然失败。
二、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原因
目的 时间/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反袁独裁/“宋案”
反袁复辟
维护民主共和
1913年
1915年,云南
孙中山、黄兴
李烈均、蔡锷、唐继尧
被镇压,
孙黄流亡日本
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
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共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发动,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斗争对象都是袁世凯。
二、护国战争
1.表现:
(1)北洋军阀分裂:
直系:冯国璋、曹锟;
皖系:段祺瑞;
奉系:张作霖。
(2)其他军阀:
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对外: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三、军阀割据
依据材料,说说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破坏生产力,阻碍经济发展;
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阻碍社会进步。
军阀割据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这一局面也是帝国主义“以华治华”“分而治之的必然结果,
三、军阀割据
2.影响: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被选举为大元帅。他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妥协。孙中山意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目的。1918年5月,他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3
1915
1917-1918
袁世凯独裁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护国运动
革命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关史事】护法运动
外商刺激和
洋务运动影响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张謇,大生纱厂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纺织、面粉业
欧洲战事结束,列强卷土重来,加之军阀混战不断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民族工业早期发展环境
19世纪末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洋务运动主要活动分布图
【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1)总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发展不平衡。
①从行业上看,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②从地区上看: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启示】(1)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经济发展需要安定的环境。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3)艰难曲折
本课小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解散国民党、国会,废除临时宪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连任等
对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护国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军阀割据
表现、影响
引发
1.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D
当堂训练
2.“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C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