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质量检测卷
(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 累 运 用
一、读拼音,写词语。( 8 分 )
听到有小孩子在河里游泳,叔叔一点儿也没有 chí yán( ),一面拿上救生图, 一面 fēn fù( )我去通知其他人。等我们到达那儿时,那几个小孩已经站在了岸边, 一旁的家长一边拿 gāo bǐng( )给周围的人吃,一边说要选礼物 chóu xiè( ) 叔叔。叔叔没说什么,只是 dīng zhǔ( )那几个小孩,一定要注意安全,等 zhì shēn ( )xiǎn jìng( ),hòu huǐ( )就来不及了。
二、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 分 )
1.您要是强(qiáng qiǎng) 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个柱子上!
2.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guān guàn)军。
3.你什么时候能改一改你那丢三落(là luò)四的坏习惯
4. 我和小红的家间(jian jiàn)隔着一条小河。
三、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画上“ ”,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3分)
富丽堂煌( ) 完壁归赵( ) 理直气状( )
勤劳节检( ) 顷盆大雨( ) 潜龙滕渊( )
四、选字组词。( 5 分 )
( ) 毁 ( )烟 元( ) 口( ) ( )然
( )捐 ( )名 坟( ) 日( ) 闭(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4 分 )
1. (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园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观。
3.( )进了活道,他们( )过不了关口。
4.( )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他得到了龙王的谢礼——一颗神奇的宝石。
第1页,共8页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 1 0 分 )
1.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为转述句)
3.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为感叹句)
4.晚上得空,织女就给孩子们讲天上的故事。(缩写句子)
5.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她生气的时候,两片薄薄的红嘴唇微微向上翘,活像个熟透的小樱桃。两片薄嘴 唇,特别富于表情,似乎随时准备张开,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 √ ”,错的画“×”。(5分)
1.《白鹭》 一文描写了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 )
2. 《桂花雨》中的母亲因为思念家乡,所以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 )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珍珠鸟》都是说明文。 ( )
4.《示儿》是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 ( )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 )
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 1 0 分 )
1.《落花生》 一文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的内容,揭示了花生默 默奉献的品质,说明了“ 99 的道理。
2.《蝉》 一诗中蕴含“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这一 真理的诗句是“ ”。
,.
3.爱国是诗人笔下亘古不变的主题,“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林升对 苟且偷生的南朝统治者的质问;“ ,橘橘皇皇。 ,有作其 芒”是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希冀;“ ”是陆
,
游临终前的嘱托。
4.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我们应当做时间的主人,抓住当下,努 力奋斗,就像陶渊明在《杂诗》中所说:“ ,一日难再晨。 ,岁 月不待人。”
第2页,共8页
阅 读 与 感 悟
九、阅读理解。( 2 1 分 )
(一)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二: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 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 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学生回国,这批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 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 交官。他们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材料三: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 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资料袋:《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 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同时,国内一 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 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作品。
1.结合材料一和资料袋,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4分)
2.阅读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留美学生事件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有想要进步的愿望。
B.留美学生中的许多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 留美学生早早离开中国,就算回来他们也不习惯中国的生活。
D.留美学生的回归,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和资料袋,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其实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反抗的斗志。
C. 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D. 虽然政府软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第3页,共8页
(二)
聪明美丽的小女孩丽蓓卡,跟外婆住在布里镇。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军人,所以 没有时间照顾她。在外婆温暖的怀抱里,丽蓓卡度过了(无忧无虑 无所事事)的童年。
但丽蓓卡的幸福时光随着童年的结束而结束了。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丽蓓卡的父母和其他英国军人一样,走上战场。在她14岁那年,丽蓓卡得到 了父母在战场上双双牺牲的不幸消息。不久,年迈的外婆也因心脏病复发而离开了人 世,丽蓓卡成了孤儿。
亲人的去世给丽蓓卡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给她的生存造成了困难。何 况战争的阴云仍在扩展,小镇也开始兵荒马乱,缺衣少食。就在她深感绝望的时候,淳朴 敦厚的小镇人没有抛弃她,他们决定,全镇所有人家,每天轮流给丽蓓卡提供一磅面包, 并凑钱供她上学。丽蓓卡在全镇人的热心帮助和悉心照料下,度过了一生中最难熬的岁 月。二战结束后,丽蓓卡在众人的帮助下,考上了一所英国皇家大学。
毕业后,丽蓓卡(顺其自然 出人意料)地放弃在伦敦工作的机会,她说她终生都不 会忘记故乡布里镇,不会忘记那些善良的人们给她的那“一磅亲情”。她回到了小镇,在 镇上开了一家面包店,名字就叫“一磅亲情”,用以纪念小镇人对她(无微不到 谨小慎 微)的照料,同时,更重要的,她还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
“一磅亲情”面包店,成了布里镇除秀丽山水之外,一个非常响亮和温馨的品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
2.结合句子,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上“ √”。(3分)
3.丽蓓卡成为孤儿后,小镇上的人是怎样做的 在文中找出来,画上“ ”。(2分)
4.读完短文后,你认为小镇上的人具有哪些可亲可敬的品质 (2分)
5.丽蓓卡为什么放弃了在伦敦工作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习 作 表 达
十、习作。(30分)
题目:抹不去的记忆
提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 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你享受爱的同时,别忘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4页,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质量检测卷
(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 累 运 用
一、读拼音,写词语。( 8 分 )
听到有小孩子在河里游泳,叔叔一点儿也没有 chí yán( 迟延 ),一面拿上救生图, 一面 fēn fù( 吩咐 )我去通知其他人。等我们到达那儿时,那几个小孩已经站在了岸边, 一旁的家长一边拿 gāo bǐng( 糕饼 )给周围的人吃,一边说要选礼物 chóu xiè( 酬 谢 ) 叔叔。叔叔没说什么,只是 dīng zhǔ( 叮嘱 )那几个小孩,一定要注意安全,等 zhì shēn ( 置 身 )xiǎn jìng( 险境 ),hòu huǐ( 后悔 )就来不及了。
二、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 分 )
1.您要是强(qiáng qiǎng)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个柱子上!
2.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guān guàn)军。
3.你什么时候能改一改你那丢三落(là luò)四的坏习惯
4.我和小红的家间(jiān jiàn)隔着一条小河。
三、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画上“ ”,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3 分 )
(
理直气状
(
壮
)
潜龙滕渊(
腾
)
) (
完壁归赵
(
壁
)
顷盆大雨
(
倾
)
)富丽堂煌( 皇 ) 勤劳节检( 俭 )
四、选字组词。( 5 分 )
(
口
(
哨
)
) (
(
悄 )
然
) (
(
硝
)
烟
) (
元( 宵 )
)( 销 ) 毁
(
日(
暮
)
) (
闭(
幕
)
) (
坟
(
墓
)
) (
(
慕
)
名
)( 募 ) 捐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 分 )
1. ( 如果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就 )会掉进水里。
2.园中( 不仅 )有民族建筑,( 还 )有西洋景观。
3. ( 即 使 )进了活道,他们( 也 )过不了关口。
4.( 因 为)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所以 )他得到了龙王的谢礼——一颗神奇的宝石。
第5页,共8页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 1 0 分 )
提 高
1 .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老 班 长 说 , 他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没 把 我 们 照 顾 好 。
3.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改为感叹句)
圆 明 园 的 毁 灭 真 是 世 界 文 化 史 上 不 可 估 量 的 损 失 啊 !
4.晚上得空,织女就给孩子们讲天上的故事。(缩写句子)
织 女 讲 故 事 。
5.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她生气的时候,两片薄薄的红嘴唇微微向上翘,活像个熟透的小樱桃。两片薄嘴 唇,特别富于表情,似乎随时准备张开,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她 生 气 时 嘴 唇 向 上 翘 , 特 别 富 于 表 情 。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 √ ”,错的画“×”。(5分)
1.《白鹭》 一文描写了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 √ )
2. 《桂花雨》中的母亲因为思念家乡,所以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 √ )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珍珠鸟》都是说明文。 ( × )
4.《示儿》是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 (× )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 √ )
八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 1 0 分 )
1.《落花生》 一文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的内容,揭示了花生默 默奉献的品质,说明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99 的道理。
2.《蝉》 一诗中蕴含“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这一 真理的诗句是“居 高 声 自 远 , 非 是 藉 秋 风 ”。
3.爱国是诗人笔下亘古不变的主题,“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林升对 苟且偷生的南朝统治者的质问;“ 奇 花 初 胎 ,橘橘皇皇。 干 将 发 硎 ,有作其 芒”是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希冀;“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是陆 游临终前的嘱托。
4.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我们应当做时间的主人,抓住当下,努 力奋斗,就像陶渊明在《杂诗》中所说:“ 盛 年 不 重 来 ,一日难再晨。 及 时 当 勉 励 ,岁 月不待人。”
第6页,共8页
阅 读 与 感 悟
九、阅读理解。( 2 1 分 )
( 一 )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二: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 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 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学生回国,这批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 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 交官。他们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材料三: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 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资料袋:《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 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同时,国内一 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 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作品。
1.结合材料一和资料袋,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4分)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
国 少 年 ” 。
2.阅读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 从留美学生事件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有想要进步的愿望。
B. 留美学生中的许多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 留美学生早早离开中国,就算回来他们也不习惯中国的生活。
D.留美学生的回归,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和资料袋,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D )。(2 分 )
A. 其实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反抗的斗志。
C. 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D. 虽然政府软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第7页,共8页
(二)
聪明美丽的小女孩丽蓓卡,跟外婆住在布里镇。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军人,所以 没有时间照顾她。在外婆温暖的怀抱里,丽蓓卡度过了(无忧无虑 无所事事)的童年。
但丽蓓卡的幸福时光随着童年的结束而结束了。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丽蓓卡的父母和其他英国军人一样,走上战场。在她14岁那年,丽蓓卡得到 了父母在战场上双双牺牲的不幸消息。不久,年迈的外婆也因心脏病复发而离开了人 世,丽蓓卡成了孤儿。
亲人的去世给丽蓓卡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给她的生存造成了困难。何 况战争的阴云仍在扩展,小镇也开始兵荒马乱,缺衣少食。就在她深感绝望的时候,淳朴 敦厚的小镇人没有抛弃她,他们决定,全镇所有人家,每天轮流给丽蓓卡提供一磅面包, 并凑钱供她上学。 丽蓓卡在全镇人的热心帮助和悉心照料下,度过了一生中最难熬的岁 月。二战结束后,丽蓓卡在众人的帮助下,考上了一所英国皇家大学。
毕业后,丽蓓卡(顺其自然 出人意料)地放弃在伦敦工作的机会,她说她终生都不 会忘记故乡布里镇,不会忘记那些善良的人们给她的那“一磅亲情”。她回到了小镇,在 镇上开了一家面包店,名字就叫“一磅亲情”,用以纪念小镇人对她(无微不至 谨小慎 微)的照料,同时,更重要的,她还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
“一磅亲情”面包店,成了布里镇除秀丽山水之外, 一个非常响亮和温馨的品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一 磅 亲 情 。(2分)
2.结合句子,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上“ √”。(3分)
3.丽蓓卡成为孤儿后,小镇上的人是怎样做的 在文中找出来,画上“ ”。(2分)
4.读完短文后,你认为小镇上的人具有哪些可亲可敬的品质 (2分)
① 淳 朴 善 良 ; ② 富 有 爱 心 。
5.丽蓓卡为什么放弃了在伦敦工作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丽蓓卡放弃在伦敦工作的机会,回到小镇,是为了回报小镇人的恩情。由此可以看
出 她 是 一 个 知 恩 图 报 的 人 。
习 作 表 达
十、习作。(30分)
题目:抹不去的记忆
提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
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你享受爱的同时,别忘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