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讲义-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讲义-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3 15: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与南宋对峙 讲义
各位同学大家好,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说过岳飞抗金的事迹。那岳飞的人生历程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岳飞的故事,请大家把书打开,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十课金与南宋对峙。
岳飞,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汤阴。他身在雇农之家,家境十分清贫。他出生这一年,正是赵佶,也就是宋徽宗登上北宋皇位的第三年。宋徽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这幅听琴图是宫廷画家描绘徽宗在宫中行乐的作品。图中心的一人身着道袍,凝神抚琴,正是徽宗本人。徽宗的琴艺看来不错。座墩上两位身着官服的大臣,听得十分投入。图名听琴图三字则是宋徽宗亲笔所写,这种字体是他独创的瘦金体。其实宋徽宗的书法造诣很高,是独具风格的书法家。更有意思的是啊,这幅作品曾长期被误认为是由徽宗本人所画,这也透露了徽宗的绘画水平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才会造成这样的误会。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徽宗可能有哪些兴趣和追求呢?
画中宋徽宗身着道袍,对道教十分充分崇奉。这幅作品也透露了他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广泛兴趣和高超技艺。历史上他作为画家、诗人和书法家都是成绩斐然的。后人曾经评价他诸事皆能,多才多艺,但唯独在为君,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这项主要职责上并不合格。
其实岳飞出生的那一年,虽然徽宗才继位三年,但崇宁已经是他使用的第二个年号了。宁指熙宁,是徽宗的父亲宋神宗的年号,也是在熙宁年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崇宁不仅是表达对父亲的追思,也带有尊崇新法的政治意味。当时北宋朝廷中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十分激烈,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无力平息两派的矛盾,选择支持改革派,成为了朝廷派系斗争中推波助澜之人。党派之争下,朝廷日益分裂腐朽,并不清明的政治环境也使得北宋社会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徽宗统治的第八个年头,岳飞家乡所在的河北西路以及河东路就出现过一支起义队伍,使得这些地区大为骚动不安。据记载,北宋政府把两路守城更换了好几次,经过了许多时日才把起义军扑灭。看来在宋徽宗统治时期,北宋社会内部政治腐朽、军事无能、阶级矛盾尖锐等问题正日益暴露。那此时辽的统治又如何呢?
当时辽的统治者天祚帝恰巧与宋徽宗是同一年继位的。在他继位之前的11世纪末期,辽的境内已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反辽叛乱。辽朝镇压叛乱前后花费了九年时间,对自身力量造成很大损失。但天祚帝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他沉湎于游猎,信用小人,不理朝政,引发人情怨怒,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辽统治区内的金人趁机开始了武装反抗。这里的金人指的是女真人,他们长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冬天十分寒冷,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女真人健壮的体魄和好斗的性格。辽宋时期,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迫切的想要摆脱辽的统治。当时女真还处于部落阶段,完颜部是其中较大的一个部落联盟。11世纪末,富有胆识的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女真人的力量不断增强。阿骨打在细致的侦查后,决定先发制人,起兵反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据史书记载,关于国号大金的内涵,金太祖是这样解释的,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固的意思。但宾铁虽然坚固,终会变形或坏掉,而金不变不坏。另外金的颜色与完颜部崇尚的白色一致,所以取国号为大金。从这一说法可以看出,金的国号是比照着辽来取的,继辽之统取而代之的意图十分显著。另外阿骨打也不忘女真传统,团结女真的力量。其次在金的前面加一个大字也是有渊源的。当时辽有国号大辽,西夏有国号大夏,宋的国号为大宋。比照这些政权的做法,自称大金,也透露了完颜阿骨打追求与各政权对等的野心。为尽快改变女真部落面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金王朝,完颜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天祚帝在听到阿骨打称帝的消息后,曾率领号称70万的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被金打的大败溃逃,此后双方形势急转直下,金军攻势愈加凌厉,辽朝统治摇摇欲坠。
就在这个时候,北宋朝廷认为收取燕云故地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与金达成联盟,相约一南一北夹攻辽朝。1122年,依照约定,宋发动了攻辽战役,向燕京进发。为此朝廷在河北招募了一批敢死士,参与攻打燕京的行动。时年20岁的岳飞就在队伍之中,此时他已经是一个擅长射箭使枪的青年了。只是宋两次企图攻下燕京,均遭败绩,被辽军打得十分狼狈。金军却是摧枯拉朽,接连攻下辽东京、上京、中京、西京,最后燕京也是由金占领的。从宋军两次攻打燕京的过程中,金已经看穿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于是在1125年灭辽之后,金很快就将矛头转向了既繁荣富庶又腐败无能的宋朝。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将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他们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在危局中多次举措失当,没能抵御住金人的攻势。1126年末,金军围攻东京,兵临城下。1127年2月,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余人,以及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等北归金朝,北宋就此灭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但临安作为都城是在1138年才安定下来的。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使得南宋政权在建立后的最初十余年间,对定都问题犹疑不定。
宋高宗在金军的穷追猛打之下,更是仓皇南逃,甚至一度被迫乘船飘摇海上,逃到绍兴、温州等地,可谓狼狈至极。面对金军南犯,岳飞义愤填膺,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中,在战场的磨砺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1130年,岳飞从金人手中收复建康,受到宋高宗的嘉奖。当时啊像岳飞一样的爱国军民不屈不挠,奋起抵抗,在危机的情势中抵御住了金军的大举南下惯于策马驰骋的精兵也不适应江南河湖纵横的地形,攻势渐缓,未能达到灭亡南宋的预期目的。
1134年,岳飞32岁时上书朝廷,以恢复中原此为基本为由,请求收复襄阳,此后岳飞连战皆捷,不到三个月便收复了襄阳六郡。这是南宋首次收复大片失地,震动了朝廷。宋高宗接到捷报,也是夸赞连连。这一仗也充分显示出岳飞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岳家军逐渐成为抗金的中流砥柱。此后几年,岳飞在北伐中可谓愈战愈勇,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郾城之战更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
我们也不难发现,从南宋建立之初,军民奋起抵抗金军南下,到十几年后南宋举兵北伐,收复失地,宋金之间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宋军从被动抵御到主动北伐,愈战愈勇。金的优势则正在削弱,双方在战场上的强弱对比日益呈现均衡的状态。那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宋高宗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宋高宗对北伐的态度如何。
他在岳飞出兵收复襄阳之前,曾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下止,只允许岳飞以克服襄阳六郡为限,绝不允许超过这一范围,更不允许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边境。如此谨小慎微,显然对北伐顾虑重重,心存畏惧。那宋高宗对与金议和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138年,金对南宋诱降,高宗在11月19日下了一道诏令,明确的表达了自己欲屈己就和的打算。言外之意是希望臣子们能够群起附和。而从条奏限一日进入的期限看,他求和的心情是如何的迫切。
在1140年岳飞取得郾城大捷之时,宋军诸路战线捷报不断。但是这批武将力量的增长却不见得是高宗乐见的。南宋初年,面对金人的攻势,为了维系朝廷生存,宋高宗不得不提高武将的权力和地位。但宋朝建立以来,崇文抑武的方针始终都是恪守不渝的祖宗家法。随着局势的缓和,宋高宗便迫不及待地削弱前方大将的兵权,下令岳飞等班师回朝。141年,宋高宗和秦桧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在岳飞被杀害前不久,宋金双方已达成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是啊,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进贡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1124年金攻辽之时,西夏已经向金称臣。此后相较于南宋的关系,西夏与金的政治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绍兴和议之后,宋金政权相对稳定,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双方虽互有攻战,但基本处于制衡的状态,保持了对峙的局面。这一时期双方的经济往来也并未中断。
比如从这首诗作中看,战火刚刚结束的淮安依旧荒凉。但是开展宋金边境贸易的榷场已经展开了,成为了边民的重要生计。这里军队商人穿梭于城内,南来北往从事商业活动。当时南宋已经在边境设立了榷场,一度十分兴盛,交易数量颇多,满足了双方对彼此商品的需求,使双方得以互通有无。
到金朝的第五位皇帝金世宗统治时期,宋金关系稳定,已是太平岁久。1185年,他东巡女真故地,感怀祖先创业之艰难。女真原先是偏居东北一隅,但此时金世宗已将京师燕京视为天下根本了。这一说法不仅是对金朝统治现状的陈述,可能也透露了金朝皇帝在心理上的认同。也是在这一年,金世宗在当年完颜阿骨打誓师反辽之地立碑纪念。这就是大金得胜陀颂碑的由来。
该碑上方和两侧是有对称的盘龙图样。碑额正面以篆书书写碑铭,碑座为传说中善于负重的赑屃(bi xi),是唐宋以来传统的碑座样式。碑的正面以汉字楷书刻碑,背面则用女真文字。碑文的正文部分大量引用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汉唐皇帝的故事,颂赞帝业长久。可以说这座碑,感怀祖宗事迹,也浸透着大量中原传统文化的因素。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不是偶然,早在金太祖完颜阿骨达统治时期,就已经关注对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模仿,以及对中原文化的学习。此后几代金朝统治者受中原文化影响日深,金世宗就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他崇尚儒学,潜心于历代王朝的统治经验与儒家的仁政王道,被比作小尧舜,符合传统中原文化对贤明君主的评价标准。基于这些现象,请同学们思考,金与南宋的关系仅仅是对峙吗?当时金与南宋之间不仅仅是对峙的关系啊。我们看到,这一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依存,文化上相互融合,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未曾中断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岳飞的英雄事迹,也大致梳理了金朝建立、金灭辽及北宋和南宋建立的大致过程。南宋建立后,经南下受挫,无法实现彻底消灭南宋的目的。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无意北伐,双方终于达成和议,形成了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在政权对峙的格局下,双方政权相对稳定,出现了较长时期相对安定和平的局面。金与南宋之间在经济上互通有无,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未曾中断。
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金与南宋的对峙。类似金与南宋的这种民族关系,在古代中国的其他历史时期也多次出现。请你结合所学再举一例说明。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