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15 11: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  )
A.遗传现象
B.适应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马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B.人的有耳垂与卷舌
C.番茄的黄果与红果
D.豌豆的圆粒与绿粒
3.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数是一定的②染色体数是不定的⑧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
④每条染色体有多个DNA分子⑤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⑥DNA上有一个基因.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B.
C.
D.
5.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下,再经选择培育成个大、色泽鲜艳的太空椒.其原理是太空环境(  )
A.直接改变了甜椒的性状
B.改变了甜椒种子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甜椒的劣质性状
D.改变了甜椒种子的遗传物质
6.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那么你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  )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性染色体上
7.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
A.生物同时具有遗传和变异
B.生物界具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用进废退
D.过多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会适应而不受其影
8.生物进化的历程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由水生到陆生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个体到群体
D.由简单到复杂
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原始单细胞生物
B.原始藻类
C.原始多细胞动物
D.细菌
10.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我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我国水域辽阔
1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是(  )
A.色盲和坏血病
B.高血压和心脏病
C.肺结核和侏儒症
D.血友病和脚癣
12.下列哪项叙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
A.新生婴儿能从母乳中得到一部分抗体
B.胃液中的盐酸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C.种过牛痘的儿童能抵抗天花
D.患过麻疹病的人,对麻疹病毒有抵抗力
1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14.禁止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  )
①烟内含激素,吸入后影响正常发育②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
③烟内含致癌物质,吸入后会致癌④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健康就是不生病
B.告别不良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拥有健康
C.健康新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状态
D.我们应从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二、综合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空1分,共15分)
16.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请回答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弄清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______.
17.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组别
婚配方式
被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
单眼皮
双眼皮
1
父母均为单眼皮
51
60
0
2
父母均为双眼皮
84
26
74
3
父母一方为单一方为双
164
56
128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单眼皮为______性性状.
(2)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若第3组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请写出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父______母______.
(3)已知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父亲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条.
(4)第2组家庭中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18.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类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可使人体产生对应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1)乙肝病毒属于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______.
(3)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接种乙肝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______免疫.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要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下列做法中哪些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______.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②每天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③面对挫折、烦恼就封闭自己
④多喝饮料不喝水⑤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⑥学习犯困时可吸烟来提神醒脑.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  )
A.遗传现象
B.适应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此题可以从遗传、变异的概念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物学上把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变异是指亲子与子代或子代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故选A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马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B.人的有耳垂与卷舌
C.番茄的黄果与红果
D.豌豆的圆粒与绿粒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解:A、马的白毛与狗的黑毛,马和狗是两种动物,不是同种动物,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有耳垂与卷舌,是人耳垂的性状和卷舌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番茄的黄果与红果,是番茄果实的不同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与绿粒,是豌豆圆粒形状和豌豆的颜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数是一定的②染色体数是不定的⑧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
④每条染色体有多个DNA分子⑤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⑥DNA上有一个基因.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1)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DNA分子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解答】解:①②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一定的,①正确,②错误.
③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③正确,④错误.
⑤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⑤正确,⑥错误.
故选:A
 
4.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
选项B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
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因此ABD都属于体细胞.
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A不成对,因此属于生殖细胞.
故选:C.
 
5.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下,再经选择培育成个大、色泽鲜艳的太空椒.其原理是太空环境(  )
A.直接改变了甜椒的性状
B.改变了甜椒种子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甜椒的劣质性状
D.改变了甜椒种子的遗传物质
【考点】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在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因此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适于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6.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那么你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  )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性染色体上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Y染色体上
故选:C.
 
7.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
A.生物同时具有遗传和变异
B.生物界具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用进废退
D.过多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会适应而不受其影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B.
 
8.生物进化的历程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由水生到陆生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个体到群体
D.由简单到复杂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生物进化的历程不包括由个体到群体.
故选:C
 
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原始单细胞生物
B.原始藻类
C.原始多细胞动物
D.细菌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结合生物的进化树来解答.
【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生活在原始海洋里的没有细胞结构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岁月,原始生命进化为有简单细胞结构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现存的细菌、蓝藻近似.有些简单细胞结构的生物进化为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后来,这些单细胞生物的营养方式发生复杂变化,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素的原始绿藻,另一部分则进化为古代原生动物.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始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故选:A.
 
10.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我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我国水域辽阔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1)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
【解答】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故选:C.
 
1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是(  )
A.色盲和坏血病
B.高血压和心脏病
C.肺结核和侏儒症
D.血友病和脚癣
【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通过调查可知,现今社会中,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答】A、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都不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A错误;
B、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都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B正确;
C、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都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C错误;
D、血友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脚廯是由真菌引起的,都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哪项叙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
A.新生婴儿能从母乳中得到一部分抗体
B.胃液中的盐酸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C.种过牛痘的儿童能抵抗天花
D.患过麻疹病的人,对麻疹病毒有抵抗力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时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病.胃液中的盐酸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对多种病原体有杀菌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抗体、种过牛痘的儿童能抵抗天花、患过麻疹病的人,对麻疹病毒有抵抗力是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1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一种抗体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
故选C.
 
14.禁止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  )
①烟内含激素,吸入后影响正常发育②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
③烟内含致癌物质,吸入后会致癌④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吸烟的危害.解答时可以从香烟中所含物质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
故选B.
 
15.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健康就是不生病
B.告别不良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拥有健康
C.健康新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状态
D.我们应从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考点】健康的概念.
【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解答】解: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
B、告别不良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拥有健康,B正确.
C、健康新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社会适应方面的状态等,C正确.
D、我们应从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D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空1分,共15分)
16.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请回答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哺乳类 、 被子植物 、 两栖类 .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 保护色 ,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3)弄清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化石 .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可结合进化树来作答.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
故答案为:
(1)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2)保护色;自然选择
(3)化石.
 
17.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组别
婚配方式
被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
单眼皮
双眼皮
1
父母均为单眼皮
51
60
0
2
父母均为双眼皮
84
26
74
3
父母一方为单一方为双
164
56
128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单眼皮为 隐 性性状.
(2)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若第3组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请写出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父 Dd 母 dd .
(3)已知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父亲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23 条.
(4)第2组家庭中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75%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1)表格中第2组婚配方式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子女出现了单眼皮,表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表中组数据可以推测单眼皮为隐性性状.(2)“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第3组中,双眼皮父亲遗传给单眼皮(dd)孩子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父亲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父Dd
母dd.
(3)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即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4)第2组数据中,父母遗传给单眼皮孩子(dd)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第2组家庭中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75%
故答案为:
(1)隐
(2)Dd
dd
(3)23
(4)75%
 
18.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类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可使人体产生对应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1)乙肝病毒属于 病原体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3)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接种乙肝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 特异性 免疫.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要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下列做法中哪些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②⑤ .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②每天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③面对挫折、烦恼就封闭自己
④多喝饮料不喝水⑤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⑥学习犯困时可吸烟来提神醒脑.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据此解答.
【解答】解:(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乙肝病人或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是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4)①②⑤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作息,均是属于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故符合题意.
③④⑥均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做法,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病原体;(2)保护易感人群;(3)特异性;(4)①②⑤.
 
2016年9月1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