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16: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等生字,理解“毕竟”、“四时”、“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二三”节奏,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色(莲叶的“无穷碧”、荷花的“别样红”)。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如“接天”、“映日”)和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
3. 感受六月西湖荷塘的壮美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初步体会诗人借描绘美景来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古诗含蓄表达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描绘的壮丽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西湖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看到这些图,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1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生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师: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这三首诗都在?
生:写荷花。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夏日荷花图吧。。
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感叹声,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吧!
任务一:读好诗题,解好题意。
1、师:这首古诗的题目有点长,谁为大家读一读,(读得十分流利)看,慈、寺、送、子都是是平声音,可很难读,谁再读读题目。(声音洪亮,很有自信)
2、师:读了诗题,你读懂了些什么?
生1:预设(你认识了一个人)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好友,林子方被皇帝派到外地去做官。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2:净慈寺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净慈寺,位于西湖的南屏山上。就是在这里杨万里送别了他的好友。
生3:我知道了时间在早上。
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你能通过偏旁来了解字意,是个会学习的人。
晓春晓,
学以致用,老师欣赏你。书上做笔记
现在你能解释题目的意思了吗?
是呀,长长的诗题只要抓住关键的字词就能读懂它的意思了。
理解了意思,谁再来读读诗题?
(你读得和老师的节奏一样)(划节奏读)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节奏很好,有进步)
任务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好友即将离去,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舍不得、留下来
师:大家都会诉说自己的不舍,面对别离,杨万里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读这首古诗,争取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谁为大家读读这首古诗?
(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尤其是这个后鼻音的竟和映读得很到位)你能读得更好吗?(看出来了,你读的很有自信)同学们,咱们读诗呀,和读其他课文不一样,诗有它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呢?听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来画画节奏。
3、谁来挑战一下我?
(如果再慢点的话,会更有韵味)(你读得入情入境,很有节奏。)
4、古时候的诗和我们现在的诗不一样,它没有标点,这样的诗,你还会读吗?那如果把诗画在扇面上你又会读吗?(一起读)看样子读诗已经难不倒大家了。
任务三:读诗想象,画中美景
(一)感受莲叶、荷花的特点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让你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呢?
(1)生:莲叶
师:为什么?
生:从接天莲叶无穷碧中我知道了有莲叶。
①碧
2、师: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莲叶?
生1:我从碧字知道了这是碧绿的荷叶。
师:你还见过碧绿的什么?(连着抽几个人)喜欢吗?用你的朗读声告诉老师。
师:你读出了荷叶的青翠欲滴
师:我仿佛眼前就出现了这一片碧绿碧绿的荷叶
3、那么诗人是怎么来形容这碧绿碧绿的荷叶?(无穷碧)用了一个无穷,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无穷无尽的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是啊,铺满了整个湖面,目之所见都是绿。)
②接天
4、师:你还会画出怎样的荷叶呢?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接天
师:为什么从接天就可以看出荷叶很多?
生:荷叶都看不到尽头,一直延伸到了天边。(贴板贴)
师:现在请起立,往前看,这里是满满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再往前、再往前,一直看到天的尽头,告诉我,你看到的还是?这就是(齐读这一句)
5、师:同学们,这六月的西湖。除了这满目的绿,还可以画什么?
生:画出了粉红的荷花。
师:你抓住了一个颜色红。那么诗人是怎样形容的?(写别样红。)
师:你能给别样换一个词语吗?
生:特别 不一样 格外
师: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荷花特别的红?
生:映日。
6、师:瞧,这就是晨光映照的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耀眼。那么除了太阳的映照,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没想好,别着急,一起来看看这别样红的荷花,(对比,看一看第一幅图多了些什么。)生:多了荷叶,现在你知道荷花为什么这么红了吗?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绿叶的衬托,荷花也就更红了。
师:谁愿意当一当被我衬托的荷花。我读莲叶,你读荷花。(个别读,男女合作,同桌合作读。)
7、师:老师从你们朗读的表情里都看出你们特别的陶醉。很喜欢这片美景,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你就站在这片西湖边。一阵微风吹来,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会看到些什么?(音乐)请同学们睁开眼,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你来说。你再来说。大家的想象。越来越丰富了,西湖的美景被我们尽收眼底了,当我们再次来到西湖边,也会不禁吟诵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
任务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师:就在这清晨的阳光中。诗人杨万里一推开净慈寺的大门,于是看到这幅美丽的画卷。于是他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读了这句诗,你知道这样的美景是西湖什么季节的吗?(夏季)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六月)。
2、师:你们还能找到与时间相关的其他词语吗?四时。是呀四时在这儿指的是除了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师:同学们诗人杨万里对六月的西湖是格外偏爱。从哪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毕竟。你怎么理解这个词?是到底的意思,在这儿,有名不虚传的意味在里边。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景和其他季节都不一样。现在的你们一定和诗人有一样的赞叹吧,谁能加一个感叹词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带着感叹词来加上动作来试一试。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老师发现同学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诗人杨万里写了几百首关于荷花的诗,哪怕是一片小小的荷花,也能驻足停留半天,足以见得他对这荷塘美景的情有独钟。于是他不禁再次吟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同学的朗读把老师也带到了这美丽的西湖,老师有个疑问,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是诗中都在写景,这是为什么?(因为荷花如此美丽,林子方离开西湖之后就再也欣赏不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了。)是啊,诗人写这首诗已经60岁了,他的好朋友林子方57岁,林子方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很快就升职了,即将被外派到福州做官,但是杨万里认为只有留在皇城,在皇帝身边工作才能够有所作为。所以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好像在说西湖六月风光特别美,其实是在说——毕竟此刻皇宫中,机会不与他乡同。
5、现在我们就穿越到千年的西子湖畔,重现这场离别,想想他们在离别之际或说些什么呢?
是啊,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西湖美景,并且写了很多诗句,苏轼这样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来了,西湖的荷叶好像穿上了绿色的裙子,欧阳修又这样写到——而我们诗人杨万里,对喜欢更为喜爱,留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唯爱的却是六月的荷塘美景,不仅再次赞叹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美景抒发内心所想,我舍不得你,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份不舍,一份留恋,再有感情的读古诗,(引读男女生 师生合作 回环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原来这风光里藏着诗人对西湖的赞叹以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古诗学到这,相信你也被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吸引了,课下请同学们想象画面,为古诗配一幅漂亮的扇面画吧。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以景抒情
荷花 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