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适应性测试(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非洲旅游大会于5月14 日——16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29°52'S, 31°02'E) 召开。同年5月,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海南自贸港向全球媒体发出“你好中国·阳光海南”的邀请,某记者在德班会议结束后辗转 18 个小时到达上海(31°14'N,121°29'E), 而后再转机到达海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记者日出时分从德班出发,飞抵上海时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
A.旭日东升 B.日上三竿 C.夕阳西下 D.繁星点点
2.2024非洲旅游大会会议期间( )
A.上海日出东南 B.上海的昼长与德班的夜长大致相当
C.德班日落西南 D.德班的昼长与上海的昼长大致相当
3.非洲某大型种植园主观看了该记者发布的“海南自贸港”系列视频,出于产业发展目的,重点关注的可能是( )
A.航天发射 B.雨林探秘 C.“蛟龙”入海 D.南繁育种
按照出生地、5年前常住地、上一个常住地(上一个户口登记地)与现住地的关系,可以将迁移人口分为以下几类:上一个常住地、5年前常住地、出生地均在区外,现住地在区内,为短期迁入人口;上一个常住地、出生地在区外,5年前常住地在区内,为长期迁入人口;上一个常住地在区外,5年前常住地、出生地在区内,为短期循环人口;上一个常住地、5年前常住地在区外,出生地在区内,为长期循环人口。上一个常住地在区内,且没有迁移经历的人口,为非迁移人口。下图示意非迁移人口和不同类型迁移人口的时空轨迹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箭头表示的迁移人口类型是( )
A.短期迁入人口 B.长期迁入人口
C.短期循环人口 D.长期循环人口
5.小城市积极吸纳④箭头所示迁移人口,有利于( )
A.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B.解决居民失业问题
C.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D.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6.近年来某城市⑤箭头所示迁移人口比例显著上升,该城市发展所处阶段及特征是( )
A.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单一 B.城镇化中期,功能逐步完善
C.后工业化阶段,以服务业为主 D.城市收缩期,功能空间重构
旅游业驱动的城镇化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建设的特殊路径之一,且青藏高原人口城镇化和旅游城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如图为青藏高原人口城镇化与旅游城镇化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和乙分别代表( )
A.居住和工作 旅游设施 B.居住和工作 旅游人数
C.城镇占地规模 旅游设施 D.城镇占地规模 旅游人数
8.旅游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促进农家乐旅游活动发展 B.促进农民到城镇寻求工作
C.为城镇旅游提供广阔市场 D.减少乡村旅游景点的数量
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称为游荡型河道。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冲淤发生明显变化,河段游荡特性发生改变。图1为“黄河下游某游荡型河道示意图”。图2为“1986-2020年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形成的原因有( )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河流流速较快 ③河流含沙量较大 ④河岸岩性坚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对游荡型河道的影响是( )
A.来水量增加,总体游荡程度增加 B.以侧蚀为主,河道不断冲刷变深
C.来沙量减少,总体游荡程度降低 D.以下蚀为主,河道不断冲刷拓宽
11.加固游荡型河道最合适的施工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射线状”云(如图1所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云,云系低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云系中层以上升运动为主,云顶受稳定逆温层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发展。“射线状”云主要形成于低纬度地区的海洋上空,多形成于6~8月份,可持续长达72小时。图2示意2017~2021年形成于太平洋上空“射线状”云的空间位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射线状”云形成时(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短波辐射增强 C.大气环流形势多变 D.昼夜温差变大
13.太平洋上空5°S-10°N范围内几乎无“射线状”云分布,可能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海陆风昼夜交替
C.风力强劲 D.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
萨拉乌苏河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南缘,是黄河中游支流无定河的上游部分。某研究团队在河流北岸发现一处含有丰富环境演变信息的地层剖面,其中泥炭层是在沼泽环境下形成的。下图为无定河部分河段位置及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萨拉乌苏河流域很多地名以“沟湾”命名,“沟湾”指深而弯曲的河谷,推测其形成过程可能是( )
①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②河流下蚀促使河床加深
③外力堆积形成松散物质 ④河流侧蚀致使河道弯曲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15.推测地层甲形成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为( )
A.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 B.盛行西风减弱
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增强 D.西南季风减弱
16.图示剖面中,与河流相沉积物相比,泥炭层( )
A.沉积颗粒更粗 B.有机物质更少
C.沉积速率更慢 D.形成时间更早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计算机等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计算机等设备的运行需要洁净的空气、尘埃较少的天气条件,同时需要冷却水对设备进行降温,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极大。美国俄勒冈州达尔斯市位于哥伦比亚河峡谷出口,是因兴建水电站而发展起来的小镇,植被覆盖率高。2005年初,美国G公司187万美元购买12万平方米土地,兴建全球数据处理能力最强的超大型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建成,极大的推动了达尔斯市的经济发展,下图示意达尔斯市位置。
(1)分析G公司数据中心落户达尔斯市的有利自然条件。
(2)阐述G公司数据中心建设对达尔斯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为适应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推测全球数据中心布局的发展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图1为“大西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图2为“该海域沿23°S纬线局部断面溶解氧浓度的垂直变化示意图”。(溶解氧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氧气)
(1)分别说明A、B两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2)简述C河流的水系特征。
(3)说出该海域沿23°S纬线局部断面溶解氧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近年来,中国在此建设了全长约500公里的“零碳公路”(沙漠公路绿化工程),通过光伏发电、滴灌技术种植防护林带,实现公路运营的“零碳排放”。该工程有效抵御了风沙侵袭,保障了边疆地区交通畅通,并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范例。下图左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示意图,图右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景观图。
(1)说明“零碳公路”采用“防护林带+滴灌技术”治理风沙的原理。
(2)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发展光伏发电的自然优势。
(3)从国家安全角度,简述该“零碳公路”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A 6.C
7.A 8.B
9.B 10.C 11.D
12.A 13.D
14.D 15.C 16.C
17.(1)土地面积广阔;位于哥伦比亚河峡谷出口,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满足能源消耗需求;接近河流,设备冷却用水充足;位于河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尘埃较少。
(2)增加就业;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到来刺激当地产业发展;利于达尔斯市从水电、旅游和航运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3)向绿色环保能源产地集中,例如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向高纬度(气候寒冷)、海洋、河流等地区集中,减少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设备排热对城市的影响,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18.(1)A海区:刚果河入海携带丰富的陆源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丰富。B海区: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驱动上升流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
(2)C河流发源于四周高原,河流长,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呈向心状水系,干流向西流,注入海洋(大西洋)。
(3)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高,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低(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减小)。原因:表层海水光照充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表层海水与大气交换多,使溶解氧浓度高;底层光照弱、与大气隔绝且有机物分解消耗氧气,导致溶解氧浓度低。
19.(1)原理: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固定沙丘;滴灌技术精准供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植被成活率,巩固固沙效果。
(2)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沙漠土地广阔,光伏板铺设空间大;地势平坦,利于大规模建设。
(3)意义:生态安全:减轻风沙危害,改善沿线生态环境;能源安全:利用新能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国土(国防)安全:保障公路畅通,维护边疆地区稳定;气候安全:减少碳排放,响应国家“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