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地理试卷 (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地理试卷 (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3 17: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发现,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陨石坑更多,可能是月球背面( )
A.受太阳辐射强 B.岩浆活动剧烈 C.无地球屏障保护 D.风力侵蚀弱
2.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导影响因素是( )
A.与太阳的距离 B.稳定的宇宙环境 C.充足的太阳光照 D.自身的质量和体积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B.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C.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D.升空分离后的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器
2024年6月4日(农历廿八),中国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拍摄的月球背面与地球合影。图1为探测器拍摄合影时所在轨道位置示意图,图2为月球与地球合影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4.发布当天6时,在我国观测到的月相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5.嫦娥六号拍摄月球与地球合影时,可能为农历( )
A.初三 B.初八 C.十五 D.廿二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7.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中符合1975—2000年期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变化特点的是( )
A.随纬度增高而递增 B.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C.纬度较低地区递增明显 D.纬度较高地区递减明显
9.1975—2000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的变化会导致( )
A.平流层气温有所降低 B.北极熊遭受威胁减小
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 D.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面观测站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丙曲线表示( )
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1.图示第2天,甲乙差值最小的原因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B.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少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D.大气逆辐射作用达到最小
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 )
A.10时 B.12时 C.15时 D.18时
1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C.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 D.增强保温,谷底气温回升快
我国北方小麦种植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利用天然风把收获的小麦中的灰尘或较轻的杂质给吹拂出去,俗称“扬场”。图为黄土高原某地6月份气压场图,甲、乙为两个扬场点,阴影部分为扬场过程中灰尘和杂质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 )
A.等压距为c-b
B.甲地气压值一定大于乙地
C.等压线c和b值相等
D.等压线a数值小于c数值
15.图中甲、乙两个扬场点( )
A.乙地水平气压梯度较大 B.乙地目前风向为东南风
C.甲地目前风向为西北风 D.甲地扬场效果优于乙地
16.甲、乙两个扬场点水平大气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说明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内陆,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东西长约2800km,南北宽300~1500km,总面积约250万km2。巨大高耸的青藏高原深刻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和大气环流。图1示意30°N附近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局部地形剖面和海拔5000m处的冬夏气温,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对比海拔5000m处的高原上空和同海拔自由大气冬夏气温差值特点。
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冬季青藏高原上空气温较低的原因。
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青藏高原高原面夏季气压值高于冬季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指出夏季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
指出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分析全天风向相对稳定的原因。
(3)说明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月球背面陨石坑分布差异的成因。太阳辐射强弱与陨石坑数量无直接关系,且正背面太阳辐射差异小,故A错误;岩浆活动剧烈会形成火山地貌而非陨石坑,故B错误;月球背面因无地球阻挡,更易受外来天体撞击,故C符合题意;月球无大气层,风力侵蚀作用极弱,正背面无差异,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相近,非主导因素,故A错误;地球和月球所处宇宙环境相同,故B错误;月球有太阳光照,但缺乏液态水和大气,故C非主导因素;:月球质量体积小,无法形成适宜生命的大气层,是主导因素,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的定义。未发射的火箭属于地球附属物,非天体,故A错误;②B:降落后的探测器依附于月球,非独立天体,故B错误;环月飞行的探测器处于宇宙空间并独立运行,属于人造天体,故C符合题意;分离后的推进器若未进入轨道或已坠毁,则不属于天体,故D错误;故本题选C。
4.答案: C
解析: 发布当天为农历廿八,月相为残月,月相亮面朝东,日出前可见;北半球朝南进行观测,6时月相位于大致东方地平线之上,C正确,AD错误;残月时月球和太阳的位置比较靠近,该日6时太阳大致位于东南方向,朝北观测看不到月亮,B错误。故选C。
5.答案: A
解析: 从嫦娥六号拍摄的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看,拍摄照片月球背面范围差不多是四分之三左右;图2中照片的左侧是圆的亮面,右侧的暗面不到圆面的四分之一,所以地球可以看到小于圆面四之一范围的亮面,接近蛾眉月,因此拍摄照片时可能为农历初三,A正确;初八为上弦月,十五为满月,廿二为下弦月,BCD错误。故选A。
6.答案: B
解析: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出现传统农作物歉收,D错误。故选B。
7.答案: D
解析: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水较少,全球总体上温暖干旱明显,不存在冷暖干湿交替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臭氧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0°S~60°S之间,且随年份略有北移(从60°S向50°S方向),A、B项错误;纬度较低地区变化较小,C项错误;在60°S以南的高纬地区变化幅度较大,递减明显,D项正确。故选D项。
9.答案: A
解析: 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并使该层大气升温,臭氧减少会因对太阳紫外线吸收减弱致使平流层气温降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A项正确,D项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会增加对地球生物的伤害,B项错误;对流层云雨现象与臭氧总量减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A项。
10.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丁的变化起伏大,白天辐射量大,夜晚辐射量为0,故丁为太阳辐射。丙变化趋势几乎与丁相同,也是白天多,夜间基本为零,应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而大气逆辐射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综上分析,图中丙曲线表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 据上题分析得知,丁为太阳辐射,据图示信息可知,第二天太阳辐射是四天中最低的,说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A错误;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也属于地面长波辐射,其多少与甲乙差值大小关系不大,排除B;第2天太阳辐射最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最强,云层较厚,大气能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多,大气辐射较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也较强,而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强,导致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从而导致地面长波辐射较弱,因而甲乙差值最小,C正确;乙为大气逆辐射,第2天的大气逆辐射作用比第3天和第4天都多,并非最小,D错误。故选C。
12.答案: C
解析: 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是在升高,图示虚线大致在15点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因此可能是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13.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说明盛行风比较弱,根据风向方位角的判读,可知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1月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B正确;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形成逆温,18时后山坡气温回升,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温度应该升高,C错误;故选B。
14.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灰尘和杂质均指向cb等压线中间区域,说明cb之间的区域为低压区,等压线数值应是a>b,d>c,因此等压距应是a—b或d—c;cb之间区域为低压区,依据等压线判读原则,等压线c、b数值相等,d、a数值相等,甲地气压值和乙地气压值可能相等;等压线数值a应大于c。故C选项正确。
15.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乙地等压线较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乙地灰尘飘扬方向为东南方向,风向应是西北风;甲地灰尘、杂质向西北方向飘扬,盛行风向应为东南风;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乙地,风速较大,扬场效果优于乙地。故D选项正确。
16.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cb等压线之间区域为低压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东指向西;摩擦力方向应与风向相反,甲地摩擦力应指向东南方向;乙地摩擦力应指向西北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应与风向垂直,乙地地转偏向力应指向西南方向。故B选项正确。
17.答案:
(1)分布不均;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东部、东南部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
(2)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3)该省常规能源丰富;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难度大;经济不发达,人口、城市较少,能源需求小;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为落后。
解析:
18.答案:
(1)5000m处的高原上空冬夏气温差值大(17℃);同海拔自由大气冬夏气温差值小(10℃)。
(2)青藏高原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较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大气从地面获得的长波辐射等热量较少;冬季青藏高原云层更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辐射损失的能量更多,气温较低;冬季积雪面广,冰雪面反射多,气温低。
(3)夏季青藏高原接受太阳辐射多,近地面较周边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高,垂直方向空气受热上升,水平方向四周低海拔密度大的气流向高原面辐合,高原面上大气柱中的大气密度变大,高原面气压较高;冬季青藏高原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密度较大的空气辐散,空气减少,气压较夏季低。
解析: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海拔5000m处的高原上空夏季均温5℃,冬季均温-12℃,冬夏气温差值为17℃;同海拔自由大气夏季均温1℃,冬季均温-9℃,冬夏气温差值为10℃,故5000m处的高原上空冬夏气温差值大,同海拔自由大气冬夏气温差值小。
(2)冬季青藏高原上空气温较低的原因,是青藏高原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从而大气从地面获得的长波地面辐射的热量较少,气温低;冬季水汽含量少,青藏高原云层更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冬季气温低,积雪面广,冰雪反射多,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夏季青藏高原太阳高度角大,青藏高原接受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低海拔密度大的气流向高原面辐合,高原面上大气柱中的大气密度变大,高原面气压较高;冬季青藏高原得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气流受冷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大,密度较大的空气辐散,空气减少,气压较夏季低。
19.答案:
(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白天山坡增温快,形成明显的谷风,盛行偏东风;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
(2)偏东风。夏季,陆地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受海陆风(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共同作用,东侧全天盛行偏东风,风向相对稳定。
(3)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