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1课时:字词补给站+句式寻路台
情境导入:开启浪浪山闯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闯过‘浪浪山’的四大关卡,每闯过一关就能获得‘闯关徽章’,最终赢取‘浪浪山小勇士’称号!大家有信心吗?
展示课件首页“浪浪山大闯关”界面,介绍四关流程:
字词补给站→句式寻路台→课文背诵探秘境→表达交流扎营会
明确本节课目标:闯过前两关。
第一关:字词补给站——积累“闯关粮草”
任务1:我会读
①出示本单元词语【无拼音】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②词语中的生字出示拼音,借助拼音巩固刚才不会读的词语。
③再次去掉拼音,再次复读刚才出错的词语。
④师强调易错读音,生各种形式朗读巩固认读
【自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
任务2:我会写
师:会认字大家读得很准确,那么会写的字是不是也记得很牢呢
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
①全班齐读
②小组互相交流容易出错的字词。
③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认读。
④开火车读,教师对个别生字重点指导。
⑤学生进行看拼音写词语。
(2)借助答案同桌互批互改,找出易错点。
任务3:多音字
1.课件展示多音字(蒙、糊、宿等),学生抢答不同读音及对应词语(如“蒙”:méng启蒙、měng蒙古族、mēng蒙骗);
2.板书重点多音字及组词,强化记忆。
任务4:词语积累
1.课件展示ABB式、AABB式、表示内心向往的词语
2.学生补充,教师拓展评价。
任务5:近义词、反义词
1.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不光要积累各类重点的词语,还要掌握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下面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2.同桌互相检查,复读巩固。
任务6:形近字
师:我们会经常见到“双胞胎”一样的汉字,这就要求大家辨析清楚再使用,下面这些形近字我们来辨一辨。
任务7:地名/人名拼写“小法官”
1.课件出示拼写案例,回顾旧知:
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路牌认识地名。
提示:
◎特指某一地方的,作为词语连写;
◎通用名称“山、河、湖、湾、路”单独写;
◎ɑ、o、e非第一音节时,前面用“’”隔开。
地名拼写: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
(1)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
(2)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分段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特殊情况可全部大写。
(3)凡以ɑ、o、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ɑ、o、e前用隔音符号“’”隔开。如:西安(Xī’ān)。
(4)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与通名要分写。
如:舟山/群岛(Zhōushān Qúndǎo),松花/江(Sōnghuā Jiāng)。
人名拼写: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
(1)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如:王芳(Wáng Fāng),欧阳文(ōuyáng Wén)。
(2)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声调符号可以省略。如:李小龙(Lǐ Xiǎolóng,缩写为Li X.L.或LI X.L.)。
(3)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如:刘畅(Liú Chàng,拼写为LIU CHANG)。
2.结合拼写规则,学生写自己名字及家乡地名的拼音,同桌检查,师抽查点评。
3.闯关小结:统计小组正确率,发放“字词徽章”,强调易错字词和拼写规则。
第二关:句式寻路台——破解“表达机关”
任务1:按要求写句子
1.出示问题:
(1)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缩写句子)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仿写)
(4)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用关联词写句子)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
(6)我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缩句)
(7)同学们要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核对答案;
3.重点讲解缩句技巧
(1)保留“谁做什么”,如“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缩为“主人端来手抓羊肉”。
(2)反问改陈述方法(删“岂不”“吗”,改问号为句号)。
任务2:排比句“品读+仿写”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形象地诉说了花是人类珍贵友情的寄托,是美好爱情的见证,也是对逝者的无比思念。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作者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排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三个拟人句构成排比,展现了孩子心目中自由而富有诗情画意的世界。任务3:分号“辨一辨”
对比“逗号、分号、句号”的用法。
2.结合例句,找出分号前后的并列关系;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3.试一试,将分号换成逗号或句号。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小结
当我们进行不同事物间同类状况的类比时,可以用分号;当我们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时,也可以用分号。可见,一般用逗号无法表达清楚句中并列分句关系的,都可以用分号。
5.发放“句式徽章”,梳理核心技巧。
第2课时:课文背诵探秘境+表达交流扎营会
复习导入:回顾闯关进度
师:上节课我们闯过了字词和句式关,今天要进入‘课文秘境’和‘表达营地’,大家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展示课件“课文背诵探秘境”界面,明确本节课目标。
第三关:课文背诵探秘境——寻找“课文宝藏”
任务1:课内问答
1.课件出示核心问题,小组讨论后派代表答题;
《草原》
1.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描写的场景。
①草原风光图、②喜迎远客图、
③主客联欢图、④依依惜别图。
2.《草原》一文的中心句是 线索是
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别忍,天涯碧落话斜阳。
以访问草原的经历为线索,串联起草原的景与情。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怎么理解 在文中的作用是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呢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抒发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4.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美
一是自然之美,描写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等景色;
二是人文之美,描写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和蒙汉情谊
5.用一段话描写你见过的“绿色”景色,借鉴文中的比喻手法。
田野一片翠绿,稻苗挨挨挤挤的,像一块柔软的绿绸子铺在大地上,风一吹,绿绸子轻轻晃动,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6.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比如学校里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互相分享家乡的故事,共同进步。
《丁香结》
1.“丁香结”在文中既指 也指
既指丁香花的花苞;也指生活中解不开的烦恼、愁绪。
2.《丁香结》作者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
①城里丁香;②城外丁香;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④雨中丁香。
3.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①形状相似:
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寓意相似:
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有。说说你的理解
借物说理。“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丁香花,也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
5.结,是解不完;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总结句,总领全文,表现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6.由丁香结想开去,你还想到了哪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它们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竹子虚心有节,直而不弯,象征着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松柏不畏严寒,历严冬而不衰,象征着坚强不屈品格。
《古诗词三首》
1.《宿建德江》一诗的诗眼是什么了体现了什么
诗眼“愁”,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你怎么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
天比树还低,江中的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到。诗人此泊在外,举目无亲,这轮明月虽然很远,但是此时却像朋友一样陪伴在自己身边,感觉非常亲近。诗人寂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副画,试着给概括出来
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卷云雨图;水天一色图。
4.读前两句诗,想一想;诗人的“旧愁”是什么 面对落日,诗人为什么心里会涌起“新愁”
联系诗人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可知,诗人早年热心功名,但科举失利,饱受打击。因此“旧愁科举失利、仕途失意之愁。“新愁”是相对“旧愁”而言,黄昏时分人们纷纷返家,而诗人只能在船上过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
5.《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景色 有什么作用
从视觉(明月、惊鹊)和听觉(清风、鸣蝉)角度描写;
以动衬静,用鹊飞、蝉鸣衬托夏夜乡村的宁静。
6.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
诗人以野旷江清之景烘托自己羁旅的新愁旧忧: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树木;江水清澈,才见明月近人。旷野无限,乡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凄凉;月来相伴,诗人稍感慰藉,却终究驱散不了暮宿江舟的种种愁绪。
《花之歌》
1.《花之歌》文中把花分别称作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之歌》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生命历程,赞美了花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
积极乐观的态度,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并完全领悟。这句话好在哪里
中心句。作者以花自喻,借花表达了作者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中“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的是什么
要像花儿一样快乐积极的生活的哲理。
5.全文没有一处提到“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从“大自然的话语”“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使清风芬芳馥郁”等能体现花的特,点的语句可以看出“我”是花。
6.在这首为花唱的赞歌里,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花是一个神圣高洁的奉献者和象征爱与美的使者,它仰望高空,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与万物和谐共处。
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2.闯关小结:根据背诵熟练度和答题正确率,发放“课文徽章”,强调课文主旨和背诵重点。
第四关:表达交流扎营会——搭建“写作帐篷”
任务1:《变形记》“方法回顾”
课件梳理写作四步法
(1)查阅资料,了解所变之物
(2)交代变形的途径
(3)进入所变之物的世界
(1)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任务2:写作提纲“小组议”
1.学生独立思考“想变什么”“怎么变”“重点写什么”,书写提纲。小组内分享提纲,互相提建议,师抽查3-4份提纲点评。
2.闯关小结:根据提纲完整性,发放“表达徽章”,鼓励学生课后完成完整习作。
终极闯关总结
统计各组总徽章数,评选“浪浪山优秀闯关小组”,发放奖励;
师:通过这次闯关,我们复习了第一单元的字词、句式、课文和写作,希望大家把知识‘装进口袋’,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