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身世之源 悟感怀之韵——身世感怀类词三首整合复习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溯身世之源 悟感怀之韵——身世感怀类词三首整合复习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21:3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大单元复习
溯身世之源 悟感怀之韵
——《渔家傲》《浣溪沙》《相见欢》整合复习
学习目标

理解词作内容,深入赏析三首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身世感怀类诗歌的特征。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深刻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课堂导入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身世感怀类古诗的独特魅力,语文老师打算编纂一本名为《流光·影迹:身世感怀诗词集》的书籍,旨在收集并解析从古至今那些深刻反映诗人身世经历、内心情感与人生感悟的诗词作品。现邀请大家筛选出所学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并为每首诗词编写一篇导读,分析诗人的身世背景、创作心境以及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目 录
任务一:溯词人身世之源
任务二:品身世感怀之作
任务三:鉴感怀诗类之法
任务四:解词作撰写导读
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命运坎坷,清苦不幸,婚姻悲凉
李清照人生经历
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虽然清贫,但幸福欢乐。
1127年靖康之变后,金兵攻陷青州,44岁的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孤身一人,继续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境遇孤苦,曾改嫁张汝舟,但不久离婚,并因此事闹上公堂。
任务一:溯词人身世之源
1.搜集三位词人个人经历资料,了解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
《渔家傲》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后,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四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创作背景
晏殊人生经历
·自幼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七岁便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
·1005年,晏殊因神童之名被召至朝廷参加考试,随后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即位后,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触怒刘太后,晏殊一度被外放至应天府任职。但凭借其政治才能和学识,不久后又被召回朝中。
·回朝后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参知政事等重要职位。
·仁宗亲政后,晏殊被提拔为宰相,达到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两年后因故罢相。
·1054年,晏殊因病请求回开封府医治,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少年得志,中年富贵,晚年安宁
《浣溪沙》这首词一般认为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知应天府时所作。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着深沉的感时伤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李煜人生经历
·天资聪颖,通晓六经,洞晓音律,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文章样样精通。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成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976年,李煜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违命侯。
·公元971年,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一国之帝→亡国之君→阶下囚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国败家,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相见欢》便是亡国后写的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创作背景
任务二:品身世感怀之作
2.理解词作内容,分析三首词作情感及写作手法并对比其异同。
《渔家傲》
这首词描写了诗人的“梦”。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奇美的海天一色图;下片描绘了自己与天帝问答的场景。
内容
手法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九万里风鹏正举。
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远走高飞。
情感
仿佛梦魂归帝所
“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浣溪沙》
词作主要描写了词人听曲饮酒的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
内容
手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情感
夕阳西下几时回
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叹息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着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哲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相见欢》
内容
手法
词人借独自登上西楼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月如钩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运用比喻的修辞,用“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心绪。
情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无言”二字画出了词人无人共语、孤寂无欢的惨淡愁容。“独上”写动作,词人一步一叹、步履沉重。“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既生动形象,又蕴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悲冷至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借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词人远离故土的离愁别绪,独处清冷的孤独寂寞和无可名状的亡国之痛。
对比异同
《渔家傲》 《浣溪沙》 《相见欢》
相 同 点 内容 情感 不同点 情感
表现手法
都围绕着词人的个人身世和生活经历展开,通过描绘自身经历或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惆怅。 词人远离故土的离愁别绪,独处清冷的孤独寂寞和无可名状的亡国之痛。
想象、用典 借景抒情、对比 情景交融、比喻
都展现了词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身世感怀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它主要聚焦于诗人的个人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情思。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人生、命运、社会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往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任务三:鉴感怀诗类之法
什么是身世感怀诗?
内容丰富:身世感怀诗歌内容多涉及诗人的身世背景、生活经历、遭遇挫折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命运等的思考和感慨。
情感真挚:身世感怀诗歌往往情感真挚,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表现手法多样:身世感怀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样,常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对比、比喻、想象等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身世感怀诗词特点
如何鉴赏“身世感怀”类诗词?
第一、要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词人生平事迹,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仕途起伏、情感经历等。
第二、 细致分析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及关键字词,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把握诗/词人情感。
第三、探究诗词主题。分析诗词中诗/词人对自身命运、人生经历的感慨或是对人生、生活的哲理思考。
任务四:解词作撰写导读
3.小组合作:每组负责选取并解析一首身世感怀诗词,撰写诗词导读,包括诗人简介、创作背景、诗词解析及情感体悟等,完成后各组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词派代表。南渡后词风由清丽婉转变为沉郁悲慨,此词约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正值金兵南侵的动荡时期。李清照南渡途经海上时触景生情而作。是其罕见的豪放之作,展露不凡胸襟气度。
上阕“天接云涛”展现壮阔海天景象,“星河欲转”暗喻时代巨变;下阕“我报路长”化用屈原《离骚》意象,“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典故。全词突破婉约藩篱,以奇幻想象构建精神翱翔之境。
这首词让我们看见李清照不仅是“人比黄花瘦”的闺阁才女,更是渴望冲破现实困境的乱世文人,其豪迈与哀婉的交织,恰是乱世才女最动人的生命独白。
李清照《渔家傲》导读(示例)
建议同学从以下角度进行点评:
信息准确性 是否准确地介绍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及风格特点。
是否阐述了诗词创作的真实背景或触发创作的具体事件。
分析深度 是否理解诗词内容,深入剖析了诗词的关键字词句含义、表现手法。
情感体悟 是否正确解析诗词中真实的情感表达。
别忘了根据点评,对导读进行补缺和深化
课堂小结
通过编纂《流光·影迹:身世感怀诗词集》的初步尝试,我们不仅领略了身世感怀类诗词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词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诗/词人们各自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正是这些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赋予了他们的词作以不朽的生命力,让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依旧能够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继续探索文学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真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