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卖炭翁》《己亥杂诗(其五)》《满江红》《泊秦淮》《过零丁洋》整合复习
大单元复习
殷殷忧民心 拳拳爱国情
学习目标
01
梳理五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典型意象,理解爱国忧民诗中意象表达的情感。
02
对比分析五首诗的表现手法,总结爱国忧民类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规律。
03
整合对比,提炼理解爱国忧民诗的鉴赏方法。
04
体会诗人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
核心情境
学校将举办“千年家国心——爱国忧民诗专题展”,需为《卖炭翁》《己亥杂诗(其五)》《满江红》《泊秦淮》《过零丁洋》五首诗设计展品说明牌。说明牌需包含三个板块:①核心意象;②关键手法及表达效果;③诗人情怀。本节课通过整合复习,完成说明牌的内容创作。
任务一 追溯背景,理解情怀根源
任务二 解读意象,关联主题内涵
任务三 分析手法,品味表达效果
任务四 整合归纳,凝练诗人情怀
目 录
任务一
追溯背景,理解情怀根源
诗歌内容
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创作背景
《卖炭翁》
《己亥杂诗(其五)》
诗歌内容
写作者辞官后仍心系国家命运,为国效力的信念。
该诗创作于己亥年,也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48岁的龚自珍由于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娶眷属。在旅途中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创作背景
《满江红》
诗歌内容
描写内忧外患的国家,抒发自我英雄情怀。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她,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两人矛盾激化,写了这首总结婚后及北京生活的词。
创作背景
《泊秦淮》
诗歌内容
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吟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过零丁洋》
诗歌内容
写作者面对自身及国家命运时,毫不犹豫的选择。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创作背景
1.归纳梳理:请同学们根据创作背景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倾向。
篇目 初步感知的情感倾向
《卖炭翁》
《己亥杂诗》
《满江红》
《泊秦淮》
《过零丁洋》
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对强权掠夺的不满。
虽离官场,仍牵挂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忧国忧民与突破束缚、渴望报国的豪情。
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忧虑,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忠贞爱国与视死如归。
2.结合背景思考:五首诗的情感虽各有侧重,但为何都能归为爱国忧民类诗歌?
直面民生疾苦(《卖炭翁》)
关切国家命运(《泊秦淮》《过零丁洋》)
坚守报国志(《己亥杂诗》《满江红》)
均围绕 “国家”
“百姓” 展开
任务二
解读意象,关联主题内涵
1.联读诗词,找到每首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并分析意象传达的情感。
注:“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事物。
《卖炭翁》 意象 情感
卖炭老人 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雪、冰辙 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难,承载诗人对卖炭老翁的深切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宫使 蛮横无理、霸道凶残,承载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愤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无奈以及对社会腐败和虚伪的讽刺与揭露等多重感情。
卖炭老人 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雪、冰辙 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难,承载诗人对卖炭老翁的深切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宫使 蛮横无理、霸道凶残,承载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愤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无奈以及对社会腐败和虚伪的讽刺与揭露等多重感情。
《已亥杂诗》 意象 情感
落花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天涯 对故乡的遥远思念、对京城生活的留恋、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等复杂感情。
日暮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别与哀愁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吟鞭 辞官归乡的坚定决心,还透露出他豪放洒脱的气概。
落花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天涯 对故乡的遥远思念、对京城生活的留恋、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等复杂感情。
日暮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别与哀愁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吟鞭 辞官归乡的坚定决心,还透露出他豪放洒脱的气概。
《满江红》 意象 情感
中秋佳节 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传达诗人内心复杂情感(对自己过往和未来的深刻感慨,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篱下黄花 秋色 蛾眉 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愤慨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独立精神的追求等多重情感。
男儿 对男儿气概的向往与羡慕、对女性身份束缚的反抗、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中秋佳节 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传达诗人内心复杂情感(对自己过往和未来的深刻感慨,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篱下黄花 秋色 蛾眉 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愤慨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独立精神的追求等多重情感。
男儿 对男儿气概的向往与羡慕、对女性身份束缚的反抗、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泊秦淮》 意象 情感
秦淮河 朦胧而静谧的秦淮河的夜晚,反映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暗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慨。
烟、水、月、沙 酒家 暗示对沉迷于酒色、忘却国事的荒淫生活的批判。
商女 《后庭花》 讽刺了商女们对国家兴亡的漠不关心,间接批评了那些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的官僚贵族。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深切忧虑。
秦淮河 朦胧而静谧的秦淮河的夜晚,反映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暗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慨。
烟、水、月、沙 酒家 暗示对沉迷于酒色、忘却国事的荒淫生活的批判。
商女 《后庭花》 讽刺了商女们对国家兴亡的漠不关心,间接批评了那些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的官僚贵族。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深切忧虑。
《过零丁洋》 意象 情感
风飘絮 承载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雨打萍 惶恐滩 零丁洋 “惶恐滩”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承载着诗人对过往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忆。描绘当时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内心的恐惧,也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国事和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
“零丁洋”既指眼前的零丁洋,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无依和自怜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同时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
丹心、汗青 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风飘絮 承载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雨打萍 惶恐滩 零丁洋 “惶恐滩”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承载着诗人对过往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忆。描绘当时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内心的恐惧,也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国事和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
“零丁洋”既指眼前的零丁洋,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无依和自怜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同时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
丹心、汗青 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2.请为每首诗筛选1-2个最能代表其“爱国忧民”主题的核心意象,
并思考这些意象与“爱国忧民”是如何关联的?
篇目 核心意象 意象与“爱国忧民”主题的关联
《卖炭翁》 卖炭老人、雪、冰辙
《己亥杂诗》 落花
《满江红》 男儿(“心却比,男儿烈”)
以“人物+自然环境”意象,直接展现民生苦难,紧扣“忧民”主题,揭露压迫与不公。
以“自然意象”托物言志,将个人境遇与国家命运绑定,紧扣“爱国”主题,表达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以“人物身份意象”强化反差,将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结合,紧扣“忧国+抗争”主题,展现突破束缚的报国豪情。
篇目 核心意象 意象与“爱国忧民”主题的关联
《泊秦淮》 《后庭花》
《过零丁洋》 丹心、风飘絮、雨打萍
以“典故意象”影射现实,将历史教训与当下乱象关联,紧扣“忧国”主题,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以“自然意象+精神符号”结合,将个人生死与国家存亡绑定,紧扣“爱国”主题,表现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爱国忧民类诗歌中,意象聚焦民生疾苦、关联家国命运、直抒精神气节,以具象化呈现、符号化隐喻、情感化寄托为特点,承载诗人对民生的悲悯与家国的忧虑,将抽象主题落地、传递真挚情感。
任务三
分析手法,品味表达效果
赏读诗词,从每首诗词中至少寻一组经典语句,根据提示进行赏析交流。
赏析模版
……手法+内容分析+……情感(或包含了……哲理)
提示: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聚焦经典:
除了上面列举的诗句你还找到了哪些经典句子呢,根据提示赏析吧。
赏析《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悲惨境遇。
示例:
赏析《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托物言志,借“落花”自喻,即脱离花枝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花朵,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赏析《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词人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赏析《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赏析《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反问的句式直抒胸臆,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思考:“爱国忧民”类诗歌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呢?
叙事语言质朴自然,抒情语言豪迈激昂;
常常寓情于景,借用景、物等意象通过对偶、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观点。
任务四
整合归纳,凝练诗人情怀
1.基于前面的分析,概括每首诗的“诗人情怀”。
篇目 核心意象 + 关键手法 → 诗人情怀
《卖炭翁》
《己亥杂诗》
《满江红》
《泊秦淮》
《过零丁洋》
核心意象“雪、卖炭老人”+ 手法“对比”→情怀: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掠夺行为的强烈愤慨。
核心意象“落花”+ 手法“托物言志”→情怀:虽然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核心意象“男儿(心烈)”+ 手法“对比”→情怀:在民族危机中,突破封建礼教束缚,渴望像男儿一样投身报国的豪迈与忧思。
核心意象“《后庭花》”+ 手法“用典”→情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
核心意象“丹心”+手法“反问”→情怀:面对生死抉择,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2.结合这五首诗词,再联想其他同类诗词,试填下面表格。
主题 爱国忧民
常见意象
景物:山河、风雨、落日、柳絮、落花、烟雾、烽火、浮萍、泪、月等
人物:苦难人民
主题 爱国忧民
常用手法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主题 爱国忧民
情感角度
①表达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
②表达虽脱离官场,仍不忘报国之志;
③揭露封建社会剥削的现实,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④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3. 总结爱国忧民诗的赏析思路
了解创作背景(知道诗人为何而忧、为何而爱)
抓住核心意象(找到情感的载体)
分析关键手法(理解情感如何被生动表达)
最终凝练诗人情怀(把握诗人情感)
完成展品
示例:
《过零丁洋》
核心意象:丹心、风飘絮、雨打萍
关键手法及表达效果: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国破家亡的惨状,形象展现国家与个人的艰难处境;以反问“人生自古谁无死?”直抒胸臆,强化舍生取义的决心,使爱国情怀更震撼人心。
诗人情怀:兵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以死明志,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心。
说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