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 内容 分析 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北宋时,中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而政权的并立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本课上承北宋的政治,下启金与南宋的对峙,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为“辽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学习 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能说出辽、西夏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通过小组讨论,能归纳出辽、西夏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相同点。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说出辽与北宋的和战,熟记澶渊之盟的内容;通过史料分析,能总结出澶渊之盟达成的原因和评价,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西夏的建立和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议和;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实施
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唐朝后期形式和边疆各族分布图(820年)》《辽、西夏与北宋的形势图(1111年)》。提问:北宋时期是否是实现全国统一? 【教师活动】通过板书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读目标。 做好课前准备,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准备新课学习。 通过教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政权的并立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能说出辽与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并在课本勾画关键信息。 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以备点拨。 2.展示图片和史料,加深对契丹族、党项族的认识。 【教师活动】 对图片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唐朝末年,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前往北方、西北地区,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契丹族和党项族也不断向中原汉族学习农耕、冶铁、建筑房屋等生产技术,生活方式。 3、阅读课本,找出辽、西夏在建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归纳它们的相同点。 【教师活动】 对图片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在建立辽、西夏政权后,进一步发展生产,创立本民族的文字,学习中原地区制度、文化,不断增强国力,这两个民族在与汉族的交往与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出示契丹文字、契丹货币、西夏货币、西夏文字、等图片。 过渡:那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并在课本勾画出关键信息。 学生能说出契丹族建立辽、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并结合图片及出示的文字,总结党项族、契丹族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它们都是通过不断的向中原学习逐渐壮大自身的实力。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回答辽、西夏建国后采取的措施,合作探究共同点,并进一步分析共同点。
二、在并立中碰撞 辽与北宋的关系 1、根据课本,自主梳理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并在课本上标注关键词。 【教师活动】 教师强调辽与北宋有战有和,并分析冲突的根源是:幽云十六州。解释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宋之间的澶州大战,是宋辽战和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澶渊之盟的原因及评价。 出示材料,分析北宋达成澶渊之盟的原因。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并进一步引导、总结:北宋长时间实行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 3、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角色探究,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教师活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辽、北宋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再播放视频,了解史学家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加深学生的认识。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梳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教师活动】 提问学生,进一步引导与总结。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勾画问题答案。归纳概括出不同时期辽宋的战和关系变化,特别是宋真宗时期的澶州大战与澶渊之盟。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归纳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个角色,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角色对澶渊之盟的态度;各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情况。 根据材料及课本,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环节三情感升华 三、在碰撞中交融 1、出示材料,分析它们在哪些方面进行交融。 2、思考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关系你有何启示? 【教师活动】 总结:辽、西夏与中原的北宋的政权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民族交往与交融是主流,各个民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共同缔造了我们的中华文明。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教师活动】 认真听取学生的展示,进行必要的完善。 跟随老师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构建本节课思维导图,加深理解。 选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