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4 09: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2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是继《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之后,对细胞中两类重要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的深入探讨。教材从含量、存在形式、理化特性到生理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水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运动饮料、植物施肥、生理盐水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理解无机物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性,是学习后续细胞代谢等内容的基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大致分类,知道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但对于它们在细胞中以何种形式存在、具体有何功能认识模糊。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如极性分子、离子、pH值),但将其与复杂的生命系统联系起来的能力有待提高。生活中关于补水、补充无机盐的实例学生有所耳闻,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不甚了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冲突,通过实例分析和资料探究,引导其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生命观念 1. 理解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与其功能相适应,认同“结构与功能观”。
2. 认识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其功能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科学思维 1. 通过分析数据和资料,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 通过比较与分类,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理解其比值与代谢的关系。
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提升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社会责任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植物烧苗、运动补水),关注人体健康,形成健康饮水和合理膳食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教学难点:
(1)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分与功能联系。
(2)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学法:以“运动员饮料”表等问题串贯穿全课,驱动学生思考。
(2) 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多则资料,自主构建无机盐功能的知识。
(3) 比较归纳法:比较自由水与结合水,归纳水的特性与功能;归纳无机盐的多种功能。
(4) 联系实际法:将抽象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紧密结合。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PPT):展示数据表格、图片、资料和知识结构图。
(2) 教学视频:播放“水的特性”等相关视频,辅助理解抽象概念。
(3) 实物/实例展示:如运动饮料成分表、植物缺素症图片等。
七、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生活实例(如不同状态种子的图片、植物缺镁/缺磷症状图),准备“运动员饮料化学成分表”。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P20-P23内容。
八、教学流程
问题探讨(运动员饮料成分表)

新知探究一:细胞中的水(含量、特性、形式与功能、比值关系)

新知探究二: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形式、资料分析归纳功能)

知识整合与生活应用(解释现象,健康观念)

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

布置作业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5分钟) 1. 展示“运动员饮料的化学成分表”。
2. 提问引导:
“喝饮料主要补充什么?”(水)→水的作用?
“表中哪些是无机盐?为何要添加?”→无机盐的作用? 1. 观察成分表,识别水和无机盐。
2.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水和无机盐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1. 从生活实例切入,激发学习兴趣。
2. 明确本课核心问题,为后续探究定向。
(二)新知探究1:细胞中的水
(20分钟) 1. 讲解水的含量: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并理解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器官、发育时期的关系。
2. 阐释水的特性:结合化学知识,讲解水的极性、氢键、比热容等特性,并链接其生物学意义(良好溶剂、流动性、维持温度稳定)。
3. 辨析存在形式与功能:
对比讲解自由水(功能:溶剂、参与反应、运输、提供环境)和结合水(功能:组成细胞结构)。
通过“血液与心脏形态差异”、“种子晒干与烘烤”等实例深化理解。
4. 分析比值关系:精讲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与新陈代谢强度、抗逆性的关系。 1. 分析数据,归纳水的含量特点。
2. 理解水的理化特性是其生理功能的基础。
3. 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与功能,并能解释相关生命现象。
4. 理解比值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1. 培养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2. 建立“结构与功能观”,理解水的特性决定其功能。
3. 通过实例和对比,突破“存在形式与功能”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新知探究2:细胞中的无机盐
(15分钟) 1. 讲解基本概况:介绍无机盐的含量(少)、存在形式(离子为主)、常见种类。
2. 组织资料分析【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五则资料,小组讨论并归纳无机盐的功能。
资料一(缺Mg):→ 组成化合物
资料二(缺P):→ 组成化合物
资料三(Na+, Ca2+):→ 维持生命活动
资料四(生理盐水):→ 维持渗透压平衡
资料五(乳酸缓冲):→ 维持酸碱平衡
3. 教师总结提升:系统总结无机盐的四大功能,并强调其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稳态的重要性。 1. 了解无机盐的基本情况。
2. 小组合作,分析资料,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并完成归纳。
3. 聆听总结,完善知识体系,理解“稳态”概念。 1. 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无机盐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复杂原理。
3. 渗透“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四)知识整合与生活应用
(5分钟) 1. 引导学生整合:回顾水和无机盐的知识,强调它们作为无机物共同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2. 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释“植物烧苗”(渗透压失衡)、“运动后喝淡盐水”(补水补盐)、“抽搐与钙离子”等现象。
3. 倡导健康观念:强调健康饮水、合理膳食(补充必要无机盐)的重要性。 1. 将两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知。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形成关注健康、科学生活的意识。 1. 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整合。
2. 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价值,落实社会责任素养。
(五)巩固练习
(5分钟) 1. 投影“当堂训练”选择题。
2. 引导学生作答,并重点讲解涉及自由水/结合水辨析、无机盐功能应用的题目。 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就疑难问题提问。 及时反馈,巩固重点,辨析易错点。
(六)课堂小结
(3分钟) 引导学生从“水”和“无机盐”两大方面总结:
1. 水:含量、特性、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功能、比值意义。
2. 无机盐:含量、形式、四大功能。
3. 核心观念:无机物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在教师引导下,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强化记忆,形成结构化知识。
(七)作业布置
(2分钟) 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整理本节笔记。
2. 实践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如Fe、Zn、I)的缺乏症状及预防措施。
3.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记录作业要求。 1. 巩固基础知识。
2.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与健康。
3. 承前启后。
十、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 含量:最多化合物(不同生物、器官、时期有差异)
(2) 特性与功能基础:极性分子(良好溶剂)、氢键(流动性)、比热容高(维持温度)
(3) 存在形式与功能: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反应、运输、液体环境
结合水(4.5%):细胞结构组成成分
比值与代谢:自由水/结合水 ↑ → 代谢旺盛,抗逆性弱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概况:含量少(1-1.5%),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功能:
① 组成某些化合物(如Mg→叶绿素,Fe→血红蛋白)
②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Ca2+→抽搐/肌无力)
③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如0.9%生理盐水)
④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H2CO3/HCO3-缓冲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概念较多,且与生活联系紧密,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抽象功能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成功之处:采用“运动员饮料”和系列资料分析,能有效激发兴趣并驱动探究;对自由水/结合水的对比讲解和实例分析,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将知识与健康观念相结合,落实了社会责任。
待改进之处:无机盐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原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活动与教师讲解的时间分配需精确把控。
调整思路:对于难点原理,可制作更直观的动画或图解进行辅助说明。在资料分析环节,可为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提供引导性问题支架。课后可提供相关的科普短文阅读,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