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20: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参考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查阅资料了解背景、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等等。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可以先回顾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方法,再来把握这段话的主要观点,要求说清楚思路。第二项是生活语文运用,要求学生读懂公交站牌,根据任务情境解决问题。这个内容并不难,对于六年级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关注传统文化中的“五”: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其实还可以拓展五官、五脏、五味、五岳等。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先人的哲学思维,可以重点学习。学习不只是简单地背诵记忆,而是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感受,去发现,更重要的是会运用。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自己的古诗词学习经验,交流、梳理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3.能够读懂公交站牌,合理选择出行线路。
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交流、梳理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交流平台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了。学习古诗词有哪些方法呢?
1.出示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对话,分别说说他们分享了什么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交流,明确:(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字词;(2)想象画面体会诗句;(3)了解诗句中的传统文化。
2.除了这几位学习伙伴分享的,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呢?
交流,补充,之后归纳梳理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参考注释
想象画面
查找资料,了解背景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吟诵
……
3.回顾学习本单元古诗时运用过的学习方法。
(1)《江南春》:想象画面、借助资料
(2)《书湖阴先生壁》:想象画面、了解典故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习伙伴的对话提炼基础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拓展,再结合本单元《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回顾方法运用场景。既将学生零散的古诗学习经验系统梳理,又让方法与实例深度结合,帮助形成可迁移的古诗阅读策略,提升自主解读能力。
第二板块 词句段运用
(一)把握语段的主要观点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出示园地中的语段: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读一读,说说这段话的每个语句讲了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抓住“为了”“因为”这两个关联词,明白第一句和第4、5句之间因果关系。
(2)再引导学生关注第2、3句,说说这两句话把树木花草比作了什么,为什么把它们比作“绿色卫士”和“城市之肺”。
(3)那么,你认为这段话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句是什么?(第2、3句能够表明作者的观点,因而是关键句。)根据这个关键句,你能概括提炼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是“城市之肺”。)
(4)小结方法:你是怎样把握这个观点的?交流,明确:
先想想每句话主要讲什么
再想想语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后确定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拓展练习。出示语段,运用前面的思考方法,提炼主要观点。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但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工厂排放的浓烟污染了空气,汽车尾气让天空不再湛蓝;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许多动物失去了栖息地;随意丢弃的垃圾不仅污染土壤,还让河流变得浑浊不堪。科学家警告说,如果人类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地球将面临无法挽回的灾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节约水电、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用品,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引导学生交流:
这段话,先用总起句(关键句),指出地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再列举地球遭受破坏的种种现象和事实;最后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
这段话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根据这两个语句,可以概括提炼主要观点:地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守护地球。
设计意图:先回顾单元“抓关键句”核心要素,再通过逐句分析语段逻辑、明确关键句,最后用拓展练习巩固。分步引导学生掌握“析句—理关系—定观点”的思路,强化把握语段核心的能力,让单元语文要素从课文学习落到实际运用中。
(二)阅读公交站牌,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1.生活中,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我们出行的时候,经常要乘坐公交车。乘坐公交车,需要准确阅读公交站牌上的信息。
2.出示教材提供的任务情境。根据任务情境,说清楚最优的出行线路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指名交流,引导明确:
(1)明确时间上要求:9点前赶到宋家洼,763首班车时间是9点,所以763路公交车不合适;
(2)选择合适的路线:不能直达,只能选择换乘到达;
用时计算:换乘有两种方法,一是65路出发,乘4站到四通桥转86路,乘4站到宋家洼;二是65路出发,乘5站到桐荫街转86路,乘1站到宋家洼。因为站数越多,用时越长,所以应该选择第二种换乘方案,即65路出发,乘5站到桐荫街转86路,乘1站到宋家洼。
(3)小结,说说乘坐公交车需要注意什么。(注意首班车和末班车发车时间、注意换乘站次。)
设计意图:结合城市学生出行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分析首班车时间、换乘站次以选择最优路线,再小结注意事项。让语文对接生活需求,培养学生读取实用信息、解决实际出行问题的能力,凸显语文“学以致用”的价值。
第三板块 日积月累
1.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有特色。我们来看一组词语: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1)指名朗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黍、菽、稷、角、徵”这五个字的读音。
(3)说说有什么发现?(都是五个)
2.分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
(1)五行
出示《少年闰土》片段,知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了解闰土名字的由来。
播放小视频,了解“五行”的内涵。
(2)五谷
播放小视频,明白什么是“五谷”。
出示图片,明确“五谷”指什么。
联系学过的古诗词,了解“五谷”在古诗词中的含义。补充“社稷”的意思。
(1)五音
五音指我国古代音阶中的五个音,相当于现在的1、2、3、5、6
(2)五色
出示图片,拓展词语: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5)出示五行和五色图片,说说自己的发现。
3.拓展补充:五味、五脏、五官、五岳
五味:酸、甘、苦、辛、咸
五官:眼、眉、耳、鼻、口
五脏:心、肝、脾、肺、肾
4.语境中运用,填写带“五”的词语或成语。
我缺乏音乐细胞,唱歌经常走调,老师说我__________。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心里各种滋味都有,真是__________,无法形容。
山上红的红,绿的绿,黄的黄……秋天也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季节呢。
在这崎岖的山路上乘车,一路颠簸,我的____________都受不了了。
我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妈妈说我是个四体不勤、___________的人。
辛勤耕耘劳作的农民,最期盼的就是能够___________,获得好收成。
设计意图:从认读“五行”等基础词入手,借助视频、图片、课文片段理解内涵,拓展“五味”等类别,最后通过语境填空运用。避免机械记忆,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与趣味性,在理解与运用中提升文化感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抓住关键词把握主要观点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日积月累:积累传统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