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3 21: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单元导读
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概念解析
国民革命:指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指1926年到1928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为何身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会出现在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盛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背景
辛亥革命
同盟会
二次革命
共产党
护国战争
国民党
护法运动
中共成立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联系所学,说一说为什么国共两党要进行合作呢?
思考
①多年革命仍未成功,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②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无法取得革命胜利
(1)两党为了自身发展所进行的双向选择;
(2)反帝反封建的根本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③国际共产主义方面: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2.国共合作的进程
时间
地点
内容
(1)中共“三大”的召开
1923年6月
广州
A.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开始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
地点
主要 内容
意义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年1月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理论内容 “新之处” 具体举措
民族: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新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军阀);求得各民族平等
明确提出反帝目标;反满到民族平等
联俄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权主义: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平均地权
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反帝和反封建相结合,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联共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
4. 合作成果
①创办黄埔军校
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称为“黄埔军校”。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的国共名将代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4. 合作成果
②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形势图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时间
目的
口号
总司令
敌人
主战场
名将
主战役
意义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tī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蒋介石
叶挺
“打倒列强,除军阀”
歌词中最能体现国民大革命目标
的是哪句话?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4. 合作成果
②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军
兵力10万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影响:
①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统一
②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发展)
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增至20万。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4. 合作成果
②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胜利原因
4. 合作成果
②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当战役进行到最激烈时,农民武装也配合袭击,终于击溃守敌。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2.北伐军战术方针正确;
3.苏联的援助;
4.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持等。
1.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屠杀革命志士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
国民革命失败
国共合作破裂
汪精卫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成立:
(2)统治政策:
(3)性质:
(4)统一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仪式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唯一代表政权。
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材料三:马林和陈独秀:“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军队指挥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年幼的共产党力量薄弱,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必须牢牢把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
材料一: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拓展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从一九二六年底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以工人阶级为中坚,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革命群众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军队,收回租界,宣布对英日等帝国主义经济绝交。
一九二七年一月,英国先后先汉口和九江制造杀伤中国人的惨案,阻挠革命活动。各地群情汹涌,纷纷组织反帝游行。武汉国民政府支持人民群众革命活动,与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和交涉。最终于二月十九日和二十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巨大胜利。
北伐军进入汉口
知识小结
1923
中共三大
1924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6
北伐
1927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8
东北易帜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