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1.会认“返、苔”等生字。会写“返”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留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习惯。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 质疑解疑
情境诵读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合作学习 质疑解疑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王维
(701-761)
作者简介
合作学习 质疑解疑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在今陕西蓝田,王维曾在这里隐居。柴,同“寨”,栅
栏,这里读zhài。
但:只,只是。
返景:傍晚的阳光。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合作学习 质疑解疑
合作学习 质疑解疑
意思:回,归
组词:往返
一去不复返
意思: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组词:青苔
苔藓
评价:能读好古诗,写好学习的新字。( ☆ )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思考: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情境跟读
品读诗句 感悟诗境
评价:能熟练背诵古诗。( ☆ )
鹿 柴
情境背诵
动笔勾画 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试着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配一幅画。
1
2
3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