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到第3章第1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到第3章第1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3 22:58:36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
A. 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 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 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 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2.在海上或沙漠中,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D )
A.光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发生反射
B.光在云层上发生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
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所示),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所示)。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B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4.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图中的光学现象原理与“楼台倒影”原理相同的是( B )
日晷计时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水球成像 D.白光通过三棱镜呈彩色
5.如图,N95口罩的中间层是多孔结构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口罩能吸附飞沫的主要原因是( A )
A.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6.如图,在小明的推动下,小车与放置的木块一起以相同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此时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小明对小车的推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C.小明后面的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D.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站在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的脚越过分界线者为赢,结果女孩赢了.若绳子水平,且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男孩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男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男孩对绳的拉力肯定小于女孩对绳的拉力
C.地面对女孩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男孩的摩擦力
D.男孩的脚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8.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B两球一定带不同种电荷
B.B、A球一定不带电,B、C两球带不同种的电荷
C.A球可能不带电,B、D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B、C、D球都带同种电,A球带异种电
9.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如图所示叶光富将冰墩墩抛向王亚平(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叶光富对它的推力
B.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体的冰墩墩惯性消失
C.“太空抛物实验”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D.叶光富对冰墩墩的推力大于冰墩墩对叶光富的作用力
10.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C.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11.以下校园体育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排球比赛——将排球向上垫起后,球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变
C.50m测试——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左右
12.A、B两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推墙。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且保持不动。每人用力的大小都为F,方向水平向右。已知地面粗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B不受摩擦力
B.B受到地面给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F
C.B推墙的力与A推B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B给A的作用力与地面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从科学的角度分析:①力改变了石头的形状;②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没有作用力;③水滴加速下落,因为水滴的重力变大;④水滴加速下落过程,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4.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 )
A.、、、 B.、、、
C.、、、 D.、、、
15.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将同一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   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   两个波形图的响度相同。
答案:甲、乙 ; 甲、丙
17.如图2-5-24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面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方,折射角的大小是   。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
答案. 上 35°60°
18.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
(1)当时间t=3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N;当时间t=5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N。
(2)若在第4s末以后,拉力F变为5N,则木块接下来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
答案.4 4 做加速运动
19.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答案】12;24
20.如图所示,物体A重10N,用F等于30N的力垂直将其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物体 B 重 30 N,受到 F 等于 10 N 的水平推力后静止不动, 则物体 B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
答案:10 10
21.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0.6牛,当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10-3米,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压强   。
答案:300;变小;不变
22.研究表明,在金属导体组成的电路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如图电路中的开关S闭合,小灯泡发光,电路中自由电子按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移动形成电流。
答案:顺时针
2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联,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其 示数为    A。
答案:L2;并;0.28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
24.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下面步骤a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实验次数
1 7 7 等大
2 6 6 等大
3 3 3 等大
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答案: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a d b c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3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答案、(1)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漫; (2)①反射和折射;②增大;小于; (3)45°
2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___________,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2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橡皮泥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1)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橡皮泥粘在滑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记作G。
②将粘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
③多次改变______,并重复步骤①②,记录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G/N 0.5 1.0 1.5 2.0 2.5 3.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2 0.4 0.6 0.8 1.0 1.2
(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向右缓慢拉动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读数F1=1.5牛,若向右快速拉动木板,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判断F1与F2的大小关系并说原因______。
答案.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F1=F2,见解析
28.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两次实验情景,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
(2)在乙图中,小明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之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明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有   (填序号)。
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关系
B.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乒乓球靠近正在振动的音叉,由乒乓球反弹反映音叉在振动
答案: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不变;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AC
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29.(5分)小嘉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嘉塞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2)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能反映上述实验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的是 (选填“a”或“b”),其理由是 。
(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或“<”)
(4)利用这个原理,工程师制造出了光导纤维,结合题目信息,简要说明光导纤维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有哪些优势
【答案】(1)增大
(2) a 见解析
(3)<
(4)见解析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能量也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1][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图线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也等于45°;图线a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且入射角接近45°时,折射角达到90°,即发生全反射,符合题意,因此图线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发生全反射时,能量几乎没有损失,所以用光纤传导信息的优点是:能量损失少,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30.(7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快递车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小北在街头亲眼看到了新闻中介绍的如图所示的无人快递车,出于好奇,小北上网查了其相关信息,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车长 最高时速
车宽 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车高 续航里程
空车质量 最大载重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轮胎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2)无人驾驶快递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无人驾驶快递车匀速行驶通过一座长的桥,小北从无人驾驶快递车刚上桥开始计时,到车完全通过该桥,测得共用时40秒,请计算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5m/s
31(7分).一辆质量为6t的四轮载货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6倍,每个轮子的接地面积为75cm2。求:
(1)汽车所受重力;
(2)汽车所受牵引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见解析
【详解】(1)汽车重力
G=mg=6000kg×10N/kg=6×104N
(2)汽车受到的阻力
f=0.1G=0.06×6×104N=3600N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汽车所受牵引力等于阻力,牵引力
F=f=3600N
(3)因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所以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F压=G=6×104N
地面的受力面积
S=4×75×10-4m2=0.03m2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2.(8分)“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意味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1) “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分离到着陆于火星大约需要,在这里,速度要从降至零,当探测器的速度降至左右时,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这时发动机向_ _ (填“上方”“下方”或“水平方向”)喷气,从而实现探测器的快速减速,安全着陆。这一过程运用的力学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① “祝融号”火星车两侧各有3个宽大的车轮,这是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方式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② “祝融号”火星车的质量约为,每个轮子与火星表面接触的面积为。该火星车对火星水平表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火星上的 取)
【答案】(1) 下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① 增大受力面积
② 解:该火星车对火星水平表面的压强。
33.(8分)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限速为120km/h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二次接受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3)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1)102m; (2)34m; (3)汽车在此路段超速。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试卷第4页,共7页
试卷第3页,共7页
试卷第9页,共9页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 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 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 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2.在海上或沙漠中,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
A.光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发生反射
B.光在云层上发生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
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所示),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所示)。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4.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图中的光学现象原理与“楼台倒影”原理相同的是(  )
日晷计时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水球成像 D.白光通过三棱镜呈彩色
5.如图,N95口罩的中间层是多孔结构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口罩能吸附飞沫的主要原因是(  )
A.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6.如图,在小明的推动下,小车与放置的木块一起以相同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
B.小明对小车的推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C.小明后面的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D.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站在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的脚越过分界线者为赢,结果女孩赢了.若绳子水平,且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男孩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男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男孩对绳的拉力肯定小于女孩对绳的拉力
C.地面对女孩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男孩的摩擦力
D.男孩的脚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8.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球一定带不同种电荷
B.B、A球一定不带电,B、C两球带不同种的电荷
C.A球可能不带电,B、D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B、C、D球都带同种电,A球带异种电
9.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如图所示叶光富将冰墩墩抛向王亚平(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叶光富对它的推力
B.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体的冰墩墩惯性消失
C.“太空抛物实验”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D.叶光富对冰墩墩的推力大于冰墩墩对叶光富的作用力
10.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C.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11.以下校园体育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排球比赛——将排球向上垫起后,球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变
C.50m测试——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左右
12.A、B两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推墙。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且保持不动。每人用力的大小都为F,方向水平向右。已知地面粗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不受摩擦力
B.B受到地面给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F
C.B推墙的力与A推B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B给A的作用力与地面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从科学的角度分析:①力改变了石头的形状;②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没有作用力;③水滴加速下落,因为水滴的重力变大;④水滴加速下落过程,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4.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 B.、、、
C.、、、 D.、、、
15.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将同一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   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   两个波形图的响度相同。
17.如图2-5-24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面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方,折射角的大小是   。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
18.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
(1)当时间t=3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N;当时间t=5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N。
(2)若在第4s末以后,拉力F变为5N,则木块接下来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20.如图所示,物体A重10N,用F等于30N的力垂直将其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物体 B 重 30 N,受到 F 等于 10 N 的水平推力后静止不动, 则物体 B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
21.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0.6牛,当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10-3米,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压强   。
22.研究表明,在金属导体组成的电路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如图电路中的开关S闭合,小灯泡发光,电路中自由电子按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移动形成电流。
2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联,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其 示数为    A。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
24.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下面步骤a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实验次数
1 7 7 等大
2 6 6 等大
3 3 3 等大
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2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3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2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___________,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橡皮泥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1)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橡皮泥粘在滑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记作G。
②将粘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
③多次改变______,并重复步骤①②,记录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G/N 0.5 1.0 1.5 2.0 2.5 3.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2 0.4 0.6 0.8 1.0 1.2
(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向右缓慢拉动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读数F1=1.5牛,若向右快速拉动木板,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判断F1与F2的大小关系并说原因______。
28.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两次实验情景,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
(2)在乙图中,小明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之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明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有   (填序号)。
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关系
B.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乒乓球靠近正在振动的音叉,由乒乓球反弹反映音叉在振动
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29.(5分)小嘉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嘉塞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2)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能反映上述实验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的是 (选填“a”或“b”),其理由是 。
(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或“<”)
(4)利用这个原理,工程师制造出了光导纤维,结合题目信息,简要说明光导纤维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有哪些优势
30.(7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快递车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小北在街头亲眼看到了新闻中介绍的如图所示的无人快递车,出于好奇,小北上网查了其相关信息,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车长 最高时速
车宽 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车高 续航里程
空车质量 最大载重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轮胎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2)无人驾驶快递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无人驾驶快递车匀速行驶通过一座长的桥,小北从无人驾驶快递车刚上桥开始计时,到车完全通过该桥,测得共用时40秒,请计算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行驶速度。
31(7分).一辆质量为6t的四轮载货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6倍,每个轮子的接地面积为75cm2。求:
(1)汽车所受重力;
(2)汽车所受牵引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32.(8分)“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意味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1) “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分离到着陆于火星大约需要,在这里,速度要从降至零,当探测器的速度降至左右时,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这时发动机向_ _ (填“上方”“下方”或“水平方向”)喷气,从而实现探测器的快速减速,安全着陆。这一过程运用的力学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① “祝融号”火星车两侧各有3个宽大的车轮,这是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方式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② “祝融号”火星车的质量约为,每个轮子与火星表面接触的面积为。该火星车对火星水平表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火星上的 取)
33.(8分)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限速为120km/h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二次接受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3)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试卷第4页,共7页
试卷第3页,共7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