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3 22: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课时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留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习惯。
回顾学法 自主学习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诗方法:
读准字音
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回顾学法 自主学习
回顾学法 自主学习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注意字词读音。
回顾学法 自主学习
诵读正音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意字词断句和节奏。
回顾学法 自主学习
情境听读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评价:能把诗读准确,并正确断句。( ☆ )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解读诗题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在江上小舟中望向天门山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自主探究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从中间断开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主探究
注释
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从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天边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自主探究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自主探究
李白笔下天门山周围的景色是怎样的?
(1)自由诵读古诗,学生圈出能看出诗中描写天门山周围景色的关键字词。
(2)联系古诗的标题、插图和注释以及古诗的大意进行分析,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探究活动
默读《望天门山》,圈出诗中描写天门山周围景物的关键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分开
楚江缓缓流过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默读《望天门山》,圈出诗中描写天门山周围景物的关键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水碧绿向东而流
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探究活动
默读《望天门山》,圈出诗中描写天门山周围景物的关键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伴生机勃勃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探究活动
默读《望天门山》,圈出诗中描写天门山周围景物的关键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美如画卷
日边孤帆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仿佛看见了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大诗人李白站立在船头,望向远处巍峨的天门山,发出无限的感慨,随口吟诵出这首千古名诗《望天门山》!
听了诗歌的诵读,你的脑海中有什么样的画面?
自主探究 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巍峨俊秀的青山,奔流不息的江水,这是多么壮丽的自然奇观!乘一叶轻舟,望青山出迎,看江水奔腾,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说说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热爱。
对比赏析 深化理解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思考: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赏析 深化理解
相同点:都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不同点:《鹿柴》侧重表现山林的幽静,风格清新淡雅;
《望天门山》着重展现江河山川的壮阔,风格雄浑豪放。
评价: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 ☆ )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对比赏析 深化理解
课后作业
听写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
鼓励学生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试着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1
2
3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