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文字记录着相遇的美丽。随曹操观沧海,“① ,② ”,面
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同马致远驻足江南,“枯藤老树昏鸦,③ ”,
水乡风光衬托出游子愁绪;随王湾路过北固山,“④ ,江春入旧年”,感受江上行舟,天即将亮时的情景。
(2)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读“⑤ ,随君直到夜郎西”,感受
李白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的温暖;读“⑥ ,一夜征人尽望乡”,听李益道
出征人思家怀乡的心声;读“⑦ ,⑧ ”,
体会杜甫对国势衰微、友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读“⑨ ⑩ ”,领悟岑参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复杂情绪。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 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shēng 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niǔ 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虫蛆 ( ) 堕 ( )落 牺shēnɡ( ) niǔ( )怩
(2)上面的文字选自《 》(填篇目名),出自 (填作者名)的《朝
花夕拾》。《朝花夕拾》是记述作者从 到 时期的生活的散文集。(4 分)
(3)联系全文,说说文段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4 分)
3.复兴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李华为校园环境保护活动拟写的几条宣传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B. 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C. 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D.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2)下面是李华同学为班级所写的《共建文明校园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6 分)
一、做言谈举止文明有礼的学子。【甲】讲究个人卫生,穿着整洁,举止大方得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讲脏话粗话;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互相谦让,懂得感恩。
二、做公共场所文明有礼的学子。保持公共场所整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喧哗吵闹,观看演出时提前入场,【乙】演出进行中保卫安静,不随意走动,演出结束后,主动起立向演员热烈鼓掌;热情为他人指路,【丙】在公共场所餐厅、图书馆等有序排队。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3)学校打算在校园醒目位置栽种一棵树作为学校的标志,请你来参谋,你会选择哪种树?请你讲讲选择这种树的原因或者它的文化内涵。(4 分)
二、阅读(5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
父亲的坏习惯 梅雨墨
①几日前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 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自从母亲7 年前过世,本来就不善言谈的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不像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聊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母亲在世时,将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还偷吃饼干?”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发苦,尝一尝,也不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吃。而是每天都要摸出来一两块吃,母亲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是在上演。这老两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儿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那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放于父亲的枕头底下?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又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他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响声,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姨去门口小卖部买饼干这件事,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的“声势”应该是父亲故意为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了电话。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住上院了吧?你怎么不托人带话回来,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父亲说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含糊地说:“不需要送饭,医院里什么都有。”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几天以后,母亲的丧事全部处理完毕,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⑩我用钥匙打开大门后,发现父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斜侧身背对着我。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身上,好像是金色的光晕笼罩着他,曾经在我的眼里非常高大的身躯,如今却显得那么瘦小。他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瘫坐在他身后的沙发上发呆。
 不知道坐了多久,我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撕他手中拿着的那袋饼干。他撕塑料包装袋时,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比我之前听到的任何一次声响都大,都刺耳。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直到他颤抖地抽出一块饼干,只咬了一口,那块饼干就碎了,散落父亲一身。父亲并没有理会,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握搓着。我看着饼干屑从父亲的指缝慢慢地掉落下来,仿佛看着那慢慢逝去的时光和生命。
 饼干屑掉落了一地,父亲把轮椅稍微转了一个方向。这样,他就可以对着母亲房间的方向。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去大声地数落了。
 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我也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选自《解放日报》2023 年03 月02 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篇设疑,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父亲不善言谈,在母亲过世后,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感情十分匮乏的人。
C. 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还偷吃甜饼干,遭到了母亲的数落,这体现出母亲对父亲的关爱。
D. 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这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5. 第 段“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中的“游戏”和“默契”分别指什么?(4 分)
6. 第 段中“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请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4 分)
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 分)
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
8. 文章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 分)
统编版(2025-2026)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文字记录着相遇的美丽。随曹操观沧海,“① 秋风萧瑟,②洪波涌起_”,面对萧瑟秋风,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同马致远驻足江南,“枯藤老树昏鸦,③小桥流水人家”,水乡风光衬托出游
子愁绪;随王湾路过北固山,“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感受江上行舟,天即将亮时的情景。
(2)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读“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感受李白为逆境中
的友人送去的温暖;读“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听李益道出征人思家怀乡的心声;
读“⑦正是江南好风景,⑧落花时节又逢君”,体会杜甫对国势衰微、友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读“⑨
遥怜故园菊,⑩应傍战场开”,领悟岑参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复杂情绪。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 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shēng 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niǔ 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虫蛆 ( qū ) 堕 ( duò )落 牺shēnɡ( 牲 ) niǔ( 忸 )怩
上面的文字选自《狗·猫·鼠》(填篇目名),出自鲁迅 (填作者名)的《朝花夕拾》。《朝花夕
拾》是记述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的散文集。(4 分)
(3)联系全文,说说文段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4 分)
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揭露“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
3.复兴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李华为校园环境保护活动拟写的几条宣传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 分)
A. 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B. 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C. 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D.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2)下面是李华同学为班级所写的《共建文明校园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6 分)
一、做言谈举止文明有礼的学子。【甲】讲究个人卫生,穿着整洁,举止大方得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讲脏话粗话;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互相谦让,懂得感恩。
二、做公共场所文明有礼的学子。保持公共场所整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喧哗吵闹,观看演出时提前入场,【乙】演出进行中保卫安静,不随意走动,演出结束后,主动起立向演员热烈鼓掌;热情为他人指路,【丙】在公共场所餐厅、图书馆等有序排队。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举止大方得体”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保卫”改为“保持”。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餐厅、图书馆等”调至“公共场所”前面。
(3)学校打算在校园醒目位置栽种一棵树作为学校的标志,请你来参谋,你会选择哪种树?请你讲讲选择这种树的原因或者它的文化内涵。(4 分)
示例一:松树。松树不畏严寒,冒霜迎雪,苍然磊落,象征着顽强、坚贞的精神。
示例二:银杏。银杏挺拔笔直的树干,象征了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二、阅读(5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
父亲的坏习惯 梅雨墨
①几日前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 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自从母亲7 年前过世,本来就不善言谈的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不像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聊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母亲在世时,将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还偷吃饼干?”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发苦,尝一尝,也不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吃。而是每天都要摸出来一两块吃,母亲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是在上演。这老两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儿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那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放于父亲的枕头底下?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又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他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响声,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姨去门口小卖部买饼干这件事,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的“声势”应该是父亲故意为之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了电话。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住上院了吧?你怎么不托人带话回来,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父亲说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含糊地说:“不需要送饭,医院里什么都有。”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几天以后,母亲的丧事全部处理完毕,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⑩我用钥匙打开大门后,发现父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斜侧身背对着我。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身上,好像是金色的光晕笼罩着他,曾经在我的眼里非常高大的身躯,如今却显得那么瘦小。他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我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瘫坐在他身后的沙发上发呆。
 不知道坐了多久,我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撕他手中拿着的那袋饼干。他撕塑料包装袋时,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比我之前听到的任何一次声响都大,都刺耳。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直到他颤抖地抽出一块饼干,只咬了一口,那块饼干就碎了,散落父亲一身。父亲并没有理会,又慢慢地掏出一块饼干,这次他没有去咬,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慢慢地握搓着。我看着饼干屑从父亲的指缝慢慢地掉落下来,仿佛看着那慢慢逝去的时光和生命。
 饼干屑掉落了一地,父亲把轮椅稍微转了一个方向。这样,他就可以对着母亲房间的方向。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这一次,我知道父亲注定要失望了,母亲再也不会从那个房间里冲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去大声地数落了。
 我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但我也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声音……
(选自《解放日报》2023 年03 月02 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 文章开篇设疑,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还回不回去,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父亲不善言谈,在母亲过世后,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感情十分匮乏的人。
C. 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还偷吃甜饼干,遭到了母亲的数落,这体现出母亲对父亲的关爱。
D. 父亲一边撕那袋饼干,一边不断地望向母亲房间的方向,这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5. 第 段“那小小的‘游戏’,曾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中的“游戏”和“默契”分别指什么?(4 分)
“游戏”是指父亲偷吃甜饼干,有意发出巨大的声响,母亲闻声赶来呵斥并制止父亲吃甜饼干;“默契”是指母亲默许让照顾他们的阿姨去门口小卖部买饼干,父亲故意做出偷吃的“声势”。
6. 第 段中“他一直深情地望向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请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4 分)
示例:孩子妈,今天我撕饼干袋发出那么大的声音,你怎么没有听见呢?以前我刚吃几口就被你发现,今天你怎么还不出来制止我吃甜饼干呢?你人在哪里呢?
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 分)
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制止父亲吃甜饼干行为的急切,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关爱。
8. 文章以《父亲的坏习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 分)
①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是父亲;②以父亲有糖尿病却爱偷吃甜饼干的坏习惯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