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一、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最重要的部分,与自然地理知识联系密切,在高中地理体系中起着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作用。在历年的高考题目多有涉及,尤其是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的第26题分值多达10分。
2.教学目标方法能力价值观知识3.教学重难点【重点】
影响农业的三类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二、教法与学法【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比较法
3、案例分析法
4、分组讨论法
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学法】 1 .读图分析法
2. 案例分析法
3 .综合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引发同学对农业概念及其区位因素的相关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因素新课导入问题:观察图片,说说以上三幅图人们从事的是什么活动,仔细思考为什么同一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从而引发对农业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思考。牧业水稻种植业渔业教学环节一: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完成相应课前自主检测题;师生通过交流共同得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自主检测题 1、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小麦种植是春季播种,秋季收割;而华北平原则是秋季播种,下一年初夏收割。
2、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清明节前种瓜种豆;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天收获。以下差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征: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
野生植物农作物培植野生动物驯化家禽或家畜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教师点拨: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
2. 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教育思想。
思考: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教学环节二:农业区位因素】
本部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探究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热量、光照条件山地丘陵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地形:决定农业类型地形条件水分条件土地条件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P60页活动题: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变 化而变化
.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长江口1234市场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交通运输材料: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教学环节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引导学生读图“梯田”和图“灌溉”,分析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人们对哪些因素进行了改造,由此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设计用意: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大视角,对比辩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不断的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影响农业的新生因素——环境因素绿色农业P61四、巩固提高 设计为两部分:
1.课堂习题巩固
2.课后作业提高课堂习题巩固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养鱼
有水库果园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检验学习的效果,也让教师明确学生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进行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乡土情结,并学会多渠道搜集地理资料 课后作业
课堂知识主线及时间设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巩固提高
五分钟二十分钟十分钟
五分钟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概念特点五、展示板书设计一、农业生产1、概念2、特点二、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科技、机械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府干预、交通运输1、区位含义:2、农业区位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更多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
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