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5 14: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温故知新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怎样?
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王位世袭制;
商:内服、外服制度;政治神权色彩浓厚
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周的政治制度与夏商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血缘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群雄割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2、战国时期社会特征:“诸侯变法,兼并战争。”
—卿、大夫与诸侯王夺权
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七国并存称雄,一度争奇斗艳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目的:为富国强兵
变法改革: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
韩申不害改革、齐邹忌改革、秦商鞅变法。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商鞅变法最彻底、
最有成效
壮大了秦国的实力,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秦国
(前230年)
韩国
(前228年)
赵国
魏国
(前225年)
楚国
(前223年)
燕国
(前222年)
齐国
(前221年)
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经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民族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民心: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实力: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国力迅速发展。
个人因素: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措施得当。
3、秦国的强大及统一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东到东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思考:
秦还会分封吗,它会怎么样来统治广阔的天下??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1:皇权至上
表现2:皇位世袭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作用: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阅读教材第9页【解析与探究】,回答问题: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③建立地方机构:置郡县
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④制定选官制度
⑤颁布严苛的秦律
特点:
实质:
细密、严苛
指导思想:
轻罪重刑
加强皇权,
巩固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的工具
常见秦代刑法:宫、黥、笞、斩趾、城旦舂
死刑:戮、绞、曩扑、车裂、蒺藜等
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驰道、直道;
③修建灵渠。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朝巩固统一
的其他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修筑长城
开通水系
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积极: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
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危害尤甚——表现在: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课后合作探究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秦朝的败亡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亡于暴政,而非制度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巩固练习
3、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
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有刑太极故也。
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因为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