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三节 地图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CONTENTS
目录
01
地图的选择和使用
02
数字地图的应用
03
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04
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利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识别和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理解地图在区域认知中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分析卫星导航系统在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综合思维
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分析卫星导航系统在日常生活、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地理实践力
户外徒步需要准备的地理工具
户外徒步的季节与意义
秋高气爽时节气候宜人,是开展户外徒步运动的理想时段。徒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亲近自然,而充分的行前准备是确保安全与顺利的关键。
徒步必备物品清单
思考问题:“户外徒步旅行需要携带哪些关键物品?”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如急救药品、户外装备、饮用水等,自然聚焦到“地图”和“导航设备”这一核心需求。
地图与导航的重要性
在徒步场景中,地图帮助识别路线、地形,导航设备实时定位方向,二者是保障行程安全、高效完成的必备工具。
选择适用的地图
01
地图的基本要素回顾
比例尺大小与图幅信息的关联
比例尺越大,图幅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是地图选择的重要依据。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常见表示方法有指向标、经纬网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反映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关系;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用于解释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按内容划分的地图类型
普通地图
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地形、河湖、植被、行政界线、城镇、 交通等基本内容;
专题地图
集中反映一种或几种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工业区的分布、旅游景点的分布等。
按比例尺划分的地图类型
大、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划分标准
通常以1:10万为界,大于1:10万的为大比例尺地图(如1:5000),1:10万至1:100万之间的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为小比例尺地图(如1:4000万)。
户外徒步场景的比例尺选择
户外徒步需详细显示地形、路径等信息,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如1:2.5万或1:5万),能清晰呈现局部区域的等高线、植被、溪流等细节,辅助规划路线和规避风险。
慧眼是地图
地图中的信息有的是显性的,认真观察便能捕捉到;有的是隐性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专业知识,甚至需要采用某些技术手段才能获得。从澳大利亚地形图中,你能够捕捉到哪些地理信息
我能够分析该地区的 地表形态特征
我知道了这个地区的河湖分布状况
我了解该地区的区域范围
我看到了该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
通过阅读图例。我可以识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形成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也是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
数字地图的应用
02
数字地图与纸质地图的对比
纸质地图以纸张为载体,需物理携带,更新依赖印刷;数字地图依托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可在线实时更新,支持存储与传输。
载体特点对比
纸质地图:无电力依赖,信号盲区仍可用,适合作为备用工具,但信息更新滞后。数字地图:便携性强,可缩放查询实时路况、天气等,满足动态导航需求,但依赖设备电量与网络。
户外徒步适用性分析
数字地图凭借实时性、交互性和多功能整合,在日常场景中便捷性更突出;纸质地图在极端环境下稳定性更优,二者可互补使用。
核心优势总结
数字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提供实时路线规划、交通拥堵提示(如高德地图的“躲避拥堵”功能),支持步行、公交、驾车等多方式导航,解决“迷路”痛点。
01
出行导航
03
关联外卖配送、共享单车定位、景区门票预订等功能,如美团地图直接跳转点餐界面,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
生活服务整合
02
集成POI(兴趣点)搜索,可快速查找周边餐饮、住宿、景点等,如通过百度地图查询“附近加油站”,满足即时需求。
信息查询
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辅助
叠加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数据图层,为城市新区建设、商圈布局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提高规划科学性。
公共设施管理
交通管理——以杭州市城市大脑停车系统为例
通过数字地图实时显示车位使用状态,引导车主快速找到空位,缓解停车难;系统联动交通信号,优化车流分配,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整合水、电、气等管网数据,在地图上标注设施位置与运行状态,便于维修人员精准定位故障点,缩短抢修时间。
数字地图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林业资源管理
利用卫星遥感与数字地图结合,监测森林覆盖率、林木生长状况及火灾隐患,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管与可持续利用。
矿产资源勘探
农业资源监测——以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例
通过数字地图整合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灌溉设施等数据,实时监测农田状况,辅助精准施肥、节水灌溉,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叠加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图层,标注勘探区域与钻孔位置,支持三维地形分析,降低野外勘探成本,提高资源发现率。
数字地图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01
通过数字地图实时显示水位、降雨量、积水点分布,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洪水风险,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辅助疏散转移。
防汛监测——以金华市防汛系统为例
03
针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地图上划定危险区域,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如位移传感器信息),及时推送预警至受威胁人群。
地质灾害预警
02
快速标注震中位置、影响范围及受灾区域,联动救援力量分布图层,优化救援路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地震灾害响应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03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美国研发的全球首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与民用领域。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
俄罗斯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提供全球导航服务,在极地地区有较好的定位性能。
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
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注重民用服务与国际合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9年完成核心星座部署,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是“世界北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发展历程
历经多年自主研发,从区域导航系统逐步发展为全球导航系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
核心星座部署成果
2019年完成核心星座部署工作,标志着北斗系统在全球服务能力上迈出关键一步,可向全球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全球服务能力体现
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气象预报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中国科技实力。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卫星持续向地面发送包含自身位置和时间信息的信号,用户设备接收多颗卫星信号以确定自身位置。
01
卫星信号发射与接收
03
系统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预设目的地,结合卫星信号实时更新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导航指引。
实时定位与导航实现
02
通过测量用户设备到至少三颗卫星的距离,运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用户的三维坐标,实现定位功能。
三角定位原理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导航便捷出行
在汽车导航中,实时规划最佳路线,避开拥堵路段,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高效指引,节省出行时间。
户外运动安全保障
户外徒步时,帮助徒步者确定所在位置、规划行进路线,保障在复杂地形中的人身安全,如本次户外徒步旅行场景中可借助其导航。
物流配送高效管理
用于物流车辆的跟踪与调度,优化配送路线,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确保货物及时送达目的地。
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
04
思维梳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根据用途(如徒步、城市规划)、比例尺(大/中/小)、内容(地形/交通/政区)选择适用地图,纸质地图与数字地图各有场景优势。
地图选择三要素
01
生活服务(导航、外卖)、城市管理(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资源调查(农田监测)、灾害预警(防汛系统实时监控)。
数字地图核心应用
02
全球四大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北斗系统2019年完成核心星座部署,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构成
03
思维梳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根据用途(如徒步、城市规划)、比例尺(大/中/小)、内容(地形/交通/政区)选择适用地图,纸质地图与数字地图各有场景优势。
地图选择三要素
01
生活服务(导航、外卖)、城市管理(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资源调查(农田监测)、灾害预警(防汛系统实时监控)。
数字地图核心应用
02
分层作业布置
基础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梳理“地图类型-数字地图应用-卫星导航系统”知识框架,突出“地图选择依据”“北斗系统特点”等核心内容,下节课展示交流。
挑战探究:制作北斗手抄报
主题“中国北斗,全球导航”,内容可包括北斗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如短报文通信)、生活应用案例(如共享单车定位),自行收集资料完成。
课堂小结: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工具与生活的融合
地图与导航系统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工具,从户外徒步路线规划到城市交通优化,均体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直接指导作用。
科技与地理的协同
数字地图和北斗导航等科技手段,推动地理信息从静态展示向动态服务升级,助力环境保护、灾害救援等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践与探索的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地图工具(如规划家庭旅行路线),观察北斗系统在物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发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